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二《金岳霖先生》教案
高一语文必修二《金岳霖先生》教案(精选16篇)
高一语文必修二《金岳霖先生》教案 篇1
一、教师导入
金岳霖,对我们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同学们请先打开课本45页,对绿色说明部分进行浏览。
师:现在我们了解了金岳霖先生是做什么的呢?
生:哲学家,逻辑学家
师:大家可以联想一下,哲学家和逻辑学家的身份给你们什么感觉?
生:古板等
但是偏偏有人是特例。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
有个哲学家有时居然会把自己的名字忘记。有一回他给陶孟和打电话,陶家的佣人问:“您哪位?”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又不好意思说忘记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行了。”但那个佣人说不行,他便又请求了两三次,还是不行。于是他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想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见人家都叫金博士。”阿弥陀佛,原来姓“金”!后来他将此事当作笑话告诉朋友,朋友告诉他更玄的一件事。文人潘梓年在重庆一个签名的场合时,一下子恍惚记不得自己的名字。旁边有人提醒他姓潘,但光一个姓并不足带出他的名字。潘梓年又大声地问,潘什么呀?连名字都想不起了。金岳霖先生听到这件事后,心里很是释然。
师:那大家现在知道这个可爱的哲学家是谁了么?
生:金岳霖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而我们即将学习的课文里面,将给大家展示这位特别而富有生趣的哲学大师,让我们来共同欣赏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画卷吧。
二、提问探讨
课前布置了大家的预习和自行梳理。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师:全文的核心句是哪一句呢?文眼又是哪个词语呢?
生:全班齐读第一个句子。
好,那下面请看屏幕上的话题,快速地浏览课文并进行思考。还要有意识地组织语言和总结你的观点。
师:课文中哪处材料或描写留给你深刻印象,请将欣赏点和大家共同分享。
学生逐一回答,尽量将所涉及的事例讲述完整全面。
(1)样子有点怪(眼镜、穿戴、姿态)——率性而为,自由洒脱
讲课时戴帽,帽檐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
从外表上,直观印象上就给人一种趣味,忍俊不禁。冯友兰先生甚至说他有魏晋风度,很像大玄学家嵇康,“越名教而自然”。
在描写人物时,肖像描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2)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问和回答和对话教学)——特别,轻松幽默
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生回答问题,致使女生们紧张而兴奋;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他都回答;他就是在这种轻松和幽默的氛围中传授知识。开选修课,师生平等对话,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旁若无人。
补充资料:
A、金岳霖学生、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他随便得很,教授没有像他那么随便的,他有时候在讲坛上走来走去,这个不说了,有时候就坐在教桌上面对着大家,在那里讲课。他还有个特点,他不写字,很少在黑板上写字,也带支粉笔,不过没什么用。”
B、每一年的逻辑学的第一节课,金先生必定讲的一句话就是,“今天天晴,我上西山”。后来高年级的同学都讲此习惯传达给低年级的同学。所以当每次金先生刚说出上句,“今天天晴”,同学们已在下面接过来,“我上西山”。
C、沈有鼎,上海市人。早在中学时代,沈有鼎就读过一本逻辑学的小册子,从此对逻辑学产生浓厚兴趣。进入清华以后,他经常和同学们讨论逻辑问题。有一次,他们正在教室里高谈阔论,金岳霖路过这里,为其天赋所吸引,便站在外面听了很久。尽管金岳霖是我国公认的逻辑学权威,但是他却认为沈有鼎比他高明。有一天,他跟金先生参加逻辑研究会的聚会,有人提到哥德尔的研究非常重要,金先生便想买一本哥德尔的书看看,沈有鼎对他说:“老实讲,你看不懂。”金听了这话,先是“哦哦”两声,然后说:“那就算了。”
(3)对专业理论的认识——真诚而朴实。对专业理解的严格,缺少变通,对于学术问题不人云亦云。(辨证地看问题)
当学生提出逻辑学很枯燥时,金先生并不是长篇大论地论述逻辑学的用处和作用,他只是真诚地剖析了自己对逻辑学的感觉,就是:“我觉得它很好玩。”这体现出他的性格。
写金先生在给学生讲《小说与哲学》时,大家认为金先生一定会讲出一番大道理,不料金先生讲了半天,结论是: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并认为《红楼梦》里的哲学不是哲学。这就显示出了他的真诚,对于学术问题不趋炎附势,只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在学术界是最可贵的精神。(一点都不给文化沙龙的主人面子)
也正因为金先生拥有如此对学问的认真精神,他的身上有一股赤子之心,还有他在为人处世上的天真童趣,才会使得他潜心于哲学和逻辑学的钻研当中,也就造就了大师的成就。在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道路上走得如此之远,如此之深。
