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区业余钢琴教育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对人们来说,钢琴不再是一种高高在上、触不可及的艺术,而是一种普遍甚至流行的爱好。重庆市涪陵区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经济欠发达的中小城市,虽然在钢琴方面努力追赶大城市,然而它与我国东部钢琴教育水平的差距却是巨大的。本文将立足于涪陵区经济发展的现状,通过研究分析涪陵区目前业余钢琴培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出一条适合涪陵本土的合理解决方案,期望能对涪陵区钢琴教育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 【关键词】涪陵区;业余钢琴教育;现状分析 一、发展与现 状 (一)涪陵区业余钢琴教育产生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恢复与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教育事业也迸发出了新的活力,人们也有了进一步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的要求,学习音乐便成了寻常百姓的最佳选择。限于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条件,大多会择的价格相对低廉的电子琴、手风琴、笛子等易于携带的小型乐器。由于钢琴庞大不易搬动且价格不菲,在涪陵区很少有人愿意选择去学习。学习电子琴的人数逐渐增多,使人们对于键盘乐器也越来越了解,这也为钢琴的逐渐普及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和家长逐渐认识到电子琴的不足和局限性。随着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电子琴的学习也慢慢过渡到钢琴学习。 (二)涪陵区业余钢琴教育的发展 涪陵区业余钢琴教育从一开始的萌芽到今天的普及,一共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1978年—1991“”年,受法国 钢琴王子 理查德·克莱德曼的影响。理查德·克莱德曼打破了长期以来古典音乐带给人严肃、刻板的印象,把古典音乐的精巧、优雅与现代音乐的灵动、流行相结合,他所演奏的流行歌曲简单易学,优美动听。[2]他的演绎让平时看来高高在上的古典音乐走下了神坛,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这激发了大批家长送孩子学习钢琴的热情,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理查德·克莱德曼一样成为钢琴家第二个阶段是 1992 年-2000 年,涪陵区钢琴考级制度的健全和钢琴(业余)考级考点的设立,众多琴童的演奏水平可以通过专家的评判得到科学的认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学琴兴趣,开发他们的智力、活跃社会文化生活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涪陵区业余钢琴教育正沿着良性方向发展。[3]第三个阶段是 2001 年-2010 年,随着学习钢琴的人数不断增加,钢琴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让孩子通过参加比赛,相互交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能力。在此背景下,涪陵区举办了一系列的钢琴比赛。如:重庆市涪陵区钢琴大赛、涪陵知音艺术学校钢琴大“”“赛、 励志青春,美丽中国 重庆赛区涪陵分赛钢琴比赛、 珠江·”凯撒堡 全国青少年钢琴大赛重庆赛区涪陵分赛区等。这些比赛颇具规模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涪陵区业余钢琴教育的快速发展。 (三)涪陵区业余钢琴教育的现状调查 1.家长方面超过半数的家长让孩子去学习钢琴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能够全面发展,而希望孩子可以以后依靠钢琴这个特长考特长生,使以后升学多一条出路的家长只占很少一部分。在培养方式上,绝大部分家长认为钢琴老师上完一节课,孩子回家按要求进行练习,就是学习的结束。至于听音乐会、专家讲座或者购买相关理论书籍和光碟等就完全不在考虑范围。2.学生方面在性别比例上,男女比例严重不平衡,女生学琴的比例远远高于男生,这是因为培养方案的不同。大多数家长觉得钢琴是一种高雅的爱好,希望自己的女儿通过练琴成为淑女,性格上变得更加文静,注意力也会变得更为集中。而男生天性好动,培养他们打球、游泳这些爱好更能培养男子汉气概。在学琴年龄上,由于家长对于儿童的早教越来越重视,学琴的年龄也趋低龄化,很多家长在孩子只有 3、4 岁时就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去学习钢琴。在学琴态度上,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学习钢琴完全不是出自于自己的意愿,而是由于家长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规划,强迫他们学习钢琴。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心生不满,反映在练琴上,就各种心不在焉、敷衍了事,抑或是与父母谈条件,以此来达到自己的其它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