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必修一《小狗包弟》课堂实录
人教课标版必修一《小狗包弟》课堂实录(精选14篇)
人教课标版必修一《小狗包弟》课堂实录 篇1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讨文本,通过渗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等方法和途径生动具体的体现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布置预习,要求同学结合一定的背景知识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文本涉及的知识进行探讨,然后进行一定的理性思辩.从而整体提高同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析课的具体做法是由小组的几位同学自己找有感而发的内容(评点定位),然后大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所找内容发表感想(思考发感),接着讨论各自发言的内容的深度与亮度,筛选出优秀的评析内容(思想交锋),最后以组为单位精选思想火花公诸于众(整理表达).评析的内容很灵活,可以是内容的挖掘或引申,可以用例证或引证,可以是正面感悟也可以是反面思考,只要言之成理就可以,如果出现有着思辩色彩的多维度的理性思想的火花则更迷足珍贵.
从评析课的尝试中我感到:把内容完全交给同学,教师只是相机诱导,评什么 怎么评 都由学生说了算,虽然就一节课而言逻辑性可能不强,课堂的常规环节可能不全,但这却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讨论是将大家的意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可以提高同学认识事物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由一个代表同学表达还可以提高同学信息筛选和集体成果的表达能力.
(掌声,这是每一节课的前奏曲,伴随掌声的是按学号走向讲台的课前5分钟演讲的同学)
学生1演讲:《中国20世纪良知的符号——巴金》
(下一节课演讲的同学进行点评,打分.)
学生2:大王帅的演讲内容充实,语言生动传神,并且准备了幻灯片,选择了巴老典型的材料,紧扣"良知"二字展开,我准备给他100分.
(反正100分也不损失自己什么,还获得被评同学的感动和宽容大气之评价,总之按高一上半学期演讲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要求,从演讲以来以表扬和优点评价为主旋律,分数虚高.)
师:白璧微瑕,如果加上以下三点就更好了,这三点是:声音再大一点,个别幻灯片底色和字的颜色反差再大一点,字再大一点.
(同学制作的幻灯片大多从个人的爱好出发,背景内容太繁杂,不大考虑观众的视觉感受,连续几次有这个问题,需要点一下.)
师:巴金被称为中国20世纪良知的符号,真是再恰切不过,以下三段话可以进一步佐证,不知同学预习时是否看过39页习题中巴金的几段话:
1,我从《忏悔录》的作者这里得到安慰,学到了说真话.
2,要讲话就要讲老实话,讲自己的话,哪怕是讲讲自己的毛病也好.
3,《随想录》的独到之处《随想录》的价值,主要在于它是一个受害者的严肃反思,一个正直心灵的痛苦自审,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拷问.(引导同学预习时不光看课文,也要看课后习题,从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
文化大革命,在那个是非颠倒,亲友疏远,人情殆尽"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的年代,文学巨匠老舍走进了"大明湖",坚持真理不屈服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年轻女教师张志新被残酷的割断了喉管,在那良知无存的年代,良知的符号会有怎样的遭遇 对那个时代,对自己他作了怎样的剖析,请看课文 .(概括那并不遥远而同学既不了解也不感兴趣的疯狂的年代,只举两个令人惨不忍睹的将美好的人物毁灭的例子目的是激发同学的情感,呼唤他们的良知 .)
师:哪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希望同学读的时候将我们引入情境,同学一边感受一边划出你感悟较深的地方,准备思考(给出具体的目标,使同学耳,眼,手,心同用.举手不踊跃,可能是"有感情"的要求让同学审视并怀疑自己的朗读能力)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是读好 .(才有三人举起手来,几个同学共同努力将课文读了一遍,感情的投入普遍不好,需要换一个角度激发同学对文本的热情.)
师:小狗包弟是一只狗,我还没养过狗,对养狗的心情体会不深,哪位同学给我们讲讲养狗的故事
学生3:我讲两个关于狗的故事,前几年朋友家养了一个出生才两个月的小狗,它的特点是特别胆小,把它放到不太高的桌子上它就哆哆索索地不敢下来,但它却特别通人性,去别人家玩,送进主人在大门口忠实地等着,主人有急事从后门走了,它就在大门足足等了一上午.第二个故事是一个人狗相处有始有终的故事,说的是同学家的一条狗,一般的狗寿命是十年左右,而这个狗已经十二岁了,是一条白色可爱的京巴,这个狗老头的一只眼患了白内障,已无法下楼.有一次自己下楼撞在了大树上.于是同学就像赡养老人那样精心的喂养这只狗老头.(一个故事体现了狗的"大忠",另一个故事体现了人狗的和谐相处,很感人 .)
