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内谋知识网--内谋文库,文书,范文下载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压强》教案

2024-06-054

《压强》教案(精选13篇)

《压强》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了解抽水机的工作原理及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

  2、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客观存在;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的大小和单位;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的。

  3、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大气压应用的了解

  重难点:

  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原因,会解释生活中的大气压强现象。

  导学过程:

  一、感知

  ◆活动:覆杯实验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思考:放手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2、将玻璃杯装半杯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思考: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3、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思考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看书P86内容,举出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二、研究大气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⑴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

  ⑵液体具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有大小,大气压强也有大小。请看书P87“想想做做”粗测大气压的值。写出具体步骤及计算方法。

  ⑶假如吸盘和桌面的接触面积S为8cm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80N,则吸盘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为多少帕?

  ⑷思考P40想想做做1屋顶的面积是45m2,大气对屋顶的压力有多大?这么大的压力为什么没有把屋顶压塌呢?

  3、测量大气压值

  三、看书上P87演示实验。完成以下题目

  (1)玻璃管的长度是

  (2)玻璃管中的水银要灌满,为什么?

  (3)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

  (4)根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请你计算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⑷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试着解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⑸标准大气压强P0=Pa=cmHg

  5、观察P41小资料,思考总结: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情况

  另外大气压还与有关。

《压强》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提出问题

  两个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

  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

  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

  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的,但压力的效果相同吗?

  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带领学生分析

  引导

  上面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

  板书

  第九章压强

  第一节压强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首先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觉得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什么?

  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分别研究两个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呢?

  我们把压力作用面积叫做受力面积。

  提供的器材有:小桌、海绵、砝码。

  板书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引导:

  从刚才的分析可知,如果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怎么办?

  那要是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怎么办?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没有能借鉴的方法。

  非常好。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可以定量的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给他起个新名字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压强的单位: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将一张报纸对折一下,平铺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 Pa。

  1 Pa表示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而形成压强的概念,并讨论了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事例。

《压强》教案 篇3

  一、设计意图

  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

  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压强的概念 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 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

  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

  五、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

  引入课题

  3′

  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

  一、压力

  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

  ④压力的方向?

  (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

  的大小

  1.概念

  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2.实验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3.能力

  ①会利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②学会分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并根据各自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①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②由于物体间相互挤压而产生的③属于弹力④垂直于受力面

  甲:F压=F=100N

  乙:F压=F+G

  =100N+50N=150N

  丙:F压=F-G

  =100N-50N=50N

  让学生归纳知识比教师自己讲出来要好,让学生开动脑筋、组织语言、互相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注意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10′二、压强

  ①压强表示什么?

  ②怎样表示压强的大小?

  ③压强的单位及其符号?

  ④压强的计算公式?

  ⑤1帕斯卡的含义?

  ⑥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

  现提供实验器材有:

  海棉、木板、矿泉水瓶、水

  ①选用器材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

  ②选出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写出相应的实验步骤。

  想一想:

  实验中通过观察什么现象来感知压强大小?采用的物理方法是什么?

  (课件)例题1

  一块砖长24cm、宽12cm、厚5cm,重24N,怎样放置在水平面上,地面受到的压强最大?最大压强是多大?

  (课件)例题2

  在海滩上的作案现场留下了罪犯清晰的脚印,公安人员立即用蜡浇铸了一只鞋模,测出鞋模的平均厚度为5cm,质量为1125g,又经测试知道产生与脚印同深度的压强为3×104Pa,罪犯的体重为多少?若案发现场留下的是罪犯站立的脚印,又该如何计算罪犯的体重?

  ①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

  ②压强等于单位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

  ③帕斯卡(Pa)

  ④p=F/S

  ⑤1帕表示每平方米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⑥改变压力或受力面积的大小

  ①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瓶子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瓶中水倒掉一半,再正放在海绵上,比较先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②第一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正放在海绵上,第二次将装满水的矿泉水瓶倒放在海绵上,比较前后两次海面的凹陷程度。

  压强大小由压力和受力面积决定,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所以当砖块竖放时压强最大。

  S最小=12cm×5cm

  =60cm2=6×10-3m2

  F=G=24N

  p=F/S=24N/(6×10-3m2)

  =4×103Pa

  体重G=F=pS,走路时一脚着地,S为一只脚的面积,可利用鞋模算出:

  V=m/=Sh

  S=m/h

  =1125g/(0.9g/cm3×5cm)

  =2.5×10-2m2

  罪犯体重:

  G=F=pS

  =3×104Pa×2.5×10-2m2

  =750N

  若是站立脚印,受力面积应该是两只脚着地的面积。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采用的方法

  ①相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手力面积上

  ②相同的受力面积上作用不同的压力

  ③不同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受力面积上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被压物体的凹陷程度来反映,为了使凹陷程度更加明显,应当选用海绵,正确选择实验器材是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计算时要注意单位换算

  注意行走时是一只脚着地,站立时是两只脚着地。

  液体压强

  15′

  2′①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

  ②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的区别?

