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校啦啦操教师专业素质状况分析1.啦啦操的定义啦啦操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运动员集体完成复杂、高难的基本手位与舞蹈动作。啦啦操项目特有难度动作、过渡配合等动作内容,充分展示团队高超的运动技能技巧,展现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集体团队精神,并努力追求集体荣誉感的一项体育运动。2.研究对象本文以福建省高校啦啦操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作为本课题研究对象。从研究的目的和任务出发,选取福建省高校 21 所,包括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集美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江夏学院,莆田学院,闽江学院,福建工程学院,黎明大学,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武夷学院,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泉州儿童发展学院,福建对外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儿童发展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师院,宁德师院,从事啦啦操教学的教师和有关专家作为本课题的调查对象。3.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数理统计法、数据统计法对对象进行研究。4.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福建省高校啦啦操教师的基本情况通过研究发现福建省啦啦操教师的师资分布相对不平衡。有十所学校的啦啦操教师才 1 人。其中女性教师占了啦啦操教师队伍的 70.3%,男性只占了 29.3%。啦啦操教师队伍中 26-30 岁的青年教师有 13 个,占了 31.7%;31-40 岁的中年教师有 24个,占了 58.5%;40 岁以上的老教师有 4 个,占了 9.8%。从这些数据看来,福建省高校的啦啦操教师以中年教师为主,他们一方面已经从事教学一段时间,在教学经验上要比青年教师丰富,另一方面,正值壮年的他们,精力充沛、目标明确、思想较成熟,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啦啦操运动的的持续发展。从学历方面来看主要以本科和研究生为主,整体水平较高。其中,以讲师为主,占 68.3%;其次是副教授,占 17.1%。这说明,在职称结构上,啦啦操教师呈现年轻化,高职称的教师数量比较少。这主要是因为福建省高校啦啦操教师以中青年为主,他们年龄尚轻,要达到高职称也是比较难的。这些也说明,高校啦啦操教师在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上还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裁判等级情况来看:具有导师级的教师有 2位,占 4.9%。具有一级裁判等级的教师有 9 位,占 22%。具有二级裁判等级的教师有 13 位,占 31.7%。具有三级裁判等级的教师有 9 位,占 22%。没有裁判等级的有 8 位老师,占19.5%。教练员等级情况:具有一级教练员等级的教师有 8位,占 19.5%。具有二级教练员等级的教师有 7 位,占 17.1%。具有三级教练员等级的教师有 5 位,占 12.2%。具有导师级教练员等级的教师有 5 位,占 12.2%。没有具有高级导师级教练员等级的教师。没有教练员等级的老师有 16 位,占 39%。以上数据显示,福建省高校啦啦操教师的裁判等级和教练员等级水平偏低。裁判能力水平和教练员能力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啦啦操运动的发展。因此,这将是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的一个方面,我们应加强裁判员和教练员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相关的等级级别,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质。3.2 福建省高校啦啦操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分析高校啦啦操教师的所学专业主要是健美操,占了 82.9%。他们基本上都具备了良好的相关学科知识。在啦啦操专业知识方面,认为精通的仅有 1 位;认为掌握的有 21 位,占 51.2%;认为了解的有 19 位,占 46.3%。因此,他们的啦啦操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还是有所欠缺的,还需要不断提高。首先,教学中的示范讲解能力情况:被调查对象中没有人认为自己的示范讲解能力非常高。认为自己的示范讲解能力高的有31 人,占 75.6%。认为示范讲解能力一般的有 15 人,占24.4%。没有人认为自己的纠错能力低和非常低。其次,在教学中的动作规范优美情况:被调查对象中认为自己的示范动作非常规范优美的有 3 人,占 7.3%。认为自己的动作规范优美有 23 人,占 56.1%。认为示范动作规范优美程度一般的有 15 人,占 36.6%。没有人认为自己的示范动作不规范,不优美。再次,在教学中的专业训练能力情况:被调查对象中没有人认为自己的专业训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