(4)对生活的态度——热爱生活,天真童趣
他讲着讲着,忽然听下来:“对不起,我这里有个小动物。”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提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和斗鸡同桌共食,和孩子比赛水果。给人感觉他是一个可爱的大男孩,显示出一个成年人难得的童趣和天真。坐在三轮车上逛王府井来体验生活。
补充资料:
A、金先生在云南喜欢养斗鸡,长得高大威猛。所以能够伸长脖子同他同桌共食。他还喜欢养蛐蛐,家里的坛坛罐罐都是蛐蛐。连给他烧饭的老王都被他叫去帮忙抓蛐蛐,他好拿去跟别人斗蛐蛐。
B、他晚年时听从他的老乡毛主席的劝说,出去体验生活。找来一辆三轮车在王府井上东张西望,满街的人都觉得他是怪物。有的人叫住他,说:“老先生呀,现在不要再穿你的长袍了”。他说没办法,因为特别怕冷,所以必须穿这个玩意儿。但换个角度去思考,这样一个年迈的老先生,现实生活能够给他多大的慰藉?
(5)对感情的执着和珍惜——林国达的死和林徽因的纪念
师:每个人都是一口井,只有挖得深,才见得真。而每个人生中,情感注定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瓣。那在金先生的情感历程中,不能遗忘的是哪个名字?哪个细节的描写叫你感动?
生:齐声读那最后几句。
他的朋友很多,特别点到了他对林徽因的怀念,显示出他的成熟、稳重与理智。林徽因死后的一年,金先生在北京饭店请客,老朋友都纳闷:老金为什么请客?到了之后,金先生才宣布:“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这全然不象徐志摩为诗人气质所驱遣,致使狂烈的感情之火烧熔了理智,在追求林徽因失败后接着就有了陆小曼,也不象梁思成在林徽因死后就续娶了他的学生林洙。而金岳霖先生却为了心中的她而终生未娶,并自始至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显示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襟怀与品格,这不由得使人想起柏拉图的那句话:“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
补充材料: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都曾留学美国,加之家学渊源,他们中西文化造诣都很深,在知识界交游也广,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而金岳霖孑然一身,无牵无挂,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常常是各踞一幢房子的前后进。偶有不在一地,例如抗战时在昆明、重庆,金岳霖每有休假,总是跑到梁家居住。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这是我早有所闻的。不过,后来看了梁思成的续弦林洙先生的文章,更增添了具体了解。据她说,一次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林徽因对梁思成毫不隐讳,坦诚得如同小妹求兄长指点迷津一般。梁思成自然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他终于告诉妻子: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祝他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得令凡人惊异:"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金岳霖写给林徽因的挽联,别有一种炽热颂赞与激情飞泻的不凡气势。上联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下联是:"万古人间四月天"。(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晚年金先生在被采访时拒绝再吐言)
三、总结归纳
这就是金岳霖先生,一个纯粹的,没有任何杂质的人。
谁也不会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全班齐读此句)可以视做对老年金岳霖的特点的概括,也可以视做对他的一生特点的概括。
补充材料:
他一生写了三本书:《逻辑》、《论道》和《知识论》。科学院哲学所的领导去看他,问他有什么要求。他不假思索的说:“我要钱。”然后就掰着指头说,《逻辑》不要钱,《论道》也不要钱,但《知识论》一定要钱。领导有点尴尬,说:“是要稿费。”但他仿佛没有听明白,傻傻地说:“还是钱那个东西。”
四、汪曾祺和他的语言
师:就像我们吃过美味的饭菜后,不要忘记感谢母亲一般。我们在赏析了如此动情却又乐趣无穷的文字后,不要忘记感谢作者。请同学们划上课文注释下对作者的简介,老师在这里向大家推荐汪曾祺的代表作,《受戒》。有时间可在课外进行阅读。请同学们重新默读课文,细致品味文章的语言。等会来说说你们的体验感受。
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可以用“平淡”二字来概括,但在平淡中泛着韵味,平淡中见着真情。这便是此文取胜的关键。汪曾祺在他的作品集的《自序》中写道:“我的散文大都是记叙文。间发议论,也是夹叙夹议。我写不了象伏尔泰、叔本华那样闪烁着智慧的论者,也写不了象蒙田那样渊博而优美的谈论人生哲理的长篇散文。我也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我觉得散文的感情要适当克制,感情过于洋溢,就象老年人写情书一样,自然有点不好意思。……我的散文大概继承了一点明清散文和五四散文的传统。”
