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堂教学提问:分析框架开发和运用摘要提问是目前德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最常见的教学行为之一。本文根据现有课堂教学提问文献,提出了关于德育课堂教学提问的分析框架,并以2017年作者在江苏Y市的德育课堂听课素材为例,运用本分析框架,加以分析。结果显示:小学和初中阶段,德育课堂教学提问的主体部分其实是情感领域提问;高中阶段,教师善于使用两难情境设置,这种两难情境设置既考察了学生认知掌握情况,又鼓励了学生的道德反思和发展。关键词德育课堂;教学提问;认知;情感提问是目前德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最常见的教学行为之一。教学行为指具有一定的结构,由教师和学生有意识构建起来,具有一定意义的互动单元。在这些互动单元中,通过教师和学生有目的地工作学习、交往互动和语言沟通,使学生领会教学内容。[1]提问这一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各流程中都有出现,延续的时间也比较灵活。在其他国家的课堂教学中,提问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常常占了课堂35%(甚至更多)的教学时间,仅次于教师讲解这一活动。但是,德育课堂教学提问有哪些基本要求?常见类型是什么?提问过程中师生如何深入互动?如何改进提问?本文结合现有教学提问文献,研究提出了德育课堂教学提问分析框架,并以2017年作者在江苏Y市的德育课堂听课素材为例,进行了分析研究。一、德育课堂教学提问相关研究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德育课堂教学提问的相关研究,分散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呈现出跨学科的特性。本文仅对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作初步梳理。(一)德育课堂教学提问的基本要求我国国内对德育课堂教学提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对教学的把握方面。包括一次的提问数量:一次提问最好控制在一个问题。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来讲,应该选在重点、难点、关键点、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转化点;从学生状况来考虑,应该选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障碍、产生偏差、受到干扰处。提问的对象:提问需要使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思考并从问题的解答中受益,因此不宜急于指定回答的同学。提问的层次:检查知识性的问题(基础差的同学)、理解知识性的问题(中等水平的同学)、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基础较好的同学)。[2](二)认知领域课堂提问国外更注重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对课堂提问的类型、提问的侧重点开展研究。说到提问的类型,不得不提的,就是布鲁姆等的教学目标分类研究。他们将教育目标分为三个领域:认知、情感和心因动作技能领域。在德育课堂教学中,认知领域是一个常见的领域。1956年,布鲁姆及其同事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手册I:认知领域》,提出教育目标分类框架。之后,该书成为全世界课程开发、测验设计,包括课堂提问设计的重要依据。相关研究建议,根据布鲁姆等对认知领域的目标分类,提问的主题可以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等知识;提问的层次可以针对学生的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来展开。[3](三)情感领域课堂提问在德育教学中,除了认知教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即情感领域。1964年,由克拉斯沃尔主持,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II:情感领域》。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以及“从外部控制到内部控制”“从有意识到无意识”的特征,该书讨论了情感领域的五个主要教育目标类别:注意、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4]情感领域的课堂提问研究,更多见诸道德教育研究各個流派的讨论与实践。如我们熟知的道德发展理论的两难故事提问方式和反思提问方式。而价值澄清流派在情感领域课堂提问上,有系统的建议。结合该流派的价值澄清七步骤,本文简要举例如下:1.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如“你这样想有多久了?”。2.帮助学生从各种备选项目中选择。如“你有没有考虑过其他的选择?”。3.帮助学生仔细权衡每种选择及其后果。如“这样的选择会导致什么后果?”。4.鼓励学生考虑什么是他们所珍爱的事物。如“这一选择有什么好处?”。5.给学生在别人面前肯定自己选择的机会。如“你能否告诉全班同学,你为何作出这个选择?”。6.鼓励学生按照自己所作的选择去行动、实践和生活。如“你第一步要做什么?第二步呢?”。7.鼓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