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国史的心得体会报告 新中国国史的心得体会报告范文(七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主题新中国国史的心得体会报告一
党史新中国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活教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会得“软骨病”。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历史,蕴含着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今天,我们要从革命先烈的执着信仰和追求中汲取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
党史新中国史是树牢“四个自信”的“奠基石”。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历史;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历史。这其中,有党艰辛探索的历史,有党自觉探寻新路的历史,也有党在探索中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历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学好党史、新中国史这两门必修课,会使我们更加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地把握历史规律,清醒地认识中国国情,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基础上坚定“四个自信”。
党史新中国史是恪守为民情怀的“对标尺”。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革命为民、立国救民、执政安民、发展富民、强国兴民的光辉历史。为了初心使命砥砺奋斗,我们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正确道路,使具有70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人民心连心,才能广泛得到人民的信任;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党史新中国史是担当历史重任的“动力源”。担当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中继承的优秀品质。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之接续奋斗。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担当作为、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破除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可以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的本质内涵,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
追根溯源忆初心,读懂党的不懈奋斗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了解党史、新中国史的重要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了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了解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在深入学习和不断领悟中,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
常学常新悟初心,学深党的理论创新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理论上富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8年来,我们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千锤百炼明初心,悟透党的自身建设史。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就要认真学习我们党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经受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发展壮大的历史。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98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谱写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中,始终坚守先锋队的政治本色和使命担当,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向历史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我们要从党的自身建设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鲜明导向,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一脉相承守初心,续写党的精神塑造史。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中国共产党始终砥砺奋进,勇立时代潮头,先后塑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精神深刻体现着党的先进性、革命性、创造性,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文化结晶,是我们党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中,我们要注重加深对这些伟大精神历史背景、深刻内涵、时代意义的学习领悟,在新的实践中继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精神财富。
主题新中国国史的心得体会报告二
这次主题教育,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为重要内容,我理解,其核心要义就是通过重温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我们党98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在了解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中,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本色,不断强化忧党之心、为党之责、强党之志,不断增强坚守初心、履行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下面,结合学习思考,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个党从革命党经过40余年的浴血奋战夺取政权成为执政党,又经历风风雨雨走到今天,的确是一件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时值建党98周年,人们纪念的角度和想法也许各自不同,但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恐怕是大家应当共同追求的目的。那么,今天的我们该如何学习这段党的历史,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首先是要学习党忧国忧民,信仰和追求真理的历史,继承和发扬党坚持追求真理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早期共产党员是那个时代忧国忧民、寻找真理、追求信仰的新青年。他们思想前卫,独立思考,充满朝气,对中国命运前途关怀备至,对认定的信仰矢志不渝,对中国民族的未来负有一种责任和道义。没有他们当时的独立思考和对中国命运的担当,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我们今天学习党史,就应当学习先辈们身上的那种朝气和责任感,学习他们对道义的担当和对真理的追求。
二要学习党内民主生活和党善于学习的历史。党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形成了党内竞争和党内民主生活的优良传统,没有这样的党内生活和竞争机制,没有党内不同思想和意见的斗争磨合,没有党对人类先进文化和思想的学习吸收,就不会形成党的集体领导,就没有全体党员对党的建设的贡献,也就没有毛泽东等一批党的领导人的脱颖而出。世界上任何一个现代政党,都一定是以党内的民主为其政治生命的,以人类先进文化思想为其养分的,中国共产党当然也不例外。
三要学习党敢于解放思想和理论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理论和路线是在实践中解放思想,通过创新不断完善的。从参与议会选举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从国共合作到土地革命,从城市暴动到农村包围城市,无不是根据现实条件和实践及时调整策略和战略。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就是一个最善于把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人。外部因素的变化、时代的变化、革命力量对比的变化,都是党对自身方针、政策和战略、战术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理论创新和与时俱进,早已融入党的传统。
四要学习党联系群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最大的依靠力量是以工农阶级为基础的人民群众。正是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让党度过了最为困难的历史阶段,更让党团结动员了千百万劳工阶层,壮大了革命力量,最终推翻了蒋介石统治集团。
五要学习党海纳百川的历史。党不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党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吸引和接纳不同知识背景和不同政治信仰的人团结在自己周围,而且在建国时期吸纳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国共产党成功执政和国民党在大陆失去政权的历史,充分说明胸怀广阔的重要性。
学习党的历史,一定要把98年连贯起来学习。不但要学习党在革命时期的历史,也要学习党在建设时期的历史,尤其要学习党如何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上真正实现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开始,是党的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变。1978年的重要,就在于它是对党此前历史做了一次全面的总结,纠正了以“文革”为标志的错误,把党引向了一个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国人民愿望的轨道。三十多年前的历史早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时候已经有过回顾,但今天结合纪念党98年的历史,意义也许更加重大。我们学习、回顾、纪念党的98诞辰,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中国共产党往前走!