所有的事情,粲然或饱满的事情,它们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同样光芒的人。所以说,人性的光辉是世间最灿烂的风景。汪老先生是用平淡的语言来描述最具有人性美的人物。所以,屹立在我们面前的金岳霖先生,已不仅仅是一位国学大师,更重要的是一个真诚而有趣,朴实而美好的人!而汪先生正是用他朴实而美好的灵魂,向金先生那颗同样朴实而美好的灵魂,表达着浓重的景仰和怀念。
五、课后作业
你从这篇文章中学会了哪些写人物的方法和技巧?回去自行先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二《金岳霖先生》教案 篇2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通过品读细节,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体味作品的细节美。
2、过程与方法:仔细研读文本,探究鉴赏细节美的方法,深入体验作品蕴含的美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金岳霖先生,做一个有知识、重感情、懂生活的人。
【教学重点】
仔细研读文本,探究鉴赏细节美的方法,深入体验作品蕴含的美感。
【教学难点】
运用鉴赏细节的方法,深入体验作品蕴含的美感。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想】
本篇文章,学生阅读上不存在困难,所以我把重点定在使人物真实可感的细节鉴赏上。希望通过一课时的学习,学生能自觉的去留意细节,懂得如何去鉴赏细节,明确“慢慢走,欣赏啊”的内涵,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细微之美。
整篇文章以细节构建起来,教师选择一处有难度的细节进行研读,期望能够借此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把鉴赏的方法渗透在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分析中体悟鉴赏的要领,从而理解“一花一世界”的真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说起科学家,我们会想起牛顿,会想起安培,不会忘记因为那个把手表当鸡蛋下锅的故事,不会忘记那个上街散步追着马车跑的轶闻,其实那故事的主人公正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大师:牛顿、安培。说起普通人,在朱自清笔下,在魏巍笔下,我们不会忘记那个步履蹒跚爬过铁路给儿子买桔子的父亲,不会忘记那个温柔美丽扬起教鞭又轻轻放下的老师,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细节之处,我们感悟真情,发掘伟大。今天就让我和大家一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去探寻美,发现美,让我们一起走近金岳霖先生。
二、整体感知
金岳霖简介
金岳霖(1896~1984) ,湖南长沙人,中国哲学、逻辑学宗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第一批院士。
1911年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192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政治学,获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之后在英、德、法等国留学和从事研究工作。1925年回国,1926年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授,创办清华大学哲学系。以后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清华大学哲学系主任和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和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副所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9年任中国逻辑学会会长。
金岳霖是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并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著有《逻辑》、《论道》、《知识论》。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认为,金岳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占据“三个第一”,即“中国第一个真正懂得近代逻辑学的人”,“中国第一个懂得并引进现代逻辑学的人”,“是使认识论和逻辑学在现代中国发达起来的第一个人”。
介绍完后提问:预习课文后,请谈谈西南大学教授金岳霖先生给你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明确:有趣,幽默、古怪、好玩、重感情等
三、鉴赏细节
(一)刚才有位同学说他重感情(点出那名学生),请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给逝去的人林徽因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
提问:哪些字词描写了金先生对林徽因的重情?
明确:“老朋友纳闷”说明老朋友们已经忘记了林徽因的生日,他们并不重视林徽因,而金先生依旧记得,可见金先生对她的感情很深。“有一年”的“有”字表明林徽因死的时间比较久,但他仍然记得,说明他对林徽因的感情深。 “徽音”的称呼少了姓,说明他们关系密切,感情亲切。
提问:金岳霖先生对爱情执著,他眼中只有爱情吗?
