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法律教育的意义、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 摘 要新形势下,进一步增强女性的法律教育是构建幸福婚姻、美好家庭、和谐社会的必要要求,也是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女性法律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女性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 女性 法律教育 幸福婚姻 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胡青华,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经 济法和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7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7.264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法律教育已成为越来越多女性追求婚姻美满、家庭稳固和实现自我幸福的一个不容忽视且不可替代的话题。2011 年 8 月 13 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因其内容涉及婚姻家庭中多种现代财产资源分配,关系到每一位公民的实际利益而广受热议。如何判决离婚,如何处理离婚纠纷,离婚时损害赔偿制度等条款,都被社会舆论和专家学者认为对女性存在“不公,更有甚者认为 在不尽完善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女”性的经济和家庭地位也随之逐渐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如何加强女性法律教育,使女性过上幸福快乐生活至关重要。 一、女性法律教育的重要性 (一)女性法律教育有利于树立女性的主体意识,实现自我完善“”“”“千百年来,中国女性受 夫为妻纲 、 男尊女卑 、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压制,委曲求全、逆来顺受,无权讨论爱情,没有婚姻自主权,更谈不上婚姻幸福。1950 年婚姻法确立了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等制度,此时,女性权利的解放更多的是得益于国家立法的权威。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女性自我意识(包括权利意识、主体意识和性别意识)在新事物、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冲击下不断觉醒和增强,女性有了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勇气,掌握自己命运的要求,女性开始学着用自己的视角观察、判断、思考问题,有着拥有独立完善人格走向社会的强烈追求。(二)女性法律教育有利于实现平等的夫妻关系,稳固婚姻男女平等是幸福婚姻的先决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部婚姻法都以法律形式强调:我国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制度。我国宪法、妇女权益保护法都明确规定男女地位平等,国家保障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各方面,均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受过法律教育的女性有着强烈的追求婚姻自由意识,能更倾向于在婚前自主选择婚姻伴侣,主“”张 我的婚姻我做主 ,杜绝封建包办买卖婚姻,为今后稳固婚姻关系奠定基础;婚后夫妻双方往往也形成伙伴关系,平等自主地处理婚姻家庭问题,自觉履行婚姻法规定的义务,共同维护婚姻稳定,提高婚姻质量。(三)女性法律教育有助于实现和谐的家庭关系,促进社会文明随着女性法律教育的发展,女性自身法律素质的提高,必然对女性的家庭生活产生正能量。女性在家庭中扮演着妻子、母亲、媳妇、女儿等多种角色,是家庭的管理者、教育者,其表现出的能力和态度,注定了对家庭和谐起着关键作用。女性接受法律教育,能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做孩子思想上、行为上的启蒙示范老师,有效增强沟通技能,关爱父母理解老人,科学对待家庭传统陈规陋习,为家庭成员提供健康生活方式,还能运用法律思维、逻辑、口才协调关系,梳理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 妻贤夫祸少 、 家和万事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必然促进社会文明。 二、女性法律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受传统观念影响,女性自身法律意识不强尽管我国法律赋予了女性较高的地位,但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影响,事实并非如此。因血缘、婚姻、抚养等产生的家庭关系中有许多问题,如:包办婚姻、家庭事务决策、遭受家庭冷“”落、谩骂、侮辱等,常常都被认为是 家务事 ,与法律无关。此外,遭遇丈夫婚外恋情,包二奶、养小三、重婚,只因女性经济收入、家庭地位方面不及男性,忍气吞声,不愿、不敢离婚,无法摆脱男人的桎梏,继续维持婚姻,却在婚姻中无奈煎“”熬。面对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