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SWOT 的微博及其教育应用分析[摘要]微博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教育领域,并引发了大量的思考和探讨。然而微博的使用是否真的能带来教育质量的提高呢?根据当前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情况,以微博教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微博的教育应用现状进行调查,以管理学中的 SWOT 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四个方面对微博的教育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教育技术研究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分析。[关键词] 微博; 教育; SWOT ; 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一、引 言伴随着 Web2.0 的推出,基于个人交互的网络应用模式快速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大量普及的产品就数微博了。大小网站都推“出了二级域名以 T”开头的微博服务,微博客在中国大量地出现,和当年博客在中国开始流行的情形几乎一样。于是,许多教育研究者便以微博为研究对象,将其引入到教育当中来,大力地推崇微博的教育功能。本人一直对此持怀疑态度,于是想对微博的教育应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我在 CNKI 中以微博为主题词,范围限定在几个常见的教育板块(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搜索结果为 76 条,其时间分布为从 2008 年到现在,恰好是微博写作在我国被大力推广的时间。我随机下载 50 篇以微博为主题的文章,发现对微博的教育功能持肯定态度的文章就有 43 篇。虽然这个数据的精确性对微博的具体作用不大,但至少可以说 明,相当多的教育者热衷于讨论微博与教育的关系。 二、研究方法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对微博教育功能进行分析,笔者就人们对微博的认识、微博的热点讨论以及一些容易被忽略的认识等问题 作了调查统计。 (一)微博教育调查的相关内容对中国微博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的时间是 2011 年 9 月。为方便回答和统计,本次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形式,问题设计采用结构化访谈的形式,在回答过程中答案不具有开放性。本次问卷共设计了 30 个维度,即你了解微博的教育功能吗?你认为微博教育的技术含量高吗?你觉得微博是一种高成本的教育技术吗?你觉得微博是一种精英教育活动吗?在日常生活中你经常使用微博进行教育活动吗?等。为了使得本次调查的数据更有代表性,此次调查采用集中调查。其中抽查样本:130 人,样本中教师 30 人,学生 100 人。调查共发出 130 份问卷,回收 113 份,在统计过程中有效问卷109 份。对 109 份问卷进行统计后,得到每个单项的人数和无效数据、有效数据、每个问题的平均得分和教育微博问题的最终得分。(二)微博教育调查问卷的具体分析通过图 1,我们可以看出每个选项的对应所选人数,其中 A 选项(非常符合)和 E 选项(极不符合)所选人数最少,而B、C、D 选项即符合、一般和不符合的人数最多,完全符合正态分布。说明本次调查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通过图 2,我们可以知道每个问题的平均得分,根据每个选项的平均得分之和除以 30,我们得到整个微博教育的平均分为2.71 分(按满分 5 分计),折合百分制 2.71*20=54.2 分,而我们习惯用 60 分作为标准分数常模,则 54.2 分的平均分数没有达到及格分数,与前期分析的微博教育出现的不足和误区相吻合。三、基于 SWOT 的教育微博分析在经过了上面的整体分析之后,接下来将使用管理学中的SWOT 分析法对微博在教育领域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讨论,方便找出问题的关键以寻求解决之道。SWOT 分析法总体而言是一种比较准确和明晰的分析方法。[1]利用这种方法可以找出影响微博教育的关键因素,辨别出微博在教育领域的优势和劣势。(一)优势分析(Strength)微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它的便携性、灵活性、共享性。一句话博客(微博)迎合了现代人片段、琐碎的思维方式,当然也是“当今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的一种思维体现。 微博(MicroBlog)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 Web、WAP 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 140 字左右的文字传递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从应用平台与应用对象的角度看,微博以电脑服务器为应用服务平台,以手机为主流终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