明确:不是的。金岳霖先生对学生也很有感情,学生林国达死了,金先生一堂课一直没有笑容。
小结:从这些细节的描述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到金岳霖先生是个重情的好男子,好老师。
(二)学生概括鉴赏细节的要领后归纳(板书)
——抓住其中的关键词沉潜涵咏,了解人物性格
——联系人物的生平经历,深化对细节的认识
——融入读者的情感体验,写出独特的感受
(三)学生自行鉴赏,交流。
文中的细节描写还有很多,在这篇课文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是什么?在课文中划出这些细节,品一品,这些细节好在哪里,表现了金先生怎么的性格特点,作好旁注。
明确:
*样子有点怪——让人莞尔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希奇古怪的问题回答希奇古怪的提问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讲座时停下来捉跳蚤把玩——不拘小节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饿遗风。
*他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四、课堂拓展
(投影)补出下列文字的细节:
我们对着他耳边问谁了解林徽因的作品时,他显得黯然, (用浓重沙哑的喉音缓缓地)说:“可惜有些人已经过去了!”我们把一本用毛笔大楷抄录的林徽因诗集给他看,希望从他的回忆里,得到一点诠释的启迪。他轻轻地翻着,回忆道:“林徽因啊,这个人很特别,我常常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好多次她在急,好像做诗她没做出来。有句诗叫什么,哦,好像叫‘黄水塘的白鸭’,大概后来诗没做成……”慢慢地,他翻到了另一页, (忽然高喊起来):“哎呀,八月的忧愁!”我吃了一惊,怀疑那高八度的惊叹声,竟是从那衰弱的躯体里发出的。只听他接着念下去:“ 哎呀,‘黄水塘里游着白鸭,高粱梗油青的刚过了头……’”他居然 (一句一句)把诗读下去。末了,他扬起头, ( 欣慰地)说:“她终于写成了,她终于写成了!”(陈宇《暮年金岳霖重谈林徽因》)
五、见微知著
请用一个字来概括金岳霖先生先生的性格特点。
六、教师小结
汪曾祺先生用精彩的细节描写,使幽默风趣、直率真诚、朴实、童心未泯金先生跃然纸上。也让我们明白“真”才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天性,我们都应该像先生那样真诚、坦率,做一个真人,一个透明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细节见真情,平凡出伟大,关注平凡中的细节,才能发现生活的真正的美。同学们,慢慢走,欣赏啊!
七、作业:
抓住细节写一写你的父母、亲戚或朋友。
高一语文必修二《金岳霖先生》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研读有关文段,能探究出鉴赏细节美的方法。
2、运用鉴赏细节的方法,深入体验作品蕴含的美感。
学习目标:
1.欣赏文章中富有趣味性的写人记事(重在细节)的特点。
2.品味本文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学习方式:
文本研习
课时:
1节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出示:
1、沈从文:他第一次上讲台,竟然十分钟发懵,说不出一句话来。勉强讲一阵又终于无话可说,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
2、季羡林:有一年北大开学,一个外地的新生入校,拿着大包小包,走进校园后,实在坚持不住了,便将行李放在路边,正在为难之际,见前面来一布衣老者,于是请求老者帮自己看一会儿行李,老人爽快地答应了。这位新生如释重负地去办各种手续,很长一段时间过后,新生回来,老人仍在尽职尽责地看守着行李,谢过,两人分别。
又隔几日,北大召开开学典礼,这位新生惊讶地发现,在主席台上就座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为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这是我国的两位文学大师,也是两位著名的学者,从这里我们看到他们可爱、可敬的一面,今天,我们在去认识另一位国学大师——金岳霖先生。
二、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随着汪曾祺的笔,先和金岳霖先生打个照面。
提问:金岳霖先生给你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交流)有趣:幽默、怪、好玩等
三、重点探究:
文中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金先生是个“有趣”的人呢?能具体谈谈吗?
