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7》教案
《识字7》教案(精选16篇)
《识字7》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 .学会本课 7 个生字,了解12种动物的名称。
2 .对照插图,认识12种动物的样子,建立起名称与事物的联系,丰富学生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3 .正确朗读韵文。
教学重难点:认识本课生字,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按结构把字写端正、美观。
教学准备:
⒈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查阅书籍、询问家长等多种途径、搜集12种动物的资料。
⒉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图文对照,认识12种动物的样子,建立起名称与事物的联系,丰富学生知识。
2、合作交流,练习说话,朗读韵文,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意义。
3、选择识记书写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⒈小朋友,你们去过野生动物园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野生动物园去看一看。 (出示图。)
大家看,这儿的动物朋友真多呀!你认识哪些动物?和它们打个招呼。
⒉指名说一说。瞧,这些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大自然中,多快乐呀!让我们走进动物王国来吧。
⒊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识字6
二、借助拼音,初读韵文
⒈学生自由读韵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动物的名称准确、响亮地读出来。
(示韵文)
⒉小组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⒊分四人小组合作朗读,相互检查生词读音。
⒋和朋友合作朗读。
⒌推荐同学读。
三、合作交流,学习韵文
⒈(指图)你们了解这些动物吗?谁来做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熟悉的一行动物。
⒉指名读一读,在小组内向同学介绍你最熟悉最喜欢的一种动物。
⒊交流。
第一行:狮子 大象 老虎
这一组词串介绍的三种动物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吗?
(这组词串介绍的是比较凶猛,比较强大的动物。)(出示图片欣赏)
想想看,你用什么方式来读好这组词?(声音响亮些,语气粗重些。)
男生朗读,指名读好这一行的三种动物。
第二行:仙鹤 孔雀 鹦鹉
指名读,这一组词串介绍的三种动物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吗?
(这组词串介绍的是三种鸟儿,它们都有非常漂亮的羽毛。)(出示图片欣赏)
(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
(孔雀的尾羽就像一把五彩的大扇子。)
(鹦鹉不光有漂亮的羽毛,还会学人说话呢!)
要读好这三组词你觉得有什么秘诀呢?(读得美一点)
第三行:猴子 猩猩 麋鹿
你喜欢他们吗?
(猴子活泼机灵。猩猩憨厚可爱。)
你知道麋鹿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吗?
(珍稀动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角似鹿非鹿,头似马非马,身似驴非驴,蹄似牛非牛,俗称“四不象”,这动物稀奇吧!)(出示图片欣赏)
第四行:斑马 棕熊 袋鼠
你喜欢这一组动物吗?(出示图片欣赏)
(身上的斑纹起保护作用,袋鼠因胸前有一个育儿袋而得名。)
(棕熊比较的懒惰,它一年四季的食物都不一样,这取决于当时什么东西它最容易找到。春天,它吃蛋、旅鼠和黄鼠的幼仔。秋天,它喜欢吃水果和浆果,而树叶和树根它常年都吃。棕熊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小朋友,这些动物都是受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都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也就是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你能读出对这些动物的情感吗?(喜欢或者害怕等情感吗?)
四、指导熟读,整体感悟
(出示韵文2)指名朗读,分组朗读,要求能在读中表现出自己对这些动物的喜爱,害怕等情感。注意停顿、语速和语调的变化。
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呀,我们在野生动物园看到了许多的珍奇动物,开心吗?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说话训练:(出示句式)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呀!有 的 ,有 的 ,还有 的 。
自由练说后全班交流。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⒈出示本课生字:狮、虎、雀、猩、鹿、斑、袋
⒉自学字形。
⒊你喜欢识记哪个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听,这个字书写在田字格时须注意些什么?