师:人性有共同的本性,狗性也是相通的,我来评点一下文章的标题,算是给同学抛砖引玉吧."小狗包弟",从全文来看,作者将小狗的名字冠以"弟"字,已经把他看作家庭的一员;其二,从开头艺术家的狗的表现,狗性胜过当时某些人的人性,令人汗颜;其三,表现了作者对包弟的感情亲如家人.总之,狗乃情义之兽,是所有动物中最能与主人同生死共患难的.
下面同学以组为单位就同学们都划线的地方进行讨论,十分钟.(都划线的地方说明确有独到之感人之处,同学可以有思想的交锋,也可以得出共性的感悟,实践证明,不给出足够的时间同学自信力不足,发言不踊跃,效果不好 .)
(十分钟不到,有两组同学抬起头来,似准备不错了,老师下去听一听,与他们争论几句,待有一多半的同学没有声音了,宣布讨论时间到,发言开始 .)
师:同学争论得很热烈,下面可以不限段落,不限角度,不用举手,有感就可发,一个人读,然后其他同学评,还可以补充再评.
生4:我们组选择的是第一段,艺术家被定",批他,斗他,拳打脚踢,他不但头破血流,一条腿也给打断了,认识的人都掉开头去.小狗却高兴的向他奔去,亲热地叫,这段描写善,恶对比如此强烈,人兽反差如此之大,令人深思!
师:评析一针见血
生5:有人说巴金是当代活得最痛苦的老人.因为在文化大革命之后,每个人都非常解放,非常轻松,只有他真实地回忆了自己,解剖了自己,有一种严于解剖,勇于自责的感情(师插话,应该是一种精神).这篇文章以小狗作为一个引子,引出了他对小狗,对同他一起相濡以沫的萧珊以及那个时代的回忆,那真是个疯狂的年代.因此我们组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更大的意义,就是希望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不要忘记这段痛苦的回忆,忘记了历史旧意味着背叛.
师:叶剑英元帅说过:文革整死了2千万人,整伤了一亿人,浪费了8千万人民币,一个民族还经得起这样的灾难吗
生6:我们组点评11段"整整XX年零5个月过去了,我仍然住在这幢楼里,每天清早我在院子里散步,脚下是一片衰草.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隔房里屋里添加了几户新住主人,高高墙壁上拓开了两扇窗,有时倒下一点儿垃圾.当初刚搭起的葡萄架,少了花多了树,满圆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在油锅里煎熬"我们组对"创伤"的评价是这样的:"创伤"有三个含义:一是对物是人非的景色的触景生情,其次是对已故的妻子和包弟的思念,还有当年为了保全全家将包弟出卖而感到无比的忧伤,这就使他的心仿佛在油锅里煎熬,用词形象,令人感动.
师:多角度思考很值得学习,由点及面看这段描写更是作者对那悲剧年代的控诉,对一切友善生命被催毁的反思
生7:我们组评析的是最后一段,第一句"说谎成风"说明了文革时期是非颠倒的黑暗现实,人人都说假话来保全自己,只有作者说真话,体现了作者作为一个受害者的严肃反思,一个正直心灵的痛苦自审,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自己责任的考问.
生8:我补充一点,作者对自己的人性进行了大胆深刻的解剖,为了保全自己,不惜牺牲小狗,这多么自私.这种深刻反省,自我拷问显示出一个正直成熟的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
(师插话:送小狗实属无奈之举,不能说"自私",这个问题应该引发同学之间的争论,本课教师包办代替是个败笔.)
生9:我先引用一句话:"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包弟,我又觉得我不但不曾甩掉什么,反而背上了更加沉重的包狱."这句话写出了包弟在作者心中之重已无法抛弃,不仅不觉得轻松,反而感到了内心强烈的自谴,自责.这发自内心的自谴,自责,最终成为作者心上永远无法卸下的重负,一方面解剖了自己,使悲剧有了摄人心魂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为将来人们提供了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
师:自责越烈,揭露越深,反思的意义也就越大.