在本文中,关于金岳霖的行事大约有:
奇特的外貌。讲课时戴帽,帽檐压得很低;戴一副一白片一黑片的眼镜;穿一件其他教员很少穿的夹克。
奇特的行为举止。患眼疾,微仰着头;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独特的教学风格。有时一上课就宣布穿红毛衣的女生回答问题,致使女生们紧张而兴奋;面对学生们提的各种问题,他都回答;开选修课,师生平等对话,上课时与王浩探讨问题,旁若无人。
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学生觉得逻辑枯燥,但他觉得“很好玩”;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可见他对专业理解的严格,又缺乏变通,不给东道主的面子。
对生活独特的热爱。喜欢与孩子相处,做孩子的游戏;老年时,坐在平板三轮上逛王府井大街,以示接触社会,观察生活。
*样子有点怪——让人莞尔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希奇古怪的问题回答希奇古怪的提问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讲座时停下来捉跳蚤把玩——不拘小节大有六朝名士扪虱而谈的饿遗风。
*他和云南斗鸡同桌用餐和教授的孩子比试水果的大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童心未泯。
小结:这个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现实生活中,确是个让人发笑,率真可爱,不拘小节,自由随意,孩子气十足充满了赤子之心的有趣的金先生正是因为特别的率真。
3、同学们告诉我的都是金先生“有趣”的一面,但是老师还有几个地方不能理解,给我的印象不是挺“有趣”的,说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林国达死了,他在课堂上表现出悲哀;
林徽因死后,别人都忘记她了,可他还记得林的生日。
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跳蚤,并甚为得意;
养了一只大斗鸡,并且同一桌吃饭
明确:对生命的关爱、重情
四、写法探究:
汪曾祺先生用他的细腻的笔触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幽默风趣、重情、关爱生命的一位老者。那么,文中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描绘这样一个人的呢?找出来谈谈!
明确:一滴水也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平凡中更能见伟大,这种以细腻的笔触来描写的方法,我们称之为细节描写,能说说本文这种写法的作用吗?
五、写法借鉴:
生活中也有我们熟悉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也一定很有特点,请写出来。
六、[小结]
总之整篇文章是通过对金岳霖先生的多方面细节的描写,使金先生的直率、真诚、朴实、天真、有趣、爱学生、有学问、爱生活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文章对于金先生这种形象的塑造本身就是对欺骗和世俗的嘲讽、批评和否定,是对假恶丑的否定,对真善美的发扬。汪曾祺对金先生的赞美也表现出他对这种人生的欣赏,真诚才是人世间最美好的天性。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尔虞我诈、唯利是图、趋炎附势的现象,金先生这种品格是如此的可贵,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我们都应该象他那样真诚、坦率,做一个真人,一个透明的人。
高一语文必修二《金岳霖先生》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时代背景,并通过本文简要了解当时西南联大。
2.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与情感。
3.品析本文平实而自然却饱含感染力的文字。
4.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体会金岳霖先生待人真诚、坦荡、特立独行的品格。
5.学会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章的脉络与情感。
2.品析本文平实而自然却饱含感染力的文字。
3.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体会金岳霖先生待人真诚、坦荡、特立独行的品格。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现代作家汪曾祺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读书时,有一个老师,叫金岳霖。有一回金岳霖给一位姓陶的朋友打电话,陶家的保姆问:“您是哪位?”金岳霖竟忘记了自己的姓名,张口结舌答不上,又不好意思说忘了,只好说:“你不要管,请陶先生接电话就是了。”保姆说不行。金岳霖再三请求,还是不行。只好跑去问给他拉洋车的王喜,谁知王喜也说不知道。他急了,问:“你有没有听别人说过?”王喜这才想起:“我听别人都叫你金博士。”金岳霖听了,高兴地说:“阿弥陀佛,原来我姓‘金’!”是一个很有趣的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
二、作者介绍
汪曾祺(192O~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1939年考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深受教写作课的沈从文的影响。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
1943年大学毕业后在昆明、上海任中学国文教员和历史博物馆职员。1946年起在《文学杂志》、《文艺复兴》和《文艺春秋》上发表《戴车匠》、《复仇》、《绿猫》、《鸡鸭名家》等短篇小说,引起文坛注目。1950年后在北京文联、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工作,编辑《北京文艺》和《民间文学》等刊物。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北京京剧院)任编剧。著有小说集《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寂寞与温暖》、《茱萸集》,散文集《蒲桥集》、《塔上随笔》,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等。另有一些京剧剧本。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国外。他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五行八作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习俗民风,富于地方特色。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
三、金岳霖介绍
金岳霖(1895—1984),中国现代哲学家、逻辑学宗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第一批中科院院士。金岳霖清华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又去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游学。1926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等职。
金岳霖是最早把西方现代逻辑学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逻辑学家之一,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推动了中国对现代逻辑的研究,并培养了一大批有较高素养的哲学和逻辑学专门人才。著有《逻辑》《论道》《知识论》。
四、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查找生字词。
2.明确字词读音。
3.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五、整体感知
提问:你认为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有趣。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六、研读课文
(一)金岳霖先生的有趣表现在哪些方面?
