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情景预防问题思考建议
职务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伴着私有制的出现和国家公权力的建立而诞生。在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或偏离公共职责的现象屡有发生,成为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最大障碍。
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存在使人成为追求物质利益享受的动物,各种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若经济的运行与权利的操作不能保持适当的距离,权钱交易的出现则在所难免,权力分配的正义与财富分配的正义就不可能实现,其导致的最终结果是整个经济基础的瓦解。所以,加强对职务犯罪的预防,控制职务犯罪行为不再发生或使之降到最低限度是创造良好经济建设环境的重要手段。所以,各国学者都对此展开了研究。
早在18世纪,古典犯罪学派就曾从犯罪行为入手考察犯罪原因,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这一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产生了新古典学派,其核心观点是:犯罪是行为人权衡犯罪的风险和回报,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做出选择和决定的结果。围绕这一思路,情景预防作为一种新的预防手段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所谓情景预防,及时通过情景设计,控制犯罪易于发生的环境,减少犯罪得以实施的机会。它是着眼于犯罪行为而非犯罪人的一种新的预防理念,将其引入职务犯罪预防领域将是对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巨大推进。
情景预防是着眼于犯罪行为、犯罪被害人及犯罪机会的预防,对于职务犯罪的情景预防应结合职务犯罪的特征建构适合的情景模式。
首先,从职务犯罪行为来讲,犯罪行为包括犯罪动机和犯罪过程。从犯罪动机的角度,职务犯罪的动机主要表现为:攀比心理作祟,导致心态失衡;自恃有功,无视法纪;或纯粹出于贪图享乐的肮脏心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其共有的特征是在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处于优先考虑的地位,只不过有的表现的明目张胆,有的则心虚理亏。在这一方面,职务犯罪与一般犯罪无太大差异,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实现某种愿望。从犯罪过程来讲,职务犯罪行为也同样包括策划、实施、完成几个阶段。由于职务犯罪的主体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而且熟悉与其职务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所以在作案时他们会利用法律上的漏洞为自己创造便利条件,隐藏证据,开脱罪名。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结算工具的运用更使这种智能犯罪隐蔽化。
其次,从犯罪机会的角度。职务犯罪的机会主要是两方面因素的结合。一是职务权力存在的本身。基于国家管理的需要,公共权力拥有支配特定财务和他人命运的力量,人的本性是权力的行使者既有不自觉地消极渎职,也有可能有意识的滥用权力,是不规范的行使权力成为可能。当结合另一个因素--社会没有或者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这种可能性就转为必然性。因为“一切有权利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职务犯罪情景预防问题思考建议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