生10:对,第7段,8段主要是讲在文化大革命这样一个黑白颠倒,人性泯灭的生活状态下,由"抄四旧"这件事,包弟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四旧"的大包狱,(师插话,小狗怎么成的"四旧" )因为在那个时代,养狗被认为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且包弟是条日本狗,那就可能被认为里通外国,所以包弟就成了我们家的一个"四旧"大包狱(师插话:想象大胆 ,言之成理).由于这个大包狱,我们就想把它送给别人,但在那个人人自危的时期,没有人会接受这样的礼物,所以只能把包弟送给医院作解剖用.第8段最后说到,"这些天我在机关学习后回家,包弟向我作揖讨东西吃,我却暗暗地流泪."这个小细节,让人感到包弟多么天真可爱,然而我却对于包弟的安全无能为力,我不能保护包弟,该多么无奈和心痛.
生12:我补充一下,这段也鲜明地表现了小狗的悲惨命运,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小狗虽然不懂人性,却有比人更可爱的地方.语言当中流露出了作者对小狗的赞美之情,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到:畸形的年代,畸形的人性,多么沉重,压抑,那个人与人之间不能和睦相处,不能真诚相待,而是互相的摧残,折磨的年代多么让人感到悲伤.人与狗的对照,反映了人性的泯灭和现实的残酷.
师:天地之大却容不得一个小小的包弟,真该令人为善良毁灭的悲剧而哭泣.
生12:(我还想补充)包弟在我家呆了7年,同我们一家人相处得很好,说明作者对包弟的感情非常深厚,而作者为了保全自己,而把小狗送进了解剖室,这从侧面说明了当时人心理的扭曲和作者面对的强大的压力.作者在这一段主要描写了包弟的可爱,而它却在文革期间却被人说成了"四旧",这说明了在文革时期,人心理的扭曲和对美好事物的摧残.
生13:我评析"小孩打门捉小狗,而包弟不曾出来乱叫"我认为原因是包弟他已感到空气中的紧张气愤,担心自己恐怕被交出去,他不想给其他人带来麻烦,不乱叫是一种自我保全的做法(狗极通人性,你的想象很有道理),但最后包弟还是被自己最亲近的人送上解剖台,多么残忍!多么大的悲剧!这正是作者十几年自责,自遣之情无法解脱的原因.文革后"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砖墙"可见文革对人类心灵的残害多么深 ,消除这种心灵的隔阂不知要经过多少年.
生14:我们组评析第7第8自然段"感到轻松"是作者真实心理的流露,小狗包弟令人心惊胆战,时刻面临灾难."油锅里煎熬"极度的痛苦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和对包弟之死的深深忏悔之情!
师:是的,同学们是否有过作者一样的忏悔之情(有的同学说有过,有的同学说从来没忏悔过)没忏悔过的同学可以尝试一下(有的同学马上喊,某某向我忏悔,我总是被伤害,我不忏悔)其实,忏悔是一种严肃的反思,它可以洗涤心灵的尘滓 ,唤醒人性的沉睡;忏悔可以摆脱兽性的魔鬼,可以解剖自私的灵魂.还不想尝试忏悔吗 (这回教室里没声音了)记住:如果一个人学会了忏悔他就获得了新生,一个民族学会了忏悔他就将走向理智与文明,如果人类学会了忏悔就能与自然一起走向光明的未来!
生15:(情绪很激昂)我想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全班同学对文章的评析:
八个字概括当时的社会——是非颠倒,说谎成风.
四个字总结当时的某些人:人性泯灭.
六个字总结小狗包弟:真乃情谊之兽.
师:这节课我们作了一个课文评析的尝试,同学对文章的背景,作者的情况作了大量的预习,准备得比较充分,希望下节课发言更踊跃 ,可以有不同观点的争论,有更高水平的思想闪光.
下面布置作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选择你内心深处让你丝丝牵挂的忏悔,写给曾经被你伤害过的亲人,朋友,同学,下课.人活一世,要俯仰无愧于天地,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面对撒旦的残忍与暴虐,我们不应该做无聊的看客,而应该像鲁迅先生那样勇敢的拍案而起;面对自我的自私与怯懦,我们不应该推卸自我的责任,而应该像巴金先生那样真诚的忏悔.只有这样,你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
下课!同学们再见!
人教课标版必修一《小狗包弟》课堂实录 篇2
《小狗包弟》教案
【学习目标】
1、阅读文本,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对作品的审美能力;
2、品味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感悟作者勇于自我解剖的精神;
3、走出文本,联系作品,感受生活,认识自我。
【学习重点】
品味语言,感悟作者感情。
【学习难点】
感悟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
【课时设计】
2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讨法与引导法、点拨法相结合;
自主学习与合作研讨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导入介绍:了解作者及文革背景
整体把握:朗读,品味;结构,文眼
具体探讨:作者产生“歉意”的原因,感悟作者情感
一、导入
小调查:爱狗的同学有多少?你喜欢狗的什么特点?
