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农村工作机制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在于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近年来,##县作为闽西北典型的山区农业小县,立足于市场取向和资源比较优势,在改造提升传统农业的同时,打造农村工作机制新的“大平台”,推进农业服务进程,作出了做大、做强、做实烟叶、锥栗、雷公藤、金湖乌凤鸡、竹业、肉牛(羊)六大特色产业的战略部署,相继建成了“中国竹笋之乡”、“中国锥栗之乡”,走出了一条生态型、集约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路子。
2003年,六大特色产业带动农户2.3万户,产值达1.2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强,农民从特色产业开发中人均增收近70元,占人均增收额近50%,全县的特色产业年年有新突破,农民收入年年有新增长,农村发展年年有新进步。 唱响“主题歌”,以创新机制为“着力点”,上下联动抓特色农业。
##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只有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才能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创新机制的核心在于建立完善农业运作机制,形成上下合力。为此,全县以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为契机,唱响“让农民增收、使特色农业增效”这个主题曲,按造“特色产业规模化、产品质量标准化、主导产品品牌化、销售市场国际化”的要求,大力实施“机制创新、结构优化、龙头带动、科技兴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坚持以大规模大、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外向型、新新技术、新产品、多多种所有制、多种组织形式的原则,发展特色产业。
在工作机制上提出了农业工作“一位县领导主抓、一个规划先行、一个工作班子运作、一个配套政策推动、一笔资金扶持、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支流通队伍促销、一批科技人员挂钩”等“八个一”措施,并以此载体构建特色农业工作联动网,形成了“层层有目标,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的特色农业开发局面。为实现网内上下联动、左右互动,重点强化建立了四个方面的工作机制:一是领导机制。
县里成立了特色产业开发领导小组,5大特色产业分别由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5个正副组长主抓,各乡镇、村领导班子的主要领导也相应对接。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乡镇联动中心例会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的联动领导格局。
二是责任机制。农业、林业、畜牧水产、供销等有关技术、业务部门,抽调技术骨干组成工作班子,详细制定特色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构建农村工作机制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