  ③液体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④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仪器?

  ⑤通过观察什么而感知液体压强的大小?

  想一想:

  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密度)的关系时,要控制什么量相同?如何操作?实验方法?

  在探究液体不同方向上的压强是否相等时,又要如何控制变量?

  (课件)例题3

  一段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扎有一橡皮膜,当注入某种液体时,橡皮膜向下凸出,将其放入一盛水容器中,当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凹进管内,则管内所装液体可能是:

  A、盐水 B、煤油 C、水

  D、都有可能

  (课件)例题4

  如图瓶内装半瓶水,用塞子塞紧,然后将瓶子倒过来,使瓶口向下,这时水对塞子的压强与未倒置前水对瓶底的压强相比较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例题5

  将半瓶矿泉水倒放在海绵上比正放时对海绵的压强大,这是因为 ;倒放时瓶塞上受到的压强比正放时瓶底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 。

  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见中考指导书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固体则不是任何方向都有压强

  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①要控制液体的密度相同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同种液体的不同深度处

  ②要控制深度相同

  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在不同液体的相同深度处

  ③控制变量法

  ④要控制液体密度相等、深度相等

  分析:在乙图中,橡皮膜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强和管内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强的作用,因为橡皮膜向内凹,所以水的`压强大于液体的压强,又因为液面相平即深度相同,所以根据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可得到管内液体的密度小于管外水的密度,即管内液体可能是煤油。

  答案B

  分析:

  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深度,当瓶倒置时,液体密度不变,液体的体积不变,但由于细瓶颈在下,故液体深度增加,则瓶塞受到的压强比原来瓶底受到的压强大。

  答案A

  倒放时海绵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压力相同时,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倒放时瓶塞受到的压强大是因为液体密度相同时,倒放时瓶内液体深度增加,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由于重力作用对底部有压强,又由于具有流动性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我们通过观察U型管左右两管内液面的高度差来感知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注意在探究过程中应选取密度相差较大的两种液体

  在探究同一液体同一深度处不同方向的液体压强时,要注意压强计的金属盒的重心在同一深度

  橡皮膜向内凹的情况反映了橡皮膜所受的两个压强的大小关系,利用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来进行比较是关键所在。

  判断深度变化要注意容器的形状,不同形状的容器倒置后的深度变化是不同的。

  注意分清液体压强和固体压强,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七、教学资源:重点参考了南京市中考教学指导书,20xx全国各地中考试卷

  八、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压强》教案 篇4

  【 目标 】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能用该公式简单说明一些物理现象;

  (2) 通过观察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 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的特点;

  (2)通过帕斯卡实验的学习,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 教学重点 】

  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 教学难点 】

  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

  【 教学过程 】

  活动设计

  一、液体压强的大小 [来 ]

  1.提出问题设计方案

  演示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引导学生回忆上堂课实验得出的结论。 回忆并回答液体压强的特点。

  强调:得到的这个规律是定性的,我们能不能具体测出液体内部一点上的压强是多大呢?

  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方案? 对于定量测量,开始时,学生可能缺乏思路,在教师提醒下大胆猜想,慢慢接近主题:

  提出方案环节衔接不上时,教师适当分解问题,如:

  (1)橡皮膜凹进玻璃管中受到哪些力?

  (2)橡皮膜受到液体给它向上的压力被压进玻璃管中去。

  (3)能否从受力平衡入手来测量液体给橡皮膜的压力?

  (4)可以给膜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与压力平衡。测量这个力的大小就能得到液体压力的大小。

  (5)压强怎么计算?

  (6)压强=压力 / 膜的受力面积;往管内加一定的水或沙,它们的重力等于压力。

  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实验方案。 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综合思考形成设计方案,写在设计卡片上。

  请学生报告自己的实验方案或对各个问题的回答。教师进行适当点评和改进。 交流讨论实验方案,基本形成合理的定量推理思路。

  2. 挑选方案,推导公式 画出烧杯、玻璃管的结构图,带领学生对橡皮膜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分析 F 水柱 = G 水柱 = 水 gh 水柱 S。

  由受力分析得: P = F 水柱 / S = 水 gh 水柱 。 能正确分析橡皮膜的受力,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

