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角下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对比分析摘要:美国各大高校的社团及其文化发展得比较成熟,社团已经成为传承美国民族精神与价值文化的一种载体。通过对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现状和特点的分析,发掘我国高校社团存在的问题,推动我国高校社团文化进一步发展。关键词:学生社团美国高校我国高校文化传承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课堂,以其活动主题的突出性、活动时间的灵活性、活动内容的多元性吸引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社团文化成为各大高校建设和弘扬校园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作为当今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之一,其各大高校从校园文化到社团文化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一、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及特点1.数量多,类型较全面。美国高校的学生社团数量多以百计,数量最多能达到两千以上。伯克利大学的学生社团最多,哥伦比亚大学平均每7个学生就享有一个社团,在校生与社团数量比都在50以内[1]。美国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和进行社交活动的主要场所,其类型可以分为:文体类社团、学术类社团(针对某一领域的学术问题举办各类讨论沙龙、报告讲座及社会实践项目等,多会邀请某个领域的专职教师担任顾问[2])、宗教类社团、政治类社团(致力于研究各类政治现象和活动,尤其活跃于各州、联邦选举期间或有重大政治事件发生的时期)、公益服务类社团、留学生俱乐部等。2.申请与管理制度规范。在美国高校申请社团时,首先要建立一整套包含人员及活动安排、财务等各个方面的社团章程,成员须达到十人及以上才能申请建社。哈佛大学《本科生社团活动条例》规定每个社团要有两位教员顾问的接受函,校方的正式认可之前要有学院生活委员会的推荐等[3]。在管理方面,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理念经过了几段变化:一是殖民地时期的“代替父母地位”理念[4],教师作为中心来监督和控制学生;二是“学生服务”理念,学生逐渐成为教育消费的主要人群,学校开始鼓励各类社团为学生服务;三是“学生发展”理念,学校希望通过社团的建立来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自我独立[3]。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学生即顾客”[5]理念的影响,社团文化在继学术水平之后成为高校之间良性竞争的主打牌。3.学生政府发展成熟。在美国高校学生社团中,学生政府在组织形式上发展得最为完备,其组织内部也分为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门[2]。它不仅负责举办大中小型的学术、娱乐等活动,为在校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生活服务,管理和协调其他学生社团,推进与周边社区的联系合作,还可作为大多数在校学生的利益代表与校方谈判,参与学校的事务管理与部分决策。学生政府对其成员的影响不容小觑。首先,学生政府拥有独立自治权,以其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的管理运行风格为成员搭建了一个参与学校部分决策的平台,不仅能培养成员的自主管理能力,还能培养成员通过公共理性与平等对话来解决问题的意识;其次,学生政府的经费都来自于会费、自营及赞助这三种,它拥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可以充分实现成员关于创意的交流与碰撞;再次,学生政府独立自治的理念有助于形成相对应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不仅成为学术自由的环境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从更深层面看,美国高校社团文化其实是对美国的民族精神与价值观的内在传承,以此催生的实用主义哲学又以其特有的理论方式将实用精神完全内化于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中[6],即学生政府乃至整个美国高校社团文化都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并以此践行和内化美国的民族精神与价值观,形成一种文化传承的循环。二、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及特点由于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曲折发展,以及受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呈现以下特点。1.数量少,覆盖面较小。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曲折发展的限制,我国高校社团发展的历史相对较为短暂,平均社团数量远低于美国高校。部分高校的社团数量都在100个左右,其中北京大学的社团数量最多,平均每112个学生享有一个社团,而武汉大学的社团数量不容乐观,平均将近700个学生才享有一个社团[1]。并且多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