⒋指名上黑板书写。
⒌学生在书上描红。
⒍学生在习字册内写字,教师强调“三个一”并巡回指导。
⒎ 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诵读韵文,找找每组动物的特点。
2、继续由学生自主识记书写生字。
3、进行拓展延伸,寻找其他野生动物资料课后同学间交流。
一、复习导入,指导背诵
⒈齐读整篇韵文,注意读出对动物的情感。
⒉找一找每组动物的特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有感情地读。
⒊指名背诵,师生相机评价。
⒋齐背。感受韵文独特的韵味。
二、发挥主动,学习生字
⒈出示生字:虎、雀、鹿、斑。指名认读。
⒉课件演示这几个字的书写笔顺,学生自学笔顺。
⒊小组讨论学习:你还有什么方法读住这些字?教师巡回参与讨论。
⒋汇报交流结果。
⒌教师讲解“雀”和“鹿”的写法,并范写。强调“雀”的部首“小”或“隹”,“鹿”是个部首字,其笔顺:“广”字下横折,竖,竖,横,横,竖提,撇,竖弯钩。
⒍学生在书上描红。
⒎学生在《习字册》上写字,教师巡视。
⒏反馈指导。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⒈小朋友,你们还想认识其它的野生动物吗?课后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野生动物园,认识其它动物,并观察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外貌特征等。
⒉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写一个“动物介绍”。
⒊在班内开展一个“动物展览会”。
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汉字。
kong que ban ma shi zi lao hu
( ) ( ) ( ) ( )
da xiang xing xing bu dai mei hua lu
( ) ( ) ( ) ( )
二、把括号里的词语适当地加进句子中。
例:春风吹。(轻轻地)
春风轻轻地吹。
1、大熊猫真可爱。(胖乎乎的)
2、小鸟在天空中飞。(自由自在地)
3、老虎正在追赶小白兔。(凶猛的、可爱的)
《识字7》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学会3个新偏旁。
2.能看图体会字义,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从中领悟做事要细心。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所有生字词,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能把字写端正、匀称。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会意字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部分生字。
2、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都喜爱画画吗?你们爱画些什么?学生自由说说。
2、有一个小朋友叫宁宁,他跟你们一样,也特别喜爱画画。今天,我特意带来了他画的四幅画,想看看吗?
二、欣赏四幅画,初学儿歌
1、出示四幅画,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说出画中的错误)。
2、宁宁可真是个粗心的小画家,正如这首儿歌中所说的。(出示儿歌),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的地方。
4、指名读,集体评议。
5、读了儿歌,你知道了些什么?逐句指名读好。
6、你能把他的粗心读出来吗?分小组比赛读,要求读好句子停顿的地方和标点符号的语气。
三、学习部分生字
1、学习“尖”:
(1)问:“这个字谁会读?你知道哪些东西是尖的吗?”
(2)出示实物(笔尖),讲述:这个东西也是尖的,你们看,它上面小小的, 下面大大的,那么“小”和“大”合起来就是尖。我们根据尖的意思来记这个字,一下子就记住了。
(3)小结:呀!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又学会了一种识字方法,你能用这种方法来学习“歪”吗?
2、学习“歪”字:
(1)请同桌学生互相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记忆方法。
(2)指名学生回答。(不端正就是歪)。
3、学习“灶”和“尾”:
(1)刚才我们在学习“尖”、和“歪”的时候,根据字的意思来记,记得又快又好。现在,你能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灶”和“尾”吗?
(2)学生看图。从图上看,“灶”是用来做什么的?这和我们现在用的煤气灶是不一样的,这灶是用什么做成的呢?
(3)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个“灶”字的?学生汇报自学的情况。
(4)请用同样的方法来说说自己是这样记住“尾”字的?(先看图,想想意思,看看字的字形)。
3、复习“笔”、“看”、“从”:其实,像这一类的字还有很多很多,如:笔、看、从。指名说说自己的记忆方法。
4、如果你们有兴趣,课后也可以去找一找这一类字,并写下来或画下来,下一堂课我们一起交流,好吗?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上完成《习字册》(部分生字)。
2、课后熟读儿歌。
3、收集会意字,要求给这些字配上自己画的图。
设计,识字,教学
《识字7》教案 篇3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学会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认不写。认识1个偏旁。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3、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析记字形,学习写字。了解图上描绘的事物,认识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观。
难点:借助图片理解词义,熟读词串。培养学生的想象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播放《大中国》
小朋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首歌曲,你们可得听仔细了!