――狗,聪明、可爱,人类最忠实的朋友。
――著名作家巴金也养了一条狗,并写了一篇回忆性散文。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散文《小狗包弟》。
二、作家作品及背景介绍
1、走进作者(出示幻灯片)
◇“世纪老人”,享年101岁。他被公认为20世纪不多的几位文学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代表着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人文精神的颠峰。
◇巴金,原名李尧棠,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主要作品:《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2、走进特殊时代 (出示幻灯片)
关于“文化大革命”:
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历时XX年。“十年浩劫”。
其主要论点是:一大批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修正主义分子,已经混进革命队伍里,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来揭发,才能把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现象:红卫兵,大字报,批斗会,游街示众,武斗。
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
“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
3、《小狗包弟》
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
因而有了《随想录》。《小狗包弟》是其中的名篇。
这场运动堪称“十年浩劫”,多少无辜的人惨遭杀害,多少千年古迹毁于一旦。在这个动乱的年代里,人的生命贱如草芥,一钱不值,人性扭曲变形,就连无辜的对人忠诚亲近的小狗也难逃一劫。
文革中,小狗包弟的命运会怎样呢?我们来看课文《小狗包弟》。
三、整体把握
(一)听课文朗读录音,注意边听边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标好段落数;给陌生字注音;标出关键句和全文的“文眼”(中心句);
2、梳理:全文讲述了几条狗的故事?主体故事是什么?全文结构怎么划分?
3、思考: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二)检查字词:熟悉字词,并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揪回来(jiū) 头破血流(xuè) 满身是血(xiě) 血迹(xuè)
脚爪(zhuǎ) 作揖(yī) 租赁(lìn) 倘使(tǎng) 胆战心惊
篱笆缝里(fèng) 解剖(pōu) 堕入(duò) 绿草如茵(yīn)
――血:xuè(文),用于复音词及成语,如“贫血、心血、呕心沥血、血泪史、狗血喷头”;xiě(语)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鸡血,血晕,血块子”。
――爪:手爪、鹰爪、爪牙,读zhǎo;余指禽兽的脚或像爪的东西,读zhuǎ
――缝:名物义,第四声;动作义,第二声。
(三)简要复述本文说了几条狗的故事,哪条狗的故事是主体故事?
――两条狗:1、文革中把艺术家当朋友的狗;2、作者的小狗包弟。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是文章的主体。
(四)理清全文结构,标出“文眼”:
? 序幕:引出包弟(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眼前)
? 开端:介绍包弟(2)--------------包弟来历
? 发展:友爱包弟 (3-5)---------七年相处 回忆
? 结局:送别包弟 (6-10)---------一朝离别
? 尾声:想念包弟(11-13)--------真心忏悔 (眼前)
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四、具体探讨
“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探 究:
1、作者产生“歉意”的原因;作者因“歉意”而产生的内心痛苦;
2、理解并评价作者表达“歉意”的意义。
(一)阅读“ 序幕 ”部分(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思考:
1、在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里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2、这一“序幕”部分,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1、在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里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狗的忠心与人的冷漠、残忍,两者之间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给人以强烈的触动。
2、这一“序幕”部分,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①作为引子,引出作者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文革时期;奠定了散文的感情基调--悲伤。
(二)阅读“主体”部分(2-10):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思考:
1、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2、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
3、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4、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
1、包弟的经历-- “我”的感情
被转送给我,亲密接触――――欢快
被追杀,不知如何安排――――忧虑
被送走时――――――――――轻松
被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沉重
被解剖,至今自责――――――歉意
2、①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②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③用意是什么?
? 怕生识趣(它不咬人……叫几声就安静了)
? 客厅作揖(作几个揖,计糖果吃,引客人发笑) 正面描写
? 守候亲热(每天清早守在房门口等候……亲热的样子)
? 日本客人拍摄包弟
? 日本女士过问包弟 侧面描写
? 爱人讨骨头喂包弟
包弟特点:
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
描写包弟聪明可爱的特点,用意是什么?
――包弟越聪明可爱,有情义通人性,一家人就越不忍让它离开;作者一家与它情感深厚,对它的离开也就越悲痛;
--也为后来作者深深的痛苦和忏悔埋下了伏笔。
3、为什么小狗包弟这么聪明可爱,还是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呢?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这是为什么?
