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征兵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摘要近年来,适应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需要,国家制定和实施了高校大学生征兵政策。在落实和推进这一政策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亟需改进和加强的薄弱环节。关键词高校大学征兵政策体系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13AbstractInrecentyears,inadapttoconstructinformation-basedtroopsandwininformation-basedwar,ournationhavedrawnupandcarriedonpoliciesofencouragingtheuniversitystudentstojointhearmy.Intheprocessofpushingforwardthesepolicies,wehavealsodiscoveredsomepooraspectsthatshouldbestrengthenedandimproved.Keywordsuniversitystudents;enlistingsoldiers;policysystem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赢得战争的是人而不是枪”。①军人的知识结构、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军队战斗力的强弱,是未来战争中致胜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兵员主要以没考上大学的初、高中青年为主,这就造成了我国军队兵员文化素质和水平较低的状况,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面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挑战,征召高学历、高水平兵员参军入伍,提高兵员素质,是我们必然选择的一条道路。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高校大学生征兵政策的实施,大量高校大学生走进军营,充实到军队建设的各个岗位。大学生参军入伍有效地改善了部队官兵的知识结构,解决了我国兵员素质较低的状况,对于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提高军队信息化水平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高校大学征兵政策落实和推进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需要完善和不断改进的方面。1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不够完善高校大学生征兵相关政策体系的设计和制定无疑十分重要。其设计和制定水平的高低、相关内容是否全面、细致,是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对于能否有效、高标准地开展高校大学生征兵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从目前国家层面的政策看,涵盖了征兵标准、基本程序、思想教育、培养使用、保障措施等环节,在宏观指导和具体操作环节都进行了原则性的、规范性的规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对征兵对象的专业、学历层次、学业成绩和在部队如何使用缺乏具体标准和规定,致使专业不对口、学习成绩一般以及大量非重点高校的大学生参军入伍到部队,许多大学生士兵并没有分配到与自身所学专业相关的岗位,也没有从事相关的工作,使自己在高校所学没有用武之地,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与制定和实施高校大学生征兵政策的初衷有较大落差;二是对地方制定本地区高校大学生征兵政策方面的监管和统筹缺失缺位。各地方高校大学生征兵措施和有关规定有所不同,导致地区性差异,不利于统筹实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项政策的权威性。例如高校大学生征兵的优惠政策各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富裕地区各项经济补助、资助比较丰厚,比如深圳大学,2016年大学生当兵两年可享受政府优抚金、职业补助金8.8万元,深大四年学费代偿或免交2.2万元,退伍复读可享受研究生标准的生活津贴每年6000元,如读3年就是1.8万元,还有其他津贴和奖学金等。而有些地区则没有。关于优抚金如何发放、额规定各地政策也不一样,有的省规定高校大学生士兵的优抚金由学校所在地政府发放。而有的省则规定优抚金由学生原籍政府发放。三是退伍时间与大学生复学时间衔接不紧密。非应届毕业大学生参军入伍的退伍后还要返校繼续完成学业。学好专业知识、顺利毕业是高校大学生士兵的核心利益。目前,我国现阶段军人退伍时间为每年冬季11月底,而入伍时间为每年的8、9月份,两者恰好错位半年,给大学生士兵返校复学带来不便。2培养使用的相关政策不够健全当前我军正处于改革调整的关键时期,其核心目的和宗旨就是要实现军队的现代化、信息化,提高部队战斗力,打赢未来战争。现代军队高度技术合成、高度数字化水平、高度信息化程度、高度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求指战员具备相关专业技术背景。从当前情况看,高校大学生征兵只追求高学历,甚至部分大学生还没有接触专业学习即参军入伍,对高校大学生士兵的使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