里面唱的是什么呢?(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2、出示地图、依次呈现四幅画面
瞧,这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家,我们的家幅员辽阔,地形各异,有黄沙漫天的——塞北(出示词卡,指名读,贴词卡),有碧波荡漾的——江南,有骄阳似火的——海岛,有冰天雪地的——高原。
3、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小朋友到祖国的这四个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相信你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二、读好课文
过渡:瞧,小火车开来了,我们赶快背上行李包,乘上小火车,踏上我们的旅途吧!(播放火车“喀嚓喀嚓”声)咦,火车先将我们带到了哪里呢?
1、学习“骏马秋风塞北”
(1)出示塞北图,你知道塞北是哪里吗?(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甘肃和宁夏的北部、河北省外长城以北地方)
(2)小朋友再看,在这一望无际的塞北草原上,谁是主角呢?(马儿)你们觉得这些马儿怎么样?(强壮、神气、俊俏、跑得快……)对,像这样跑得快的好马就是——骏马(出示词卡),现在,你能看着这些好马,读好这个词语吗?
(3)骏马喜欢在塞北草原上奔驰,不仅因为草原的辽阔,而且还因为有凉爽的秋风迎面吹来!(出示秋风)假如你就是那只骏马,迎着瑟瑟的秋风奔跑,那是怎样的感觉啊?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4)小朋友想不想跨上骏马,迎着瑟瑟秋风,奔驰在塞北草原上?先读好这个词串。(自由练习——谁想试一试?——让我们扬起马鞭,一起奔驰在塞北草原上!)
(5)小朋友,看看图,再看看黑板,现在,你能用上这三个词语说上一两句话吗?说得好,老师帮你“出版”!交流板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位小作家的作品!
2、学习“杏花春雨江南”
过渡:(播放火车“喀嚓喀嚓”声)火车继续向前开,它又会将我们带到哪里呢?
(1)出示图片,对,来到了我们美丽的江南。能说上一两句吗?相机出示“杏花”(粉红粉红的杏花开了,多么娇艳!你能美美地读好这个词语吗?)出示“春雨”(绵绵的春雨滴在身上,又是什么感觉啊?)
(2)粉红粉红的杏花露出了笑脸,在蒙蒙春雨中显得更加娇艳,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喜欢江南吗?
瞧,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江南,他还写下了一首赞美江南的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投影显示)小朋友可以跟着读一读!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江南的古诗?
(3)江南美如画,令无数诗人竞折腰!
小朋友,让我们学一学诗人的样子来赞一赞这空灵秀美的江南!
(练一练,读好这个词串——指名读——老师发现,女同学读这个词串读得特别有味道,女同学一起来读——男同学想读吗?老师也给你们一个机会,赛过女同学)
3、学习“椰树骄阳海岛”
过渡:(播放火车“喀嚓喀嚓”声)走过了半个中国,下一站,我们将来到骄阳似火的——海岛!