-- ①日本种的小狗,瑞典旧主人(里通外国嫌疑);②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 (“四旧”嫌疑);③当时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人们划清界限自保)。
--表明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在于残忍的社会。
4、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评价?
--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这种人是非观念很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
--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种人对作者则多了一份理解与同情。对于生存在那样特殊时代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我们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体会作者送走包弟前后的心情。)
5、体会作者送走包弟前后的心情:
前:
(7)胆战心惊,害怕
(8)暗暗地流泪
(9)睡不好觉
--(个读找出,并解说)文革中,作者无法自保,包弟可能带来的“抄家”和苦难让他害怕;可怕的劫难与可爱的包弟让他感到自己的无助与抉择的痛苦,只有暗暗流泪。
后:
齐读第10自然段,请一个同学找出作家的内心变化的三个词,并解说:
――“轻松 ——沉重—— 自责”
――轻松:
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就轻松了。
――沉重:
他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掉,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自责:(读一读表现“自责”的句子)
“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
――请理解巴金内心的痛苦与自责,一辈子的熬煎!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具体探讨:作者因“歉意”而产生的内心痛苦;
理解并评价作者表达“歉意”的意义。
――感悟作者精神。
总结课文:本文的思想价值;写作启示。
拓展人文:联系作品,关注社会,认识自我。
四、具体探讨
(三)阅读“尾声”部分(11-13):真心忏悔。
思考:
1、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11-12)
2、怎样理解、评价作者的歉意,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13)
1、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11-12)
--①整整XX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作者的心时时刻刻“在油锅里熬煎”(想念、熬煎);
――②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随想录》一书。
――③“我仍然住在这所楼房里……竹篱笆换成了无缝的砖墙。” “哀草”“无缝的砖墙”有什么意味?
――哀草:文革之后思想道德理想的荒芜,人们的迷惘,精神的苍白。
--砖墙:经历了这样一场浩劫之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早已不是那曾经很柔软的小“篱笆”了,而是换成了互相隔阂的砖墙,文革对人类心灵的伤害与扭曲,不知道还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够消弭。
--可见反省、忏悔,重建精神家园,何等的急迫,任重而道远。
2、怎样理解、评价作者的歉意,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13)
(1)指导朗读第13自然段: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作者于质朴简洁的语言中,道出了自己的真情,毫无保留,毫无掩饰。这体现了他勇于解剖自己、敢于讲出真话的精神。朗读时,“不怕”一词要重读,要表现出坚决、无畏的态度;“表示歉意”要读出深深自责的情感。)
(2)作者忏悔的思想意义:
――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率先反省的竟然是一个无过错的老人!巴金,不仅失去了小狗包弟,而且失去了最亲的亲人萧珊,可他没有怨天尤人,没有用文章作为声讨、控诉的工具,而是深深的自责、自省、歉疚和忏悔。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在此我们感受到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这种特殊的反省能够唤起人们的良心、良知。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引发文坛的震动,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巴金由此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意和称颂--“20世纪中国的良心。”
――巴金:20世纪中国的良心
印证:(个读)
“重读过去的文章,我绝不能宽恕自己。人们责问我为什么把自己搞得这样痛苦,正因为我无法使笔下的豪行壮举成为现实。”
“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写吧,写吧!’好象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巴金
五、总结课文
学完全文后,思考:
1、说说你学完课文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2、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
1、说说你学完课文后,思想上有什么收获?
