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

2024-06-053

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通用15篇)

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欣赏文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

  2、归纳总结写人记事散文的特点;

  3、体会作家汪曾祺对金岳霖先生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尊师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生活细节写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

  归纳写人记事散文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上一课梁实秋给我们介绍了学识渊博、率真深情的梁启超先生,并表达了对老师的崇敬之情。这节课当代作家汪曾祺又让我们领略大师级人物金岳霖先生日常生活中童稚活泼、亲切可爱的一面,在娓娓道来的追忆中表达了对他的思念和敬仰之情。

  2、板书课题。

  二、略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

  1、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主要写了金岳霖先生哪几件事?

  学生读后展示,主要写了七件事:

  (1)外貌

  (2)上课的开场白

  (3)上课的提问

  (4)与学生的交流

  (5)与同事朋友的交往

  (6)与小孩的交往

  (7)了解社会

  2、提问:本文是从哪些方面进行人物描写的?体现了怎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补充。明确:作者主要从外貌、语言、行为、性格、重感情几个方面写金先生是一个“有趣”的人,在人物描写上主要运用了漫画笔法,体现出夸张性的特点,语言幽默恢谐。

  3、金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概括性的关键词句吗?

  学生自由发言、交流。明确:金岳霖先生在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现实生活中不谙世故、单纯;待人真诚、坦荡。文眼:“有趣”;概括性的语句:“王府进人挤人,熙熙攘攘,谁也不会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二)、合作学习

  写人记事散文不同于人物传记,也不同于写人物的生平,只是记述人物的几个生活片段。本文对金先生几个生活片段的描写零而不乱,散而有序,看一看作者是怎样剪裁、怎样布局的?

  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只要是从线索、顺序方面言而有理即可。

  (三)探究学习

  1、学生回忆梁实秋散文创作的特点和其美学原则。

  2、思考:梁实秋散文体现出简练的文风,反对太多枝节,那么本文和梁氏风格有何不同呢?

  学生必须能指出本文中出现的一些“闲笔”,明确两位作家的创作个性不同。

  三、培育情感

  集体朗读诗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培育尊师情感。

  四、单元总结

  你在本单元学了几篇写人记事的散文,请从下面几个角度,具体总结一下你的阅读体会。(任选一个角度)

  1、找准人物的特点,尤其是主要特点;

  2、选取最能表现人物特点和文章主题的材料;

  3恰当有序地安排材料,使文章成为有机的整体;

  4、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方法;

  5语言各具特色。

  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能举出具体材料言之有理即可。

  五、课外作业

  1、写一写自己敬佩的老师或同学并且互相交流一下。

  2、自选几篇记人写事散文或人物传记读一读,记一点心得。

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体会金岳霖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为我买橘子”这一细节描写导入。(学生听录音)

  (板书:金岳霖先生汪曾祺)

  二、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1、汪曾祺写金岳霖选用了哪些材料?(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

  明确:

  穿着打扮、课堂提问、关心林国达、理解专业、对话教学、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和小孩子比赛、给林徽因过生日、坐三轮车逛王府井大街

  2、你认为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

  这个问题采取分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板演,再由学生点评,然后根据学生所写得出问题的答案。(性情率真,学问渊博,感情真挚)

  3、本专题是“慢慢走,欣赏啊”,第一个板块是“一花一世界”,A组两篇文章是欣赏景,B组两篇文章是欣赏人,由景到人,其实欣赏的是平凡的世界,平凡的小事中人的真性情。文本中有许多细节描写都表现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细节描写?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

  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展示漫画)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观点,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重点欣赏上面这两个细节。

  4、“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这两个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非常有趣的老顽童形象。但金岳霖先生受人们的尊敬仅仅是因为他有趣吗?文本中有没有哪个细节表现了金岳霖先生另外一面,读了以后让你感动,让你慨叹?