主题新中国国史的心得体会报告三
1、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是(acd)。
a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1922年7月,党的二大在上海召开,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内容是(abcd)。
a打倒军阀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c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实现共产主义
3、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ab)的方针。
a土地革命b武装起义c成立苏维埃d国共合作
4、1932年底,国民党军队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向中央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ac)从实际情况出发,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a朱德b毛泽东c周恩来d李德
5、党的七大总结历史经验,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abd)。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b自我批评的作风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作风d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cd)。
a统一战线b工农割据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
7、1951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开展“三反”运动,主要内容是(acd)。
a反对贪污b反对行贿c反对浪费d反对官僚主义
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abcd)。
a互不侵犯b互不干涉内政c平等互利d和平共处
9、四项基本原则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一起,构成了党的基本路线的基本内容,四项基本原则包括(abcd)。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0、1980年5月,“出口特区”改名为“经济特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abcd)。
a深圳b珠海c厦门d汕头
11、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abd)。
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有利于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d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3、根据党的十五大确定的任务,从1998年11月开始,全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中集中时间,分期分批开展以(abd)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a讲政治b讲学习c讲奉献d讲正气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bcd)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5、1915年发端的中国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ab)。
a民主b科学c爱国d自由
16、在1919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是(abc)。
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官僚资本主义d民族资本主义
17、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的历史特点是(abd)。
a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b真正的群众运动
c倡导了民主和科学的主题
d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地预测,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将经过(acd)。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退却阶段c战略相持阶段d战略反攻阶段
19、1948年秋后,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是(abd)。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
20、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cd)。
a反对帝国主义b反对封建主义c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b)。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2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体现在(abcd)。
a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运动b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运动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3、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其主要内容包括(abcd)。
a批驳“速胜论”、“亡国论”
b全面分析了中日战争的基本特点
c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所要经过的阶段
d论证了抗日战争是持久的,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24、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体现在(abcd)。
a积极倡导、促成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
c科学阐明了抗日战争的规律和进程
d制定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25、1947年2月至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ad)。
a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b对东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对中原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6、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是(ac)。
a敌我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7、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bcd)。
a提倡民主和科学b提倡白话文
c提倡新文学d宣传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
28、“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粉碎林彪和“四人帮”两个反革命集团分别是在(ad)。
a1971年b1972年c1975年d1976年
2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abcd)。
a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b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d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30、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提出了(abc)。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b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d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31、1998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acd)。
a讲学习b讲纪律c讲政治d讲正气
32、下面关于中共三大对统一战线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
a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
b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c正确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
d有力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33、国民党一大宣言对三民主义进行的新的阐释包括(abcd)。
a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帝内容,同时强调各民族平等
b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贫民所共有
c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
d民生主义提出要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34、广州起义的中共领导人有(acd)。
a张太雷b张闻天c叶挺d叶剑英
3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深远的意义,表现在(abc)。
a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b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
c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持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
d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基础
36、以下对瓦窑堡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有(abc)。
a提出了抗日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b批评了“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
c为迎接全国抗日新高潮的到来作了理论和政治上的准备
d明确提出党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37、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三大纲领包括(abd)。
a政治b经济c军事d文化
3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acd)。
a规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政策
b规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d在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问题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
39、1952年开展的“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bcd)。
a反行贿和反偷税漏税b反盗窃国家资财
c反偷工减料d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4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哪两个阶段?(ac)a新民主主义革命b旧民主主义革命
c社会主义革命d农民革命
41、“一化三改”的重要内容是(abcd)。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2、《论十大关系》中指出要正确处理经济关系,包括(abcd)。
a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
b沿海和内地两方面的建设积极性的关系
c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d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43、以下对《论十大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bcd)。
a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领导集体深入调查研究的成果
b它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c“十大关系”之一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44、以下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主要内容的是(abc)。
a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重新确立力偶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c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5、在1956年4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是(bc)。
a推陈出新b百花齐放c百家争鸣d古为今用
46、1957年的整风运动反对的主要是(bcd)。
