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工具应用状况调查与分析摘要:以河南省永城市为例,对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工具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对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围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工具应用;調查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2-0075-04教育信息化要求各学科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以及较强的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在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在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需要首先通过计算机、网络、相关软件、程序等信息工具获取相应的信息、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有效的补充和改进,以便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学过程。为了解当前县域内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工具技能的掌握情况,我们主要从硬件的操作技能、软件的使用能力、对各类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价值判断,选择信息化教育资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等几方面,对 451 名农村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教师信息技术工具应用状况,分析目前中小学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和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以及进一步探讨信息技术如何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出建议。 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问卷调查对象为河南省永城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涉及幼儿园、教学点、村小、乡中心小学、初中等五类学校 451 名中小学教师,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见表 1 。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调查样本。根据经济和社会调查通用的一些发展指标,如人口、人均GDP、居民平均教育水平等指标,在河南省直管县之一——永城市 29 个乡镇中选择调查样本。在前期预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调查工具,正式调查时,现场共发放 500 份教师问卷,回收 451 份,有效回收率 92.5%,同时,为了补充问卷调查所获信息的不足,课题组还对几所农村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与农村学校教师和校长进行了座谈及个别访谈。数据录入主要运用 SPSS18.0 和 EXCEL2007 等数据统计分析软件。 二、结果与分析根据问卷设计,我们把教师信息技术工具及应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分为以下四个方面:教师对硬件的操作技能、软件的使用能力、网络应用情况、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与应用状况。1. 教师对硬件的操作技能 (1)计算机的使用频率为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使用能力,信息获取、组织、处理、加工、表达、评价能力以及制作简单多媒体课件的技能。在被调查的 451 名教师中,有 19.6%的教师每天都使用计算机,49.3%的教师经常使用计算机,30.1%的教师偶尔使用计算机,1.0%的教师没有使用过计算机。说明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计算机的使用还没有完全普及,教师应用计算机的频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访谈部分偶尔使用计算机和不使用计算机的教师发现,主要原因是这部分农村学校的基本信息化条件还无法满足每个教师的需要,再者是因为教师年龄较大,不会使用计算机。(2)常用教学媒体设备的应用掌握媒体的使用能力是教师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本体现。表 2 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使用率最高的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其次是幻灯/投影,第三是课件/视频,均达到 50%以上。多媒体教室、平板电脑的使用率超过 30%,而传统电教媒体使用率有所下降,如录音机、录像机/VCD/DVD。同时,语音室、闭路电视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及校园网使用率偏低,有一半以上的教师从来没使用过这些教学媒体。访谈发现,近年来,交互式电子白板、幻灯/投影及相关的课件/视频等在农村各学校配备较为齐全,经过培训和示范,教师基本上都能操作使用这些教学媒体,而另外一些教学媒体使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没有配备这些设备,另一方面自身不会使用或感到用起来非常麻烦。如农村学校基本没有校园网、闭路电视网、语音室等设备。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教学媒体在现代课堂上逐渐消失,如录音机、录像机/VCD/DVD。2. 软件的使用能力 (1)教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