  明确:

  “给逝去的朋友林徽因过生日”这个细节表现了金岳霖先生重于情深于情的一面。

  (这个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文字,深入文本体会细节的魅力)

  三、走出文本,拓展延伸

  1、[英]塞斯迈尔斯《自助论》“就像从很小的孔穴能窥见阳光一样,细小的事情刻画出人的性格”,细节描写运用得当,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读下面一则材料,找一找文中有哪些精彩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材料: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听得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个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足之蹈,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欢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苦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2、今天,我们通过对《金岳霖先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体会到了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无穷魅力。但是光体会还是不够的,现在我们就进行实战演练。请大家以熟悉的某个老师或同学为对象,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指名两三个学生上台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所写,和大家交流,其他学生点评,师点拨)

  四、小结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就会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挂上我们的嘴角。

  五、布置作业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以你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为对象,写一篇记叙文。

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 篇3

  安徽省芜湖市田家炳中学 唐 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学习文章中写人的方法并能进行鉴赏和运用,了解文章的主旨。

  ⑵ 学习本文的布局谋篇,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

  2、过程和方法:

  比较阅读与鉴赏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感受金岳霖先生率真、活泼、睿智、善良的人格魅力。

  ⑵ 欣赏汪曾祺作品总自然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作品中人物描写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2、品味汪曾祺先生作品的语言风格。

  【课堂设计】

  一、导语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记人的作品,我们回忆一下:那个“始终微笑着态度很和蔼的”是谁?“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的又是谁?下面我们看看幻灯片上出现的人物,请说说他们又各是谁?

  (结论:每个让我们难以忘记的人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

  二、阅读作品

  1、金岳霖先生的介绍(见书或幻灯片),说说通过介绍和照片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金先生?

  (学识渊博的、严谨的、年老的、慈祥的。)

  2、从介绍中我们看到一个学者金岳霖,下面我们再看一幅漫画,看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金先生。(有趣的、漫画式的)我们通过预习,能用本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一下文中的金先生吗?

  (有趣。)

  3、请快速阅读作品找到有关“有趣”的片段描写。

  (金先生是个“有趣”的人:独特的外貌、独特的言行、独特的教学风格。)

  4、一个很有趣的人确实让我们很喜欢,作为金先生学生的汪曾祺也非常喜欢这位老师,但是除了“有趣”之外,金先生还有没有其他性格特点了?

  (林国达死了,金先生一堂课都没有笑;林徽因去世多年,给她过生日。说明金先生非常重情。这种善良的人格魅力更是能引起我们的尊敬。)

  5、总结

  他有独特的外貌、独特的言行、独特的性格,在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生活中却不谙世故;他待人真诚坦荡;他静心为学;他又特立独行。

  他是一个“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三、深入分析

  1、这么多的片段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的呢?

  (讨论:从课堂上到生活中,作者从他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写起,虽然看似零散,实则围绕着金先生“有趣”来组织材料。这就是散文中的“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所谓“形”是指零散的片段,而“神”是贯穿全文的内容,包括人物的个性,也包括作者的情感。)

  2、既然是形散而神聚,那么如何解释文中有关西南联大的其他教授(闻一多与朱自清)和王浩的描写?那两处可不可以删掉?

  (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作为侧面烘托来用,二是汪曾祺作品的一种风格,闲笔不闲,阅读内容更多,更具趣味性。)

  四、课内迁移

  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与本文在写作方法等内容上的相同点:

  描写方法 描写角度 描写内容 抒发情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肖像、行为、语言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演讲的片段 喜爱

  尊敬

  本文 同上 同上 课堂与生活的片段 同上

  2、再对两文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比较:

  ⑴ 肖像描写,《记》文中既有写实的外貌,又有比较夸张的“风神”;本文则是抓住金先生与众不同的地方完全写实的刻画

  ⑵ 行为描写中,写到课堂和演讲时,《记》文写的很精练,语言颇有文言特点,“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本文中语言更显生活化。这种语言上的特点使两篇同为回忆老师的作品显出了不一样的风格特点。《记》文简练而意韵深长,语言上文白相兼,很有书卷气;本文自然而平实,语言极具生活特色,让读者有很多想象的空间。

  五、写作与口语

  我们在课前曾布置同学们以我们高一的老师为对象,写一个片段,现在让我们运用本单元所学的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修改,然后请同学上来朗读,让我们大家猜猜这位老师是谁。

  六、运用与理解

  通过作品的学习,我们看到了汪曾祺作品语言自然平实生活化的特点,课后请再读一篇汪先生的作品《胡同文化》,看看这篇作品中有没有我们总结的语言特点。

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 篇4

  一、教师导入

  金岳霖,对我们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同学们请先打开课本45页,对绿色说明部分进行浏览。

  师:现在我们了解了金岳霖先生是做什么的呢?

