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工作倦怠感调查与分析【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了解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倦怠状况,本研究采用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对西部某重点高校的 60 名大学英语教师发放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相关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该校英语教师普遍存在工作倦怠“”“”“感,包括四个分指标,即 组织去人性化消极冷漠情绪枯”“”竭 和 科研倦怠感 。 【关键词】陕西高校 英语教师 工作倦怠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 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包括该校外语系 60 名英语教师,涉及大学英语教研室、英语专业教研室和研究生教研室 3 个部门。调查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确定,覆盖到从事不同英语课程教学的老师,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60 名调查对象组成结构基本情况如下:1.性别:男性 12 人,女性 48 人。2.年龄:31~35 岁25 人,36~40 岁 23 人,41~45 岁 6 人,46 岁及以上 6 人。3.教龄:6~10 年 19 人,11~20 年 34 人,21~30 年 5 人,31 年及以上 2 人。4.学位:学士 11 人,硕士 48 人,博士 1 人。5.部门:大学英语教研室 41 人,英语专业教研室 11 人,研究生英语教研室 8 人。6.授课类型:一门课程 36 人,两门及以上课程24 人。7.职称:教授 1 人,副教授 10 人,讲师 49 人。 (二)研究方法 1. 研究工具本文调查分析使用了刘晓丽、高峰强等人 2008 年发表的《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此份问卷共包括 37 道题目,分为 4个指标:组织去人性化共 11 个题目(1~11 题),消极冷漠共11 个题目(12~22 题),情绪枯竭 8 个题目(23~30 题)和科研倦怠感 7 个题目(31~37“题)。其中 组织去人性化是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首要因素,指个体对高校内的行政管理机构失望、消极的评价,个体会刻意与工作以及其他与工作相关的人员保持一定的距离,对工作不像以前那么热心和投入,总是会”很被动地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 。(王鹏,2015:195)消极冷漠是指个体会对自身持有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不能有效地胜任工作或者怀疑自己所做工作的意义,从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愿意主动與别人沟通,对工作和身边的人持消极和冷漠态度。情绪枯竭是指个人认为自己所有的情绪资源都已经耗尽,在工作中深感疲惫,缺乏动力,产生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情况。科研倦怠感是指:一方面科学研究带给自己很大的压力,迫于无奈进行被动的科学研究;另一方面认为自己的科研成果没有多少意义和价值,更没有什么原创性和神圣性可言。(同上:196~199)本问卷采用 5 点计分法,分别从没有、很少有、有时有、大部分时间有、全部时间有等 5 方面分别计 0、1、2、3、4 分,得分越高,倦怠程度越严重。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65 份,回收问卷 60 份,均为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 92.3% 。 2. 数据处理本研究运用统计软件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 进行 统计处理与分析。 二、结果 (一)西部某高校英语教师工作倦怠总体状况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量表的总分范围划分为 3 个层次:77 分及以上,表示总体工作倦怠感较高;27 分至 76 分,表示总体倦怠感一般;26 分及以下,表示总体倦怠感较小。统计结果显示:该校 60 名教师中,77 分及以上的 51 人,占总人数的85%;27 分至 76 分 9 人,占总人数的 15%。可见,该校英语教师绝大多数总体工作倦怠感较高,少部分总体工作倦怠感一般。得分 26 分及以下的人数为 0,表示不存在总体工作倦怠“感的是较小的群体,而量表对这一群体的解释为 表示积极对待组织活动;教师科研教学等方面有较高的热情,态度较为积”极 。(王鹏,2015:80)从相反方向可以得出结论:该校缺乏组织活动;科研教学等方面热情不高;态度积极的英语老师。刘晓丽、高峰强等人的研究指出,3 个不同层次总分范围的人群分别占所有人的比例分别约为 15.87%、68.26%和15.87%,本研究的统计结果表明工作倦怠感较高的群体比例远远高于全国的总体水平,工作倦怠感一般的群体远低于全国的总体水平。工作倦怠的四个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