a教条主义b主观主义c宗派主义d官僚主义
47、“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作了概括,指出:毛泽东思想是(abcd)。
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共产党集体智慧的集晶
d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48、下列属于《中国土地法大纲》主要内容的有(ac)。
a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b保护工商业者
c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d实行土地国有
49、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全面调整的原则是(ac)。a公私兼顾b城乡交流c劳资两利d内外有别
50、从1957年到197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的曲折包括(abcd)。
a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b以阶级斗争为纲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5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是(ad)。
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
c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d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c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
53、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判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归根结底看其是否有利于(acd)。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c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abc)。
a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c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d在政府职能上,实行政企分开,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5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56、十七大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将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真诚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
区谋和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上述材料表明:(bcd)。
a把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分裂活动的工作放在了比较中心位置
b必须坚持“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c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d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
57、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第一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这是因为:(abcd)。
a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这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c适应了我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d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58、原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梁振英在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座谈会上谈到,深受魁北克问题困扰的加拿大曾派政府官员专程赴港认真了解“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构想。欧洲某国驻港总领事陪该国驻华大使访港,也曾专门了解“一国两制”在港落实情况,这说明“一国两制”已引起国际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bd)。
a“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对任何国家解决领土、主权、民族、宗教纷争等问题都有借鉴价值
b“一国两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示范
c“一国两制”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途径
d“一国两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一种成功的范式
59、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对外开放不断加深的体现和必然要求。加入wto后,(abcd)。
a有利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b有利于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
c有利于我国与跨国公司进行广泛合作
d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国门,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知名度
60、坚持改革正确方向核心,就是(abc)。
a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b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d坚持中国制造
6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就是中国共产党必须(abc)。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d始终代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
6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回答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c)。
a什么是社会主义b建设什么样的党
c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怎样建设党
63、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表述中,正确的表述有(acd)。
a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b是改造了的马克思主义
c是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所作的新的科学判断
d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64、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这些规律包括(abc)。
a共产党执政规律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d自然辩证法规律
65、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abcd)。
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b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c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d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
66、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体是(abcd)。
a强调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公平正义
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6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abcd)。
a中国最大的实际b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c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d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根本出发点
68、中国共产党宗旨的根本体现是(ab)。
a立党为公b执政为民c求真务实d团结和谐
69、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要进一步解决好的历史性课题是(abc)。
a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
b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c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d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0、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上,中国坚持的原则是(abcd)。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和平共处d互不干涉内政
主题新中国国史的心得体会报告四
1840年的鸦片战争,敲开了中国封建上千年来封闭的大门,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华民族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遭受着各国列强的欺辱与蹂躏。在艰难的生存斗争中,中国人民一直在寻找一条脱离苦海的道路。
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以往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中国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因此,“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改造中国的国民性。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了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此次运动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中国带来了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次,俄国十月革命也给困顿中的中国带来了一丝清凉的气息,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救国的希望,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也开始走向了政治舞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早期,各种思潮在中国的土地上蔓延,在比较了各种主义的发展前景后,中国共产党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在此后与各种思想斗争中,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带领中国走向强盛的一支中坚力量。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以后的最终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建立了新中国,成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站了起来,可是这也并不代表着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个新的国家的诞生初期,也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刚成立的新中国留给共产党的是一堆烂摊子,我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恢复,需要我们制定一个长远的发展计划,使我们国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世界。这是一个宏伟而又艰巨的任务,西方的发展会给我们带来些经验,但更多的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
为了找出一条适合我们的道路,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多次的探索中,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也会有惊喜和收获。一个国家能否快速的发展起来,需要决策者们英明的大脑和智慧。在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摸索着一条道路,也犯过很多的错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不但没有加快国家的发展,反而拉大了与世界的差距。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仍然取得了进展。但是如果
新中国国史的心得体会报告 新中国国史的心得体会报告范文(七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