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下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分析摘要: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结构调整成为现阶段的焦点问题。本文介绍了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并且通过引入学科教育结构、我国经济指标等数据,应用计量工具剖析了我国高等教育文理学科毕业生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勾勒出了我国现阶段学科发展应遵循的路径,得出了实业兴国、产业转型与教育发展一致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意见。关键词:经济转型;教育经济;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教育计 量 一、导论继英国、美国、日本、四小龙后的中国制造已经出现了危机,中国现在面临着同前面几国当时一样的情形即新一轮的对外产业转移和对内的产业升级,中国制造是否真的能升级到中国创造,中国能否真正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英国产业转移留下了金融,美国留下了科技,日本德国留下了为人称道的工业品质,亚洲四小龙留下了金融、旅游、半导体等,那我们呢?本文从学科教育方面探讨我国制造业(工业)的发展路径,利用1998 年到 2013 年的数据,分析我国理工农医类学科的高等教育毕业生比率与我国第二产业(工业)的关系。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得出结果并提出关于我国学科结构的相关建议。 二、中国高等教育文理学科毕业生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分析2.1 设置变量按照现阶段我国发展情况,第二产业(工业)的主要从业人员,来自学习阶段为理科背景,故设置以下变量:X1 表示理工农医类的本科毕业生占总毕业生的比例;为了避免完全共线性,对于文史经管类的本科毕业生占总毕业生的比例用;X2表示理工农医类的研究生毕业生占占总毕业生的比例;Y21 表示第二产业(工业)对 GDP 的贡献度,Y22 表示第二产业(工业)对 GDP 的拉动,Y31 表示于第三产业对 GDP 贡献度,Y32表示第三产业对 GDP 的拉动.2.2 变量取值与计量分析 X1=理学毕业生数+工学毕业生数+农学毕业生数+ 医学毕业生数全国毕业生数 其中,X1 中的毕业生数为本科人数X2=理学毕业生数+工学毕业生数+农学毕业生数+医学毕业生数+ 军呈学毕业生数全国毕业生数 其中,X2 中的毕业生人数为研究生人数X1、X2、Y21、Y22、Y31、Y32 的变化趋势都是带有截距与趋势的,在对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时,首先要求数据是平稳的,即没有随机趋势或确定性趋势,如果用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变量进行“”回归,会出现 伪回归 现象。往往对待这个问题我们都是用差分的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样会产生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就是会同时 差分掉 我们的经济意义。Enger 和 Granger的协整方法首先也是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具有代表性的 ADF 单位根检验方法,由于 X2 和 X3 具有同质性,故对X2 与 X3 做主成分分析并得出转化后的序列 Z1:利用 OLS 估计,在 1%的置信水平下,Prob.是 0.0000,拒绝原“假设 Z1 不是 Y21”的影响因素 ,即 Z1 是影响 Y21 的主要因素。又 R-squared=0.636875,DW=2.1 不存在自相关,结合现实因素,本文认为拟合较好。用 white 检验模型是否存在异方差,伴随概率 p 值=0.2542,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通过对回归方程的的残差序列项进行 ADF 检验结果分析可得:在 5%检验水平下,ADF 的 P 值为 0.0132,回归方程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即,即理工农医类毕业生和产业经济结构贡献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ADF 的 P 值为 0.0132。格兰杰因果检验从预测的角度给出了变量间的因果关系,那么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知道受高等教育与第二产业(工业)对 GDP 贡献度是否存在因果关系。Z doesnot Granger Cause Y21 的 P 值为 0.0221,Y21 does not Granger CauseZ 的 P 值为 0.3616“,拒绝了 Z1 不是 Y21”的格兰杰原因 ,即为:Z1 是 Y21“的格兰杰原因;接受了 Y21 不是 Z 的格兰杰原”因 ,即为:Y21 不是 Z1 的格兰杰原因。正反映了本文的主题,理工农医毕业生比例是单向的导致了产业结构的变迁和调整,但是产业结构的升级或转型并没有同时带动学科的发展,表现出了学科发展的滞后性。模型中,采用了双对数线性模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