  进行演示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平衡时管内水面与烧杯水面的关系。

  提示:加入水时,水柱的高度就等于膜到液面的距离,即对应位置的深度。

  这也和我们以前得到的结论“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大”是一致的。 注意到最终管内水柱与液面相平。

  最终明确公式中常用的 h 即为液体该处的深度。

  3.推广结论 推广得出:液体内深度为 h处的压强为: P= gh

  意识到公式中的 h 是液体的深度,该公式适合于任何密度均匀的液体。

  指出推广公式的物理意义,适合于任何密度均匀的液体。结合公式,分析影响液体压强的几个因素。 知道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密度、该处深度和重力加速度。

  二、帕斯卡实验 一定量的水改变深度将会得到不同的压强值。帕斯卡实验刚好验证了这个结论。

  演示以下实验: 观察现象,关注实验现象及结论。

  用输液软管连接漏斗和灌有一定量水的气球。把连接气球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漏斗置于较低位置时加水。让学生观察现象。气球变大变薄,但没有破(将破未破)。问学生:改变漏斗位置会发生什么?

  缓慢提高漏斗,达到一定高度时,气球破裂(课前注意反复试验,把握好灌水量,不要在提高漏斗时再加水)。 针对教师问题积极猜想:

  (1)提高漏斗,不会有变化;

  (2)提高漏斗,气球会破。

  提问:气球怎么破的?是什么使它破的?

  听取学生的解释,适当总结。 一些同学能够根据压强公式解释现象。

  引入数据讲解书上例题。 积极思考例题计算过程,对实验现象及原因有更深的理解。

  引申提问:生活中有没有类似帕斯卡实验的现象发生?我们是怎样利用液体这个特性的 ? 展开讨论,举出类似的例子。或在教师提示下将关注并收集相关资料。

  三、课堂小结 (1)液体内 h 深度的压强公式;

  (2)定量计算及定性解释帕斯卡实验。

  四、课堂练习 讨论完成“发展空间”中“自我评价”的第3题。

  【 实践活动 】

  (1)利用身边材料,自己动手做一做帕斯卡实验,加深液体压强公式的理解。

  (2)收集关于三峡大坝的相关资料,包括坝体的形状、高度、宽度等数据及坝体设计原理等,形成小型书面总结

《压强》教案 篇5

  关于压强的教案

  对公式的变形及流速对压强的影响理解比较不深入,对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和液体压强的计算掌握较好。

  [教学目标]

  1、掌握压强公式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2、灵活应用液体的压强公式

  3、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及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

  4、知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教学内容、方法与步骤]

  1、压强及改变压强的方法;

  (1)压强公式:P=F/ S;正确理解压力及受力面积(即接触面积)的概念

  (2)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如:刀刃薄……)

  减小: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如:铁轨上垫枕木……)

  2、液体压强公式及其应用;

  (1)公式:P=ρg h (其中h表示深度:即从液面往下数)

  (2)应用:连通器;液压机(F1/S1=F2/S2)

  (3)实验:控制变量法(控制同一深度或同一液体)

  3、大气压及其与沸点的关系;

  (1)大气压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实例:钢笔吸水,吸盘,吸管喝饮料)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且减小的幅度不均匀),其数值为 1标准大气压(1at)=1.013 105Pa=760Hg=10.3H2O(托里拆利实验)

  (2)大气压越大则液体的沸点越高(应用:高压锅煮饭容易熟)

  大气压越小则液体的沸点越低(如高山上鸡蛋可能煮不熟)

  4、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越大则压强越小;流速越小则压强越大

  例1:三个同种材料做成的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

  面上,如图所示,则对桌面压强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三个一样大

  解:由公式P= 进行变形得:P= = = = , 甲 乙 丙

  且同种材料,则密度ρ相同,而丙的 最大,即压强也最大,选C

  例2:某同学用酒精做托里拆利实验,假定管内液面上方为真空,则酒精上升的高度是___米

  解: =大气压(76cHg),得:

  = =12.92

  [学法指导]准确把握压强公式中的受力面积和液体压强中的深度。

  [作业布置]

  1.能测出大气压强数值的实验是 ( )

  A.托里拆利实验 B.马德堡半球实验 C.阿基米德实验 D.滚摆实验

  2.圆柱体A B高相等,底面积之比4:1,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比为1:2,若把圆柱 体A叠放在B上时,圆柱体B对地面的压强增大为原来的 ( )

  A.2倍 B.3倍 C.4倍 D.6倍。

  3、三个同种材料做成的圆柱体,竖直放在水平桌

  面上,如图所示,则对桌面

《压强》教案

《压强》教案(精选13篇)《压强》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了解大气压的大小和单...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