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中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调查分析摘要: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网络这种新兴媒介,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作为一把 双刃剑 ,其特点日益凸显,对转型期的中国提出挑战,对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更是提出挑战。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主要以西安地区的中学生为对象,开展了关于媒介素养等方面的调研,分析了中学生的网络素养现状及其教育情况,并就其存在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关键词:中学生;网络媒介;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044-02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调查:截至 2009 年 12月,中国青少年网民为 1.95 亿,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了54.5%,远高于整体网民 28.9%的平均水平,2009 年中国新增青少年网民 2800 万。[1]青少年网民的数量呈现快速上涨态势,媒介素养教育是目前中国教育急需重视的问题。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已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了学校教育系统中,我国香港、台湾也趋向成熟。而我国大陆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西安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虽有起步,但同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还存在巨大差距,对于这样一个过渡型城市,媒介素养教育显得更有必要。一、调查方法2011 年 1 月~6 月,我们对西安市中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将调查学校分为省重点中学、市重点中学、普通中学和高等职业学校四类。根据学校办学水平、学校环境等因素,在上述四类中分别抽取两所典型学校和该些学校初中和高中。共对西安市 6 所中学和 2 所高等职业学校进行调查。调查采用统一问卷、目标式抽样的方法,在中学校内进行发放。共发放问卷 725 份,回收有效问卷 705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2%。问卷样本中,男女构成情况为男性 400 份,所占比例为 55.2%,女性 325 份,占 44.8%;学历构成为初中 277 份,所占比例为 38.2%,高中 349 份,占 48.1%,高职 99 份,占13.7%;学校类别为省重点中学 200 份,所占比例为 27.5%,市重点中学 258 份,占 35.6%,普通中学 168 份,占 23.2%,高职 99 份,占 13.7%。 二、调查结果 (一)网络媒介基本使用情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学生使用网络呈现低龄化、普遍化态势。互联网能让人主动参与,全感官投入及操控,且及时、方便,没有时空限制,这为中学生带来很大自由度。了解中学生网络基本使用情况是研究中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基础。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 您平均每天花多长时间使用电脑上网 这一问题,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学生每天上网时间不足 1 小时,其中省重点中学学生较其他中学上网花费时间相对较少,但高职学生每天用于上网的时间明显高于普通中学生。并且,男生较女生上网花费的时间更多。由此得出:第一,中学生使用网络并不是独立自主行为,而是受到学校管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第二,男生较女生自我控制力弱,这与性格、兴趣相关;第三,妨碍和制约媒介素养教育开展的另外一个误区与对高等教育功能的理解相关。人们往往只把高等教育当作特定职业的专业知识培训,而没有把它视作成长历程中的一种素质培养。这种认识误区既加剧了中小学的应试教育倾向,也妨碍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2]。为寻求中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提高的切入点,了解社会、学校、家庭等因素在中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形成中发挥的作用,在统计结果中,我们发现中学生在上网地点的选择上表现为普通中学有 88.64%高中生、92%初中生选择在家里上网。而高职学生有 14.38%的学生经常在家里上网,43.75%的学生经常在网吧上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电脑在家庭越来越普及。家庭对中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提高有着地缘上的接近性,拥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因此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成才,抛弃 洪水猛兽论 [3],建立和睦的家庭环境,科学引导和影响孩子接触媒介,而不是一味地闭塞孩子的信息环境,或放任自流。在信息社会中,家庭有责任成为孩子的另“”一 把关人 。(二)网络媒介接触的动机与行为互联网以其速度快、容量大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