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 摘 要:文章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大学生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入手,讨论了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不和谐因素,并就此提出相关 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和谐社会构建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一、和 谐社会的内涵及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曾将和谐社会描述为: 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理解到,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能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的社会、是一个能使全体人民各得其所的社会和一个能使全体人民在一起和谐相处的社会,也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和谐社会就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二) 构建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意义上讲,和谐社会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三大矛盾的全面和谐的社会。在这三对和谐关系中,人自身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又是自然与社会和谐的产物。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合理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做到融入自然、融人社会。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就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这些教育内容显然与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相一致。2 构建和谐社会有助于深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论从和谐社会的本质或要求来看,构建和谐社会都可以深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深入主要表现在构建和谐社会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和谐社会的环境下更容易理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内涵。其次构建和谐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完善而且丰富的体系,整个体系对于诠释新型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意义非凡。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新型的时代特征,面对新的环境,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 二、构建和谐社会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不和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教育的两个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的知识教育,培养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大学生知识教育有助于深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积极向上的大学生世界观。但在现实中。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却被截然分成了两个部分。于是,就有了过于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知识教育,或过于重视知识教育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前者的存在目前主要是在形式,后者的存在却是事实。(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与实效的不和谐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计划中,往往被老师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但是事实上许多情况只是形式逼人,落到实处收到效果的很少。现实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往往是表现于两课的课程安排上,而且教育方法很不得当。在思想政治教育所有的思想教才往往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讲解也是照本宣科,缺乏新意。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真正的落到学生的切身发展中去。(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不和谐按照教育的一般规律,教育主客体之间关系融洽,双向交流与沟通,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但长期以来,人们往往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于是,作为教育主体的老师,只顾自说白话,丝毫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种固定的模式一一老师台上讲,学生不知所云;老师宣讲完毕,总结了事,学生听后只当耳旁“”风,双方各安其事。这实际上是教育者在 我正确、你错误 的“”认知态度的支配下,采取一种 我打你通 的教育模式。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思想上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