――①认识一个畸形时代的情况:连狗都难以幸免;对人的精神的伤害之深,真切地体会到所谓“十年浩劫”的含义;
②感受作者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③明白作者呼唤人性的时代意义: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也是从另一方面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顺势总结文章主题:(出示幻灯片)
――揭露文革的罪恶;
――表现作家勇于自我解剖、敢于讲真话的精神和勇气;
――呼唤人性,讴歌人性。
呼唤:
这里有对生命的尊重,有对反省历史的呼号,有对光辉人性的呼唤。自责,忏悔,实际上就是呼唤人性,呼唤一个理性的合乎人性的新时代的到来;也是从另一方面对这种人性的讴歌和赞美。
2、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
――①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
以一条小狗来反映社会现实,这样写一来是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第二,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这也体现出了“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另外,包弟的遭遇和作者的那一段历史是分不开的,写包弟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历程。
――②朴素情真:语言朴素,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事”与“情”相结合,注意文章情感的波澜起伏。
――③巧用对照:
(1)狗与人的对照:(序幕)
――狗:忠诚,可爱,有人情味;人:冷漠、残忍,背弃。
(2)两条狗的故事的对照:
故事 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巴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对照
写狗的忠诚 写人的背弃
重在写现象惨烈 重在写内心悲哀
--①从内容上深化主题:让人看到此类事在全国并非一二,而是遍见的:反映那个时代人和人的关系竟不如狗对人的信任,表达作者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②从效果上深化主题:艺术家与狗的故事似乎更烈惨,是一种悲壮惨烈的“肉体残害”;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则在于心灵,是一种 “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精神熬煎”。最深的痛,是心痛!这更衬出了作者勇于解剖自己、承担责任的精神态度。
(3)前后情感的对照。(略)
小结:
――巧妙对照:说明了作家自责和忏悔的必然性,深化了主题。
六、拓展人文
1、关注社会:
请看图,就“勃兰特的下跪”与“小泉拜鬼”说说你的看法。
附:
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仅令在场许多人感动落泪,也在20世纪世界外交史册中永恒定格。
勃兰特解释,他的下跪之举“不仅是对波兰人,实际上首先是对本国人民”,因为“太多的人需要排除孤独感,需要共同承担这个重责……承认我们的责任不仅有助于洗刷我们的良心,而且有助于大家生活在一起。犹太人、波兰人、德国人,我们应该生活在一起。”
这一勇敢的行为使勃兰特成为1971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并在他杰出的政治生涯中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勃兰特以一种特殊的姿态表明,只有承担起历史责任,才能走向未来。
我们是一头野狼,挨了十几拳,死于两颗枪弹,那十几拳就是中国,那两颗枪弹,讲的就是美国,这句话全日本都在讲。
日本跟中国1XX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杖,日清战争,他们叫日清,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做八年抗战。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是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
2、认识自我:
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忏悔可以使人摆脱魔鬼”虽然我们没有犯下二战时期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那样的罪恶,也没有文革时期红卫兵的狂热,但年少轻狂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曾给别人带来过深深的伤害。我们可以不是不犯错的圣人,但绝不能做不敢承认过错的小人;可以不是人见人爱的天使,但绝不能做众人唾弃的恶魔。请正视和反思我们的“罪过”。
请你以坦诚的心说说自己的“忏悔”,向曾经受到过你的伤害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真诚的表示歉意。
3、齐读文章最后一段,向巴金致敬:
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
七、课外作业:
1、当面或以书信形式向受到过你的伤害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或朋友表示歉意。
2、选读《随想录》篇章,并做读书笔记。
人教课标版必修一《小狗包弟》课堂实录 篇3
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 钟 丽 【目的要求】
1、认识文革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2、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3、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教学重点】
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教学难点】
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德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二、作家作品介绍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
“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回忆自己在“文革”中的遭遇和内心感受。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三、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偏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楔子(1自然段)──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自然段)──包弟来历。
发展(3~6自然段)──七年相处。
结局(7~9自然段)──一朝离别。
尾声(10~13自然段)──真心忏悔。
明确: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称为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
四、内容分析
1、阅读“楔子”部分:
思考:除了引起下文之外,这一部分内容有没有其它的作用?(在“楔子”这部分内容后面划上问号)
2、作家通过别人的故事引到自己的故事,那包弟是如何出现,又是如何于作家一家人相处的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开端”和“发展”两个部分。
思考:
⑴ 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明确: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⑵ 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明确:
正面描写:
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
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⑶ 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明确: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3、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思考:
⑴ 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① 日本种的小狗。
② 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⑵ 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4、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两个)对照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明确:
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5、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明确:轻松──沉重──自责。
⑴ 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明确: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
⑵ 他为什么会沉重?
明确: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调,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⑶ 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明确:“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6、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教师范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同学思考:
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明确: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五、课堂讨论
1、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教师总结: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和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2、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人教课标版必修一《小狗包弟》课堂实录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透过细节描写来叙事,或隐或显地表现感情的写法;学习文章精巧的构思和布局。
(2)能力目标:拈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3)德育目标:认识*给人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能够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领悟作者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善待他人的美好情愫。
3、【教学重点】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
4、【教学难点】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三、教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回忆一下都学过哪些关于“狗”的成语和歇后语?
(学生举例)
师:这些成语似乎都含有贬义,但是现实生活中,狗是一种很可爱的动物,而且人类和狗之间发生过许多感人的故事。今
人教课标版必修一《小狗包弟》课堂实录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