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参与国防教育现状调研报告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720155摘要:学生社团符合自组织理论中提出的特征,承载着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担负着学生干部培养的任务。国防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战略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为了寻找搞笑学生社团与国防教育之间的关联性因素分析,笔者对于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参与国防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并给出了粗浅的结论和建议。 关键词:学生社团;国防教育;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志码:A经过不断改革,高校学生社团逐步发展成基于兴趣导向,自发组织,对于高校学生素质培养起着特殊作用的学生组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承载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意识教育的重要使命,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方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目标在本质上有着共通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如何将这二者联系起来为新时期研究高校国防教育提出来新思路,同时也为社团建设的发展构建了一个全新视界。全面梳理高校学生社团参与国“”“”防教育的现状,是有效发挥高校国防教育 国防 和 育人 双重效益的迫切需要,也是学生社团建设的必然要求。1 调查目的与方法我国的高校国防教育显得枯燥而单调,要使得国防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社团这块阵地,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在社團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自我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多多参与到国防教育活动中来,并且逐步形成有意识地利用国防教育活动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身社团建设的良好局面。本次调查通过进行高校国防教育与学生社团的研究,分析学生社团在协助做好国防教育中的作用,了解国防教育在社团建设方面的促进作用,进而为以后的研究提出建议。主要采用文献阅读、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不同办学性质的 7 所高校的 53 个不同功能性质的社团作为调查对象进行施测,分别获取调查对象的量化数据和质性信息,共向各类社团的学生干部发放电子问卷 500 份,收回问卷 467份,有效回收率 93.4%。同时对各校学生社团提供的问卷反馈情况和与各校社团联合会所进行的深度访谈与实际考查。2 调查结果及分析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着重对社团的分类进行了再梳理,按照不同维度重新归类,考察调研了社团的运转状况,主动参与国防教育活动的现状以及社团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等,具体分析如下。2.1 社团的分类界定 2.1.1 原有社团分类简述学生社团符合自组织理论中提出的特征,是不存在外部指令影响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组织。目前关于高校学生社团的分类,国内外暂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活动形式分为学术型、娱乐型、劳务型和培训型;根据活动内容和教育功能分为政治类、学术类、文化类、艺术类、体育类、服务类和商业类。2.1.2 社团性质分类笔者通过调查、采访,根据学生社团的性质和活动内容将社团归为以下五类:政治理论型社团,学术科技型社团,实践服务型社团;文化娱乐型社团,体育健身型社团。2.1.3 社团活跃度分类 根据社团开展活动和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频率,将社团分为高频活跃型社团、中频活跃社团和低频活跃社团。社团活动较正常开展,日常制度运转正常,平均至少两周进行一次活动的社团为高频活跃型社团;平均 2周——6 周开展一次活动的社团为中频活跃社团;而频率低于 6 周开展一次活动的社团属于低频活跃社团。2.1.4 社团与国防关联度分类根据社团开展的活动与国防教育的关联程度,将社团分为军事类专业社团与非军事类社团两种类别。军事类社团以其鲜明的国防教育特征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成为学生社团中的新兴力量,并承载着培养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任务。2.2 社团参与国防教育的程度分析 通过社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