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教师亚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该论文通过对吉林省内部分高校教工近体检数据的汇总分析,结合地方疾病的特点,剖析省内高校教师高发疾病的成“”“”病原因,明确由 亚临床态 到 亚健康态 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亚健康干预的措施和方案。通过进行流行病研究的三间分布研究,发现亚健康受自然、社会和机能等多个因素的影响,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等几个方面措施,可降低若干高危因素,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校教师 亚健康 状况分析 对策研究高校教师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国民教育质量的高低,更对一个国家价值观的导向有重要意义,是一个民族的脊梁,也是影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国民体质和人均寿命均明显提高,但是高校教师的这个群体整体健康水平却有下降趋势。当下,他们的健康状况己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不是随机的,因此本课题采用流行病学原理入手研究吉林省高校教师健康状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和患病者各占人群的 15%,而 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机体无論由疾病康复到健康或是由健康发展疾病都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有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身体疾病或健康的标志发生:健康态←→亚健康态←→潜在疾病态←→临界疾病态←→亚临 “”“”床态←→临床态 亚健康是指从 亚健康态 到 亚临床态 的一系列状态的总和。随着教师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健康状况日益下“”降。肩颈不适、咽部不适等非器质性不适、 键盘腕 、“”鼠标手 等新兴职业病促使很多教师步入亚健康人群的队伍。一、研究对象和方法本文通过对省内八所高校发放问卷 4671 份,回收问卷 4206份,有效问卷 3768 份,有效率 80.67%。其中男性 3768 人,占49.68%;女性 1896,占 50.32%。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 疾病或健康状况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生并非随机的,因此,需要深入了解健康状态及疾病的流行特征,可通过其在不同人群中分布的描述来研究。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根据人群特征:按照性别、年龄将人群分为 34 岁以下、35-49 岁和 50 岁以上的三个年龄段的男女共六组。此次问卷调查研究,有效问卷 3768 人,男教工 1872 人,女教工 1896 人。各年龄段、性别的人群分布如下(如图 1 所示)(一)高校教工体检异常率横向分析通过对三千多份问卷的具体分析,结合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吉林省地方疾病的特征,选取了其中发病率较高和有代表性的9 项疾病,有针对性的开展了进一步分析。通过图 2,可直观的了解省内高校教师健康的主要问题:如图可以看到,血脂异常、血压异常、甲状腺结节等疾病在吉林省高校教师中的发病率依旧很高。高尿酸血症、脂肪肝在男教工中的问题普遍高于女教工。这同男教工的饮酒、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多余女性相关。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也与性别紧密关联,在女教工中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教工,这可能因为甲状腺受激素调节很敏感,而女教工受怀孕、生育、更年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甲状腺更易受到影响。(二)年度间数据纵向对比分析数据的连续性变化,对掌握高校教工健康状况的整体趋势非常重要。为了能够清晰的展示 2011 至 2015 年高校教师健康结果,通过整理数据,得到近四年的变化趋势百分率。每一年的变化趋势均以上一年为参照,例如:2012 年变化趋势 = (2012 异常率 - 2011 异常率)/ 2011 异常率将以上 14 种多发病例的数据整理分析,当变化趋势为正值,则该项疾病发病率高于前一年;如为负值,则发病率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变化趋势百分率的绝对值与变化趋势成正比,即绝对值大,变化趋势显著;正数值越大,则发病率降低;负数值越大,则发病率越高(图 3)。由图 3 可知,从四条曲线的下表面积可知,2012 年相比 2011 年发病率整体较高,下表面积大于上表面积。而 2015 年教师整体健康状况则显著优于 2014 年。三、对策及措施高校教师处于亚健康状况比较严重,调查显示,处于亚健康状况的人数占总数的 71.22%,35-49 岁的青年教师,尤其是男性教师更易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是呼吸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