  生:哲学家,逻辑学家

  师:大家可以联想一下,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的身份给你们什么感觉?

  生:古板等

  但是偏偏有人是特例。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

  有个哲学家有时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佣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金博士。”阿弥陀佛,原来姓“金”!后来他将此事当作笑话告诉朋友,朋友告诉他更玄的一件事。文人潘梓年在重庆一个签名的场合时,一下子恍惚记不得自己的名字。旁边有人提醒他姓潘,但光一个姓并不足带出他的名字。潘梓年又大声地问,潘什么呀?连名字都想不起了。金岳霖先生听到这件事后,心里很是释然。

  师:那大家现在知道这个可爱的哲学家是谁了么?

  生:金岳霖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而我们即将学习的课文里面,将给大家展示这位特别而富有生趣的哲学大师,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画卷吧。

  二、提问探讨

  课前布置了大家的预习和自行梳理。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师:全文的核心句是哪一句呢?文眼又是哪个词语呢?

  生:全班齐读第一个句子。

  好,那下面请看屏幕上的话题,快速地浏览课文并进行思考。还要有意识地组织语言和总结你的观点。

  师:课文中哪处材料或描写留给你深刻印象,请将欣赏点和大家共同分享。

  学生逐一回答,尽量将所涉及的事例讲述完整全面。

  (1)样子有点怪(眼镜、穿戴、姿态)——率性而为,自由洒脱

  讲课时戴帽,帽檐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

  从外表上,直观印象上就给人一种趣味,忍俊不禁。冯友兰先生甚至说他有魏晋风度,很像大玄学家嵇康,“越名教而自然”。

  在描写人物时,肖像描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2)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问和回答和对话教学)——特别,轻松幽默

  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生回答问题,致使女生们紧张而兴奋;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他都回答;他就是在这种轻松和幽默的氛围中传授知识。开选修课,师生平等对话,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旁若无人。

  补充资料:

  A、金岳霖学生、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他随便得很,教授没有像他那么随便的,他有时候在讲坛上走来走去,这个不说了,有时候就坐在教桌上面对着大家,在那里讲课。他还有个特点,他不写字,很少在黑板上写字,也带支粉笔,不过没什么用。”

  B、每一年的逻辑学的第一节课,金先生必定讲的一句话就是,“今天天晴,我上西山”。后来高年级的同学都讲此习惯传达给低年级的同学。所以当每次金先生刚说出上句,“今天天晴”,同学们已在下面接过来,“我上西山”。

  C、沈有鼎,上海市人。早在中学时代,沈有鼎就读过一本逻辑学的小册子,从此对逻辑学产生浓厚兴趣。进入清华以后,他经常和同学们讨论逻辑问题。有一次,他们正在教室里高谈阔论,金岳霖路过这里,为其天赋所吸引,便站在外面听了很久。尽管金岳霖是我国公认的逻辑学权威,但是他却认为沈有鼎比他高明。有一天,他跟金先生参加逻辑研究会的聚会,有人提到哥德尔的研究非常重要,金先生便想买一本哥德尔的书看看,沈有鼎对他说:“老实讲,你看不懂。”金听了这话,先是“哦哦”两声,然后说:“那就算了。”

  (3)对专业理论的认识——真诚而朴实。对专业理解的严格,缺少变通,对于学术问题不人云亦云。(辨证地看问题)

  当学生提出逻辑学很枯燥时,金先生并不是长篇大论地论述逻辑学的用处和作用,他只是真诚地剖析了自己对逻辑学的感觉,就是:“我觉得它很好玩。”这体现出他的性格。

  写金先生在给学生讲《小说与哲学》时,大家认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大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并认为《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这就显示出了他的真诚,对于学术问题不趋炎附势,只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在学术界是最可贵的精神。(一点都不给文化沙龙的主人面子)

  也正因为金先生拥有如此对学问的认真精神,他的身上有一股赤子之心,还有他在为人处世上的天真童趣,才会使得他潜心于哲学和逻辑学的钻研当中,也就造就了大师的成就。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道路上走得如此之远,如此之深。

