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校教师短期出国状况调查与分析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实现了 走出去 。本研究针对安徽省高校教师出国学习的现状,采用定量研究与个人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安徽省某理科一本大学为例,对该校 2014 年、2015 年两年间短期出国人员进行深入调查,分析高校教师出国学习模式、出国收益与应用、存在困难等问题,以期为安徽省高校教师出国管理提供改进依据,为高校教师发展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提供启示。 关键词:高校教师;短期;出国;调查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7)02-0088-04 一、引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1]等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高等教育国际化将逐渐成为许多地区和学校的发展重点和目标。作为高校教育国际化的具体实施者,高校教师承担着国际化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与此同时,提高高校教师自身的国际化素养和科研能力,拓宽其国际化视野是实现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安徽省各级政府和高校非常重视高校教师的能力提高,并加大了对出国访学教师的政策倾斜和经费支持。近年来,安徽省出国访学教师的数量正在逐步增加。安徽省高校教师出国渠道主要有四类:国家公派出国、省市政府公派出国、学校公派出国及自费出国。其中,公派出国又可分为两类:一是为期较长的出国访学和读取国外学位;二是为期较短的国际会议与交流项目。出国访学和读取国外学位的时间跨度为 6 个月至数年。国家和省市各级政府对长期访(留)学人员的资助审核非常严格,实际出访人数较少,受众面窄。另外囿于经济支出过大,高校教师自费出国访(留)学人数也是少之又少。相对而言,短期出国项目资助金额较少,资助审核相对宽松。鉴于此,本研究就高校教师短期出国情况,探讨短期出国的学习模式、内在与外在收益的增大途径、短期出国所面临的困难等问题,以期为安徽省高校教师出国项目管理提供改进依据,为高校教师发展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提供启示。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本研究以某理科一本大学为调查对象。该校在安徽省享有重要影响力,且每年出国人数较多,便于研究者开展有效数据分析。我们首先搜集、整理了 2014 年、2015 年该校出境人员(不包括赴台人员)的数据资料,依据数据中的出访时间,将短期出国的时长设定为三个月之内,然后根据姓名、單位、职称、出访性质和出访日期等因素,整理成 Excel 表格(见表1)。鉴于部分教师一年内数次短期出国,统计时以人次/年度为计量单位。在定量研究的同时,研究者在 2016 年 3 月至 6 月间通过电话或QQ、微信聊天等形式对该校 2014 年和 2015 年间短期出国的 5位教师进行了访谈。被访的 5 位教师来自不同专业,年龄介于28--55 岁之间,专业以理工科偏多。被访教师中有 4 位曾经有海外访(留)学经历,两位在一年内出国次数多于或等于两次。 (二)调查方法 1.定量研究(1“”“)在职称统计中,研究者首先统计字符中包含 教授 和 研”“”“”究员 的总人数;再统计字符包含 副教授 和 副研究员 的人数,然后将以上两个数值相减,从而得到正高职称的人数;最后研究者从出国总人数中减去正高和副高职称人数,可得高级职称以下或其他职称的人员数量。(2)在单位统计中,研究者首先根据该校官方网页的院系介绍,对校内所有院系的学科性质进行界定,区别理工科与文科;然后在 Excel 表格中分别键入不同院系的名称,统计各个院系在 2014 年、2015 年短期出国的人数;最后根据具体院系的归属,将同一学科的人数进行相加,分别得到理工科、文科出国人数。(3“”“)在出访性质统计中,研究者根据 会议 、 合作研”“”究 、 访问 等关键词进行统计,得到相应的人数;由于有些教师利用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从事学术访问,因此不能重复计“算出国次数。基于此,研究者在统计数据时键入 会议、访”“”问 ,得到会议期间从事访问的人数,并从 访问 人数中减“”去 会议、访问 人数,从而得到纯粹境外访问的人数;最后,研究者从出国总人数中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