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学生军事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摘要:当前,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占了大多数,由于生活条件的优越,成长过程中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导致他们国防意识不强。加之高校军事体育训练在内容上十分单调,直接导致军事体育训练的效果不理想。高校应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军事体育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以此来培养大学生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高尚品质。本文立足于当前新时期高校学生军事体育训练,特对高校学生军事体育训练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国防教育高校军事体育训练中图分类号:E25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b)-0041-02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下,加强国防后备力量是推行国防教育的重要一步。而在高校开展军事体育训练是让大学生直接参与的重要步骤,不仅运用了实践的手段让学生得到了参与感,而且提高了大学生体能和身体素质。高校应该加强军事体育训练的比重,可以有效促进国防教育工作实践的开展,弥补高校当前军事体育训练所存在的不足之处。1新时期高校学生军事体育训练现状及分析军事体育训练是国防教育在高校的手段之一,有利于推动国防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保卫国家主权统一,为人民创造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军事体育训练是新时期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举措。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高爱国主义情怀、进行军事体育训练等方面[1]。国防教育在高校的实践部分就是本论文所研究的军事体育训练。1.1高校学生军事体育训练取得的成就国家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为了加强国防教育的意识和推动国防教育建设的新高度,充分重视在普通高校开展大学生军事体育训练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高等学校军事训练教学大纲》,军事体育法规是军事体育依法治训的第一步[2]。大学生军事体育训练方式更加多样化,军事体育训练师资力量完备,普通高校学生军事体育训练工作成就显著[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1学生军事体育训练被列为重要工作高校应将其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部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改进训练方法,把提高素质教育教育质量的理念贯穿到大学生军事体育训练中,以提高大学生军事体育训练的质量。学校党委对大学生的军事体育训练工作也是更加重视,通过党委、副校长、武装部长等亲自牵头主抓大学生的军事体育训练工作,对其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解。其次是重视军事体育训练中多元化的组织形式,通过把普通高校大学生对军事体育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能够促进训练工作的开展,能够提高军事体育训练的质量。1.1.2学生军事体育训练工作常态化、规范化通过开展大学生军事体育训练工作的相关会议制度,各高校每年召开学生军事体育训练工作会议,会议会对上一年度的各种相关工作进行总结汇报,能够充分地去发现训练过程中的问题并找到对策,更重要的是对下一年度军事体育训练工作的合理部署。其次是要充分保证军事体育训练的结果得到有效的巩固,这也是当前我国学生军事体育训练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所以必须通过常态化和规范化来对其进行巩固,还要营造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1.2普通高校学生军事体育训练中存在的问题1.2.1军事体育训练内容单调在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军事体育训练过程中,体能和队列训练被各大高校作为重头戏,以至于很多高校在实际的训练中,以会操为主。其他的项目占的比重相当少,直接导致项目内容的单调,对学生的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首先会打压学生对军事体育训练的积极性,还会影响训练的效果,最后造成学生军事体育训练工作开展不力。1.2.2军事体育训练相关组织机构不完善有些高校党委领导对军事体育训练的相关组织机构不够重视,无论是军事理论课还是军事体育训练相关实践课教师都是由武装专干或者体育教师来兼职。也没有成立军事体育训练相关的联合领导机构,学校党委没有明确相关训练机构的领导和人员,一些学校出现军事理论课与军事体育训练实践课“共享”教师的现象。1.2.3军事体育训练效时间不足,效果得不到巩固根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规定“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课时数为36个课时,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为2至3周,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