1.奇特:
明确:
(1)样子有点怪:
①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
②一副眼镜一只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
③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教授里穿夹克的只有金先生一人。
(2)行为举止怪:
走路奇怪。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在学生面前抓自己身上的跳蚤;
养一只大斗鸡,同一桌吃饭;
搜罗大梨、大石榴,与小孩比赛。
(3)独特的教学风格:
提问方式别出心裁——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
幽默的答问——以稀奇古怪的问题回答稀奇古怪的提问
对话式教学——像苏格拉底一样,兴之所至、自由随意
(4)对专业理论的独特理解:
枯燥的学问——他觉得好玩
沈从文给他出“小说和哲学”的讲题,他却得出结论说二者没有关系。
2.重情
明确:
(1)给逝去的林徽因过生日——重于情,深于情。
其情也特别深、特别纯、特别真挚、特别伟大。课文中说金先生是个单身汉,这缘于他对林徽因的真挚深沉的感情!
(2)林国达之死——珍惜师生情。
其情弥深,整堂课都没有笑容。
3.对生活独特的热爱
明确:谁又能想到坐在平板三轮车上东张西望的老人是这样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七、作业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有趣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西南联大校歌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二、研读课文
1.除了金岳霖先生,作者还写了哪些人和事?
明确:闻一多和朱自清的穿着,以及闻一多大骂蒋介石的情景。
2.这与写金岳霖先生有什么关系?
明确:衬托的手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用联大其他教授的率真与正气来衬托金先生的品性。
3.从文章中可以看到当时西南联大怎样的校风、学风
明确:宽容个性、思想自由、学术气氛很浓。
补充:简介西南联大
4.作者还写了金岳霖的得意门生——王浩,并展开联想,写到王浩“现在成了洋人”,又进一步详细交代了与作者的来往。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衬托,以王浩的率真、随和、易于结交和成就来侧面展示了金先生成功的教育,和不凡的人格魅力。
三、感悟写法
1.作者成功地刻画了金岳霖先生的形象,让你感到最精彩的是哪种描写?
明确:细节描写。
2.从文章来看,细节有什么特点?
明确:细微、真实。
四、课堂练习
1.选取你熟悉的一个人,进行细节描写。
2.交流,评价。教师点拨。
五、作业
1.完成练习题。
2.修改片段练习。
板书设计:
金岳霖先生
汪曾祺
金岳霖先生——闻一多、朱自清、王浩
衬托
细节描写
高一语文必修二《金岳霖先生》教案 篇5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 杨俊梅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体会金岳霖独特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一位博士,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风美雨的沐浴,生活相当西化。西装革履,加上一米八的高个头,仪表堂堂,极富绅士气度。然而他又常常不像绅士。他酷爱养大斗鸡,屋角还摆着许多蛐蛐缸。吃饭时,大斗鸡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肴,他竟安之若泰,与鸡平等共餐。
他就是金岳霖先生,1914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
二、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1、金岳霖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是一个有趣的教授,他学问渊博,性情率真,感情真挚。
2、汪曾祺写金岳霖选用了哪些材料?(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
明确:穿着打扮、课堂提问、关心林国达、理解专业、对话教学、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和小孩子比赛、给林徽因过生日 、坐三轮车逛王府井大街
3、文本中有许多细节描写都表现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细节描写?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展示漫画。)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观点,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重点欣赏上面这两个细节。)
5、“捉跳蚤”,“和斗鸡同桌吃饭”这两个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非常有趣的老顽童形象。但金岳霖先生受人们的尊敬仅仅是因为他有趣吗?文本中有没有哪个细节表现了金岳霖先生另外一面,读了以后让你感动,让你慨叹?
