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状态分析及应对策略摘要:小学教师是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也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因此小学生的心理能否确保健康,前提条件是教师的心理能否健康,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了,才能有健康的教育环境,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抽样调查,168 所学校的 2292 名教师,有51.2%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症状表现出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忧,有说不出的不安感、烦躁、睡眠障碍等。所以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得到应有的重视。关键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应对策略“笔者认为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阳光快乐的学”生 ,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也是小学生心理能否健康的守护者。因此小学生能否确保身心健康成长,教师的心理的健康状态是前提,所以说只有教师心理状态优良,才能营造出健康的心理环境,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心态阳光的学生。一、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关于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网络上有三组数据:第一组数据为 1999 年 4 月初,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对辽宁省 14 个地市、168 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 名教师的抽样检测结果显示,有 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 32.18%“”的教师属于 轻度心理障碍 ,16.56%“”的教师属于 中度心理障碍 ,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从分布态势上看,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其次是初中、高中。而城市教师心理障碍率高于乡村教师。小学女教师心理障碍率高于男教师。第二组数据是 2003 年底,《南京市中小学青教师心理问题的现状研究》课题组对南京市小学青年教师进行了抽样测试和调查,发现南京市青年教师的心身水平也不容乐观。接近四成的人感到经常不舒服,18.5%“”“的人经常失眠。三分之二的青年教师经常有 紧张 、 焦”“”“”虑 、 烦恼 、 忧郁 等情緒。第三组数据是吉林省汪清县所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调查发现:近半数的教师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相应的多少出现一些的问题,健康指数分别是:22.13%的教师表现为轻度症状,2.19%的教师表现为偏重症状,1.23%的教师表现为严重症状,需要进行心理治疗。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总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不高,尤其在生理、心理和环境这些领域的生活质量较差。这些数据中,有的数据是几年前的调查结果,而随着我国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加上新生一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认识的不断深入,导致教育的要求也空前高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变得更为突出。透过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教师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自卑心理严重。比如小学教师认为自己与公务员或私企人员、商业人员比,收入差距很大,在维持家庭生活方面,囊中羞涩,甚至后悔当教师;二是焦虑水平偏高。特别是实行绩效工资以来,各个地方教育部门,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优质发展,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竞争上岗聘任制,教师“”面临更多的考验,部分教师担心 下岗 ,焦虑心理还呈升趋势;三是社会高期望形成的心理压力强。社会对于教师行为的高期望值和高标准要求,是近年来教师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教师同什么人交往、怎样交往及交往过程中的行为,时时刻刻处在周围人的有形和无形的监视之中。因此,教师总是努力成为模范公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文明礼貌,为人表率。教师一时的行为闪失往往会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社会道德要求对于教师的双重标准致使教师必须处处留心,尽量做得尽善尽美,从而加重了心理压力。事实上,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教师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的心理反应,也就是说,教师的职业压力是造成教师心理不健康的主要原因。 二、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原因的形成 造成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的原因集中在如下几个 方面: (一)付出与收入矛盾,导致的心理失衡随着国家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也越来越重视,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老师的培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