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素养状况调查分析 摘 要: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它是教师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素质和品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师德的内涵是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的。高校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生力军,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坚强基石,他们的师德素养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整个民族的精神风貌。为此,我们课题*组基于近年来高校师德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设计了两套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素养状况调查的问卷,以南京师范大学为例,进行了调查分析。 关键词: 师德 高校青年教师 调查“”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等学校的 大扩招 ,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素养的状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最近我们课题组在南京师范大学这“所国家 211”工程 重点建设的百年老校,通过并利用问卷调查,对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素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一、调查对象与方法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该校文、理、工、音、体、美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我们结合当前社会生活的实际情况,针对高校师生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及影响青年教师师德素养的相关因素,分别设计了高校青年教师师德状况调查的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除个人基本情况外,各设计 53 个题目,其中选择题 50 个,开放式题目 3 个)。共发放调查问卷 400 份(教师和学生各 200份)。回收问卷 365 份,回收率 91.25%,有效问卷 360 份。其中教师问卷回收 178 份,回收率为 88.0%,有效率 98.9%,学生问卷回收 187 份,回收率 93.5%,有效率 90.0%(个别题目漏答不影响整个问卷分析的按有效问卷处理)。 二、调查内容及分析 1.对青年教师师德状况的总体评价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调节教师与社会其他群体、个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行为和作风去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和社会责任。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师德的内容是不同的。我们认为,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师德的内容除了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外,还应包含以下内涵:一、是有正确的信仰;二、要关爱学生;三、要乐于奉献;四、要诚实守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师德水平一般,总体评价不高。图 1 教师对学校青年教师师德状况的总体评价分布 图 2 学生对青年教师师德状况的总体评价分布以上统计表明,有 47%(82 人次)的被调查的教师和60%(109 人次)的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学校青年教师的师德状况一般。有 4%的教师和 6%的学生认为学校的青年教师师德状况是较差的。值得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2.对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的总体评价自古以来社会对教师的修养,敬业精神方面的要求,始终保持“”极高的水准。孔子曰: 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 ,这就是“”“”说教育人要有凡事具 敬 的态度。 名师出高徒 ,师之名,首先在于精,而业精源于敬业。敬业就是崇拜自己的职业,它是一种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它源于使命感,源于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心。敬业精神是教师的最重要的美德,这是一种不论在何种条件下都能恪守自己岗位职责的职业操守。教师如果缺乏敬业精神,就很难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对教育对象的爱心。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如何能够具有和保持高强的师能。图 3 师生对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的总体评价如图所示:有 79%(283 人次)的师生认为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一般,有 6%“的被调查的师生认为青年教师存在 很不负”责 的现象。有 15%的师生认为青年教师表现很敬业。总体而言,青年教师敬业精神的表现处在中等偏上水平。由此可见,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与他们所承担的任务与使命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3.对高校教师师德规范的认知在调查对高校教师师德内容及具体要求的认知程度时,有73%(128 次)被调查的教师选择一般了解,15%的教师选择非常了解。还有 6%的被调查教师表示一点都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