明确:“给逝去的朋友林徽因过生日”这个细节表现了金岳霖先生重于情深于情的一面。
(这个教学环节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相关文字,深入文本体会细节的魅力。)
三、走出文本,拓展延伸
1、[英]塞斯迈尔斯《自助论》“就像从很小的孔穴能窥见阳光一样,细小的事情刻画出人的性格”,细节描写运用得当,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效果。读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找一找文中有哪些精彩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2、我们通过对《金岳霖先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体会到了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无穷魅力。但光体会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进行实战演练。请大家以熟悉的某个老师或同学为对象,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
四、小结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汪曾祺用精彩的细节写出了金岳霖先生的真性情,展示了他独特的风采。每当那率真、怪诞又满腹经纶的金岳霖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就会有微笑情不自禁的挂上我们的嘴角。
五、作业
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刻画人物的方法,以你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为对象,写一篇记叙文。
【相关资料】
在所有关于金岳霖的传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是他终生未娶。阐释的版本相当一致:他一直恋着建筑学家、诗人林徽因。
高一语文必修二《金岳霖先生》教案 篇6
安徽省芜湖市田家炳中学 唐 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学习文章中写人的方法并能进行鉴赏和运用,了解文章的主旨。
⑵ 学习本文的布局谋篇,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
2、过程和方法:
比较阅读与鉴赏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感受金岳霖先生率真、活泼、睿智、善良的人格魅力。
⑵ 欣赏汪曾祺作品总自然平实而有韵味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作品中人物描写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2、品味汪曾祺先生作品的语言风格。
【课堂设计】
一、导语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记人的作品,我们回忆一下:那个“始终微笑着态度很和蔼的”是谁?“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的又是谁?下面我们看看幻灯片上出现的人物,请说说他们又各是谁?
(结论:每个让我们难以忘记的人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
二、阅读作品
1、金岳霖先生的介绍(见书或幻灯片),说说通过介绍和照片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金先生?
(学识渊博的、严谨的、年老的、慈祥的。)
2、从介绍中我们看到一个学者金岳霖,下面我们再看一幅漫画,看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金先生。(有趣的、漫画式的)我们通过预习,能用本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一下文中的金先生吗?
(有趣。)
3、请快速阅读作品找到有关“有趣”的片段描写。
(金先生是个“有趣”的人:独特的外貌、独特的言行、独特的教学风格。)
4、一个很有趣的人确实让我们很喜欢,作为金先生学生的汪曾祺也非常喜欢这位老师,但是除了“有趣”之外,金先生还有没有其他性格特点了?
(林国达死了,金先生一堂课都没有笑;林徽因去世多年,给她过生日。说明金先生非常重情。这种善良的人格魅力更是能引起我们的尊敬。)
5、总结:
他有独特的外貌、独特的言行、独特的性格,在学术上聪明过人,在生活中却不谙世故;他待人真诚坦荡;他静心为学;他又特立独行。
他是一个“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三、深入分析
1、这么多的片段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的呢?
(讨论:从课堂上到生活中,作者从他印象最深刻的片段写起,虽然看似零散,实则围绕着金先生“有趣”来组织材料。这就是散文中的“形散而神聚”的特点。所谓“形”是指零散的片段,而“神”是贯穿全文的内容,包括人物的个性,也包括作者的情感。)
2、既然是形散而神聚,那么如何解释文中有关西南联大的其他教授(闻一多与朱自清)和王浩的描写?那两处可不可以删掉?
(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是作为侧面烘托来用,二是汪曾祺作品的一种风格,闲笔不闲,阅读内容更多,更具趣味性。)
四、课内迁移
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与本文在写作方法等内容上的相同点:
描写方法 描写角度 描写内容 抒发情感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肖像、行为、语言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演讲的片段 喜爱
尊敬
本文 同上 同上 课堂与生活的片段 同上
2、再对两文中的一些细节进行比较:
⑴ 肖像描写,《记》文中既有写实的外貌,又有比较夸张的“风神”;本文则是抓
高一语文必修二《金岳霖先生》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