(1)海岛就是指——海南岛,你对它了解多少呢?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现在,我们就去领略
《识字7》教案 篇4
一、说教材
《识字3》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识字课文。本文是以对对子的形式识字。对子的内容都与大自然有关。读着课文就如看见两位身着唐装的儿童,在阳光明媚的三月里,走在青山绿水间。听着鸟儿的欢唱,闻着花木的芬芳。他们不禁玩起了对对子的游戏,童声稚语和着鸟语花香回荡在蓝天碧野。大自然充满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文章的语言优美,如“和风细雨”、“鸟语花香”、“万紫千红”、“山清水秀”等, 学生虽然不能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但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电视、图画等媒体已有了感性的认识。在教学时,无须作过多的讲解与分析,而应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感悟、积累。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有13个,会写的6个。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重点是识字,新课程指出: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采用多种方法识字,鼓励学生课外识字、主动识字,培养识字能力。本课要认的13个生字中“雾”、“霜”、“霞”都是雨字头,“蝶”、“蜂”都是虫字旁,“李”、“杨”都是木字旁。可以采用找偏旁归类识字法识字。“碧”可以用编字谜的方法记字形。“秀”既是要认的字也是要写的字,可以在写字时重点记字形。
凭着对教材的理解,再从一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考虑,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文章所蕴涵的自然美。难点是对“对子”的理解。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设计思路时,努力以读为主线,在读通、读好课文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尽量从整体入手,避免为了识字而学文,把课文分割得支离破碎,破坏了文章原有的韵律美。
二、说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本年级教材、学生的特点,我预设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热爱自然。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三、说过程
为了达到上述学习目的,在教学时,我就紧紧围绕着“以识字为基础,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为目标而步步展开。
1、以识字为基础,采用三步识字法,设计识字教学。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识字的基本途径”。要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依据《新课标》制定的教学原则,在这节课中,我从识字着手,随识字学文,把识字教学与理解内容、领会感情三者融为一体。第一步,读准字音与读通课文相结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据词读音。再同桌合作学习,互相检查字音。然后通过指名认读,集体评议等方式加以检查、正音及巩固。基本解决了生字的读音问题。第二步,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同时,充分利用语言环境进行字义教学。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课文。想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划出来,大家一起来探讨。利用图片帮助理解“万紫千红”、“碧野”;利用字形来理解字义,如“朝”字中有一个“早”字,所以“朝”是早的意思,“桃”“李”“柳”“杨”都有一个木字旁,都是树木;利用学生资源来理解,有学生提出什么是“蜂”“蝶”,别的学生马上告诉他是蜜蜂和蝴蝶。第三步,设立一个专门突破字形的环节解决字形上的问题,以强化对字形的记忆。二册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记字形的能力。我就利用根据偏旁归类识字、编字谜、拆字等来分析生字的字形。这样,使音、形、义有机结合,形成整体,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朗读激发学生感情,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
《识字3》虽然是一篇识字课文,但文质兼美,不能为了识字而采用一
句句分割教学。那样会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我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究来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感情以认识为基础,只有让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懂得了相关
的知识,学生的情感才有可能被激发。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充分自由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所描绘的自然景观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提出不懂的词,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相关图片中进行感受。如有学生提出“碧野”一词,我出示了一张精心挑选的大草原的图片,学生禁不住发出阵阵赞叹,再让他们说说家乡的“碧野”。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碧野,他们的情感也被进一步激发。
情感具有情境性,要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触景生情。为了让学生进
入情境,读出感情。在学生读懂课文后,我播放了一段《苗岭的早晨》的音乐。既是通过音乐语言再现课文,又是创设情境提供想象空间。然后出示一张美丽的主题图,教师再用诗一般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文本,让学生进入与课文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潜移默化地产生了情感体验。在朗读时,学生个个读得极有感情。
3、层层深入,突破难点,感知“对子”。
“对子”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他们说不上什么“对仗工整”,“平仄”等术语,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对子。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先不对学生讲对对子的规矩,而是让学生自由对对子,想到什么说什么。因为没有了条条框框的约束,学生说得无拘无束,也对说对子有了兴趣。然后在学生读懂、读好课文后,引导他们观察,每一对对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在观察后,惊喜地发现原来动物和动物对,树木和树木对……他们对对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更感兴趣了。最后告诉学生,对子就是过年过节时家家户户贴在大门口的对联,教师再出示两副用大红纸写的对联,领着学生读读说说。不知不觉中难点已迎刃而解。
新课程中,教师应该更加充分理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特征,使语文的外延和生活
《识字7》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