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反贫困的路径分析摘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反贫困的重要途径,尼日利亚在这一过程中做了系列尝试,包括优化职业教育行政管理、改革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扩大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为同类实践提供一定参照,值得关注。关键词:发展中国家;教育反贫困;尼日利亚作者简介:王国光(1975-),女,山东菏泽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编审,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重点课题 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研究:基于比较的视角 (编号:15ZD3LYB026),主持人:王国光。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33-0087-05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社会发展的难题。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意识到 扶贫先扶智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国家的贫困面貌,必须通过教育提升人口基本素质和人力资源水平。地处非洲的尼日利亚虽然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直到2005 年该国仍有多达 70%的人口人均日收入低于 1 美元,被世界银行列入世界上最贫困的国家之一[1]。面对国际竞争和国内发展的挑战,尼日利亚政府意识到技术性人才短缺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该国利亚政府制定了 21 世”纪国家经济振兴计划 (NEEDs),提出到 2020 年成为非洲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目标[2]。职业技术改革和发挥职业技术教育反贫困的功能是这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尼日利亚在发挥职业教育反贫困功能的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有建设性的实践,从职业教育行政管理、改革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系统的内外交流方面进行了多方面尝试,取得了一些效果。目前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为职业教育反贫困寻找出路,我国在提出精准扶贫战略之后,也把扶智作为扶贫的实现途径之一[3],而职业教育因为可以直接生产劳动能力,便成为教育反贫困的重要选择。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尼日利亚的实践思考发展中国家职业教育反贫困的途径。一、优化职业教育行政管理职业教育行政管理关系到职业教育系统的运转水平。所以,提升职业教育反贫困水平必然需要从职教行政管理上进行改革。尼日利亚的职业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将职业教育从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建立独立完整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和完善职业教育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一)确保职业教育机构的独立主体地位职业教育往往是以区域社会为基础,就业为导向,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技能。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差异,具有特殊性,为了更好的对职业教育机构进行有效管理,促进其茁壮成长,尼日利亚将其从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同时制定了适应相关专业和产业就业技能要求的课程体系[4]。当然,尼日利亚的这种做法与他们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有关,是在借鉴其他国家的基础上做出的改革。在改革之前他们注意到,澳大利亚有超过 20 所经济贸易类社区职业学校,另外有 4 所以对外贸易著称的技术性大学,在这些学校里,学生可以在完成专门的职业学习后,在他们自己选择的行业里开始一种基于学校的学徒生涯。在加拿大,中学被分为三大类:技术性中学、商业或业务类中学以及学术类中学。中欧和东欧一些国家,以及日本的社区职业学校,是把实用技术教育与以问题解决为主的教学从通识教育体系中分离出来。这些做法为保障职业教育的质量提供了有效的监督和指导[5]。(二)建立独立完整的职业教育管理体系管理机构的独立是管理权力独立的体现。关于职业教育管理权归属问题不同国家在实践中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一些国家曾经出现过把高等职业教育管理权归高等教育管理部分,把中等职业教育管理权归中等教育管理部分,不可避免地出现职业教育管理的条块分割。这种分割暴露出对职业教育的独立主体地位的认可不足。尼日利亚的学制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国内著名大学有尼日利亚大学、拉格斯大学、艾哈迈德·贝罗大学和伊巴丹大学等[6]。尼日利亚职业教育实行三级管理体制,以国家技术教育委员会为核心的,从国家、州到地方有专门的职业教育管理机构,分别管辖国立、州立和初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