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摘要: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状况不容忽视,教师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常识,自我调节能力有限,部分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严重。因此,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产生心理困扰的原因,并由此提出了四条应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建议,这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成长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246-0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为社会所关注,根据有关统计和分析,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逐年增多的状况,令人担忧。一、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1.形势严峻,不容乐观。从国家心理健康课题组对城乡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调查来看,半数以上的教师都存在或重或轻的心理健康疾病。由此可见,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普遍存在。在我国,半数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在乡村任教,这就表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我国的教育方阵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2.心理健康常识匮乏,心理健康自我调整能力低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从教人员绝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的,这些人的共同点是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没有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他们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教学教育经验也很丰富,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储备却很匮乏,在实际教学和辅导中不能够用专业的辅导策略和技巧,更谈不上专业系统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更令人担忧的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实中存在着只做表面文章并不被重视的现象。3.职业倦怠心理比较严重。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的心理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部分教师面对压力无法调节,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同时,长期高负荷的工作状态和超长的工作时间、较低的收入报酬、沉重的家庭负担以及较差的生活环境,再加上忽视对自身心理问题的疏导,极容易导致强烈的职业倦怠行为和心理。二、引起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探究1.繁重的教学任务和过度的竞争压力。焦虑感和强迫感是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突出特点,究其原因是过度的竞争“”压力和繁重的教学任务导致的。校方通过 评职涨资 等条件掌“”控教师的前途和命运,教师们在这种 强烈求知欲 的驱动下去不断充电,进行继续教育的学习。诚然,过度的竞争压力和繁重的教学任务不断促使中小学教师充实并完善自己。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很好的适应自己的教学工作环境,他们感觉自己有一种被“”逼迫的感觉,但教师自身又不得不为自己的 评职涨资 等做出努力,这些就很容易让农村中小学教师陷入到恐慌、疲累和矛盾的心理状态中,同时也很容易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出现。2.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农村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比城区教师要艰苦,工作难度大且任务重。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教师待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保证,工资水平也有所提高,但和日益增长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在农村中小学,一部分教师无法享有自己的合法权益,拖欠教师工资的事情屡见不鲜。尤其是在边远山区,教师自身生活、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信息也较为不灵通,“”时至今日仍存在 复式班教学 ,教师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还要一人一堂课讲授其他城市教师三堂课的讲授内容,这就很容易导致这部分教师身心俱疲,也容易产生各种类型的心理问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全民素质教育不能够顺利的实施。3.学校管理呆板僵化,教条主义严重。学校的管理也影响到教师的心理。如果学校的管理者能够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人性化的教育教学氛围和环境,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师保有健康的心理。就目前来看,我国一部分农村中小学领导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管理方法和思路是盲目且不正确的,校长对教师信任不够,这对一线的教师来说苦不堪言。另外,在对教师的评价上,唯分数是瞻,将考试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指挥棒,以学生的考分作为考核教师工作优劣的唯一标准。现实中,竞争的残酷以及因此产生的功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