  (4)对生活的态度——热爱生活,天真童趣

  他讲着讲着,忽然听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提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和斗鸡同桌共食,和孩子比赛水果。给人感觉他是一个可爱的大男孩,显示出一个成年人难得的童趣和天真。坐在三轮车上逛王府井来体验生活。

  补充资料:

  A、金先生在云南喜欢养斗鸡,长得高大威猛。所以能够伸长脖子同他同桌共食。他还喜欢养蛐蛐,家里的坛坛罐罐都是蛐蛐。连给他烧饭的老王都被他叫去帮忙抓蛐蛐,他好拿去跟别人斗蛐蛐。

  B、他晚年时听从他的老乡毛主席的劝说,出去体验生活。找来一辆三轮车在王府井上东张西望,满街的人都觉得他是怪物。有的人叫住他,说:“老先生呀,现在不要再穿你的长袍了”。他说没办法,因为特别怕冷,所以必须穿这个玩意儿。但换个角度去思考,这样一个年迈的老先生,现实生活能够给他多大的慰藉?

  (5)对感情的执着和珍惜——林国达的死和林徽因的纪念

  师:每个人都是一口井,只有挖得深,才见得真。而每个人生中,情感注定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瓣。那在金先生的情感历程中,不能遗忘的是哪个名字?哪个细节的描写叫你感动?

  生:齐声读那最后几句。

  他的朋友很多,特别点到了他对林徽因的怀念,显示出他的成熟、稳重与理智。林徽因死后的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客,老朋友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这全然不象徐志摩为诗人气质所驱遣,致使狂烈的感情之火烧熔了理智,在追求林徽因失败后接着就有了陆小曼,也不象梁思成在林徽因死后就续娶了他的学生林洙。而金岳霖先生却为了心中的她而终生未娶,并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显示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襟怀与品格,这不由得使人想起柏拉图的那句话:“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

  补充材料: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都曾留学美国,加之家学渊源,他们中西文化造诣都很深,在知识界交游也广,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而金岳霖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常常是各踞一幢房子的前后进。偶有不在一地,例如抗战时在昆明、重庆,金岳霖每有休假,总是跑到梁家居住。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这是我早有所闻的。不过,后来看了梁思成的续弦林洙先生的文章,更增添了具体了解。据她说,一次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林徽因对梁思成毫不隐讳,坦诚得如同小妹求兄长指点迷津一般。梁思成自然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他终于告诉妻子: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祝他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得令凡人惊异:"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金岳霖写给林徽因的挽联,别有一种炽热颂赞与激情飞泻的不凡气势。上联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下联是:"万古人间四月天"。(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晚年金先生在被采访时拒绝再吐言)

  三、总结归纳

  这就是金岳霖先生,一个纯粹的,没有任何杂质的人。

  谁也不会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全班齐读此句)可以视做对老年金岳霖的特点的概括,也可以视做对他的一生特点的概括。

  补充材料:

  他一生写了三本书:《逻辑》、《论道》和《知识论》。科学院哲学所的领导去看他,问他有什么要求。他不假思索的说:“我要钱。”然后就掰着指头说,《逻辑》不要钱,《论道》也不要钱,但《知识论》一定要钱。领导有点尴尬,说:“是要稿费。”但他仿佛没有听明白,傻傻地说:“还是钱那个东西。”

  四、汪曾祺和他的语言

  师:就像我们吃过美味的饭菜后,不要忘记感谢母亲一般。我们在赏析了如此动情却又乐趣无穷的文字后,不要忘记感谢作者。请同学们划上课文注释下对作者的简介,老师在这里向大家推荐汪曾祺的代表作,《受戒》。有时间可在课外进行阅读。请同学们重新默读课文,细致品味文章的语言。等会来说说你们的体验感受。

  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可以用“平淡”二字来概括,但在平淡中泛着韵味,平淡中见着真情。这便是此文取胜的关键。汪曾祺在他的作品集的《自序》中写道:“我的散文大都是记叙文。间发议论,也是夹叙夹议。我写不了象伏尔泰、叔本华那样闪烁着智慧的论者,也写不了象蒙田那样渊博而优美的谈论人生哲理的长篇散文。我也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我觉得散文的感情要适当克制,感情过于洋溢,就象老年人写情书一样,自然有点不好意思。……我的散文大概继承了一点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传统。”

