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大学生国防观念调查分析【摘要】为了了解当前地方高校大学生国防观念的现状,文章采用问卷法对S省3所地方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地方高校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总体水平不是很高,在性别、专业、年级方面,国防观念的各维度差异显著。因此,地方高校可从多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关键词】国防观念国防教育地方高校问题的提出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人才竞争是关键,而具有强烈国防观念的人才,将会确保我们的国家在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繁荣昌盛,更加强大。大学生国防观念的强与弱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全与繁荣,对强国强军有着深远意义。地方高校在全国高校中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文章选取S省3所地方高校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程度,国防观念的强弱,以寻找加强大学生国防观念的有效路径。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采用自编问卷“地方高校大学生国防观念的调查”,抽取S省3所地方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作为样本,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学生。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20份,回收问卷630份,回收率为87.5%。对统计的数据采用Spss12.0forwindows统计分析软件和Excel2003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和分析。结果与分析1.性别上的特点分析表1不同性别在国防观念各维度上的差异性检验(F值)因素性别显著性水平F10.2220.638F20.7560.385F357.2970.000F40.4120.521FF8.2000.004从对性别主效应的分析发现:在国防关注和总分上,P﹤0.05,男女生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性别主效应,说明男生较女生更多地关注国防的相关问题;而国防行为的倾向性、高校国防教育的评价和国防认识上均无显著差异。在调查中发现,男生多浏览军事网站、多关注国际国内的动态发展,男生对国防的兴趣大于女生,较女生更多地表现出对国防的关注。2.年级上的特点分析表2不同年级学生在国防观念各维度上之间的总差异(F值)因素年级显著性水平F16.5090.000F218.8910.000F30.7060.549F46.1760.000FF11.0090.000从表2可以看出,在国防行为倾向性、高校国防教育评价、国防认识各因素以及总分上,P<0.05,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年级主效应;而在国防关注上无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都比较关心国防的相关问题。通过对年级之间的比较发现,大一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国防行为热情、对国防评价和高校国防教育评价较高。出现这一情况原因是:第一,大一的学生刚参加完军训,军训的影响力仍然存在,军训激发了其爱国热情,提高了自觉性;第二,大一新生对国防教育认识粗浅,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有军训就是国防教育,所以评价相对较高。第三,大二、大三和大四的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以及军训的后效性较小,对国防教育没有深刻的认识,使得他们对国防的一些相关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意愿较低。这也折射出地方高校的国防教育情况较差,军训的后效性较小,没有发挥军训的终身教育作用。3.专业上的特点分析表3不同专业和国防观念各维度上的差异性检验(F值)因素专业显著性水平F111.8020.001F231.3150.000F36.2090.013F420.8240.000FF29.9840.000从表3可以看出,文科与理工科在国防行为倾向性、高校国防教育评价、国防关注、国防认识以及总分上,P<0.05,都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专业主效应,文科的国防观念高于理工科。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文科大学生较理工科大学生接受的人文知识较多,其中一部分是关于国防的信息,这对他们国防观念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建议1.加强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中已经规定了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内容。高校应根据大纲,在课程设置中设立国防教育课程或相关的国防理论知识课程以及相应的军事技能训练等,落实教学任务,使学生通过专门的课程获得国防知识。为了保证授课质量,高校应对原有教师实施继续教育,学习国防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学中增添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介绍。同时,高校应改善教学设施,保证教师教学的正常进行。此外,地方高校可聘请当地部队的军官为学生定期作关于国防的报告,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国防教育中心学习。通过正规教学和课外实践,让学生获得系统的有关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