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课堂语言及非语言沟通交流能力分析【摘要】近年来,对外汉语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对外汉语教师成为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外汉语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来华汉语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众多能力,尤其是课堂教学能力。如何上好一门课是检验一名教师的重要标准。对外汉语教师面向的教学对象较一般学生比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汉语学习者在学习之初,语言水平和汉语为母语的儿童差不多。对外汉语教师的语言和非语言能力的沟通能力是影响入门阶段学习者学习情况的重要方面。本文旨在分析对外汉语教师课堂语言及非语言沟通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一些可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沟通交流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23-01一、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经过阅读文献资料,综合相关语言类教师的能力要求标准,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第一,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第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能力(包括沟通交流能力、对外汉语课堂讲授能力和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第三,对外汉语教学判断和设计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应属课堂教学能力,因为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能教好学习者才是关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与学习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如何准确地讲授课程的重难点、如何合适地管理课堂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则应该在以上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二、课堂语言及非语言沟通交流能力的重要性教师课堂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职业语言。教师语言的运用决定了语言输入的有效性及教学效果。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使用的语言沟通能力亦是重中之重。非语言沟通能力主要指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或为了表达教学中的某种意义而运用的表情、姿态和动作。非语言沟通能力亦是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汉语教师课语言能力及非语言沟通能力,具体来说会影响到课堂管理、内容传授讲解、选择恰当方式纠正学生错误的能力、选择恰当方式评价学生的能力。事实上,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比如讲解、提问、答疑、练习和纠错,这些具体的教学活动都少不了教师的语言及非语言的指导和指示。三、课堂语言及非语言沟通交流能力实现和谐课堂的方式学习者学习汉语的过程应该是和谐愉快的。要构建和谐的课堂,营造和谐的气氛,必须要建立师生关系双向情感交流的。这种关系可以转化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力,将学到的语言内化,消除学习时不敢说、不愿说的心理。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语言及非语言的使用上应该有所注意。如何实现对外汉语课堂和谐的学习气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课堂语言沟通能力的方面进行考虑。第一,声音是表达人类情感的重要介质。语音的变换可以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情感。对外汉语教师在面对初学汉语的学习者时,语音的轻重缓急都会影响学习者接受语言的效果。教师在上课时应该有意识地让自己的声音有所变化,例如讲解上课内容时,对待初学者应该充满热情,适当放慢语速,咬准每个字的发音。第二,汉语中有极为丰富的词汇。词语使用的情况也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面对学习者应该尽量使用那些能够拉近彼此距离的词“语,比如说将自己融入到学习者当中,可以多使用 我”“”们 、 大家 等词语。另外,教师应该多选择正面、积极的词“”“语来评价学习者,课堂上多使用礼貌文明用语 请 、 谢”谢 等,这些词语都会让学习者感到被重视与尊重。第三,句型的选取也是一种技巧。变换的句型结构会让学习者有新鲜感,有助于学习者提高学习兴趣,避免学习中出现单调无味感觉。举例来说,教师一味采用一种句型,无论是陈述句还是疑问句,学习者都没有机会练习更丰富的句子表达方式。陈述语句、疑问句、口语句、书面语句在适当的时候穿插使用都可以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语言输入和输出。非语言沟通能力中常常被忽视,虽然不能通过声音、词汇、句型来表现,但是可以直观呈现在学习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