  所有的事情,粲然或饱满的事情,它们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同样光芒的人。所以说,人性的光辉是世间最灿烂的风景。汪老先生是用平淡的语言来描述最具有人性美的人物。所以,屹立在我们面前的金岳霖先生,已不仅仅是一位国学大师,更重要的是一个真诚而有趣,朴实而美好的人!而汪先生正是用他朴实而美好的灵魂,向金先生那颗同样朴实而美好的灵魂,表达着浓重的景仰和怀念。

  五、课后作业

  你从这篇文章中学会了哪些写人物的方法和技巧?回去自行先总结

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 篇5

  山东省荷泽市郓城县第一中学 王 玫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的细节之美,体会金岳霖先生的人格魅力。

  2、掌握鉴赏细节美的方法,学习刻画人物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0~1997),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先生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以后又当过刊物编辑和剧团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等。散文集有《蒲桥集》、《塔上随笔》等。文学批评集有《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其代表作也是其获奖小说是:短篇《受戒》、《大淖记事》,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属于民俗风情小说。其散文“记人事,写风景,谈文化,述掌故,兼及草木虫鱼,瓜果食物,皆有精致。兼作小考证,亦可喜。娓娓而谈,态度亲切,不矜持作态,文求雅洁,少雕饰,如行云流水,春初心韭,秋末晚松,滋味近似。”文中始终贯注着互融相济的儒道文化思想,因此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士大夫”。

  2、关于金岳霖先生:

  金岳霖(1895-1984.10.19)哲学家、逻辑学家。浙江人,字龙荪。生于湖南长沙。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堂。后赴美留学,1920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21年后游学英、德、法、意等欧洲诸国。1925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系主任,文学院院长。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2年后历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55年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副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逻辑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常委。一生从事哲学、逻辑学研究和教学。著有《逻辑》、《知识论》等;出版有《金岳霖学术论文选》、《金岳霖文集》等。现设立有金岳霖学术基金会。

  3、关于“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全称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4月在昆明成立,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成。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陷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被迫南迁至湖南,于10月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因为南京失守,战火逼近长沙,学校为坚持抗战和坚持教育计划,于1938年2月西迁昆明,改称为“西南联合大学”。当时,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学生全都奔赴昆明,有金岳霖、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钱钟书等等。人称“文化南移”,为我国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西南联大学习过的杰出人物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有2人为双院士。西南联大学生中后来取得特别突出成就的有: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朱光亚等6人。这只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部分突出人才,在文、史、哲和社会科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

  二、点滴积累

  1、扫除字词障碍:

  甘霖 呢帽 麂皮夹克 逻辑             演绎 不肖 释鳏 接触             熙熙攘攘      

  2、初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勾勒金先生的特征。

  三、课堂研读

  1、本文的细节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运用细节?

  3、运用所学方法,写一写你生活中忘不掉的细节。

  四、拓展练习

  1、(2004年全国卷二)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严监生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

  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⑴ 选文主人公严监生,家有十多万两银子,就因为     ,在临死之际,“伸着两个指头。总不肯断气”,由此可见,他是一个     的人。

  ⑵ 段主要通过对人物的     、     描写来刻画严监生的形象。一再写他“伸着两个指头”、“摇头”,从写作技巧上看,这叫     描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⑶ 文文段开头不惜笔墨写严监生的病情,其作用是什么?

  ⑷ 文中写“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从结构上看,这句话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⑸ 试加想像,如果严监生能够讲话,在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赵氏问话后他会怎么回答?请写出这段对话。

  五、课后探讨

  本文在写作技巧上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写出至少一点。

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 篇6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 斌     【教学目标】

  1、研读有关文段,能探究出鉴赏细节美的方法。

  2、运用鉴赏细节的方法,深入体验作品蕴含的美感。

  【学习目标】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重在细节)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学习方式】

  文本研习。

  【课时安排】

  1节。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出示:国学大师为新生看行李。

  投影:

  有一年北大开学,一个外地的新生入校,拿着大包小包,走进校园后,实在坚持不住了,便将行李放在路边,正在为难之际,见前面来一布衣老者,于是请求老者帮自己看

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

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通用15篇)高一语文《金岳霖先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欣赏文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  2、归纳...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