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研究实验报告一、实验背景及意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大批思想观念新、创业意识强,文化技术素质高,有一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劳动者。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规律和模式进行实践探索研究,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以后就业创业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需要。这对农村学生毕业后回乡尽快进入农村经济发展运行的大轨道创业成才,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无疑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农村中学在保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的同时,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拓宽学生成才渠道,使他们在校学习有动力,回乡致富有实力,走向社会有能力?带着这些问题,我校于2003 年 5 月承担了河南省教育科研课题《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研究》,结合本地新农村建设发展状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对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规律和模式进行了探索。 二、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构成 经过几年的实验探索,我们初步构建了农村中学以劳动技术教育为载体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其构成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结合当地农村实际,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了使学生理解、热爱这门课,教师讲课首先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谈起:从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到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各种要求,从现代农业展望到农村创业科技致富。接着,组织学生观看食用菌栽培与管理,反季节大棚种菜,小麦繁育,科学养鸡、新法养猪、氨化养牛等农村科技录像。同时,在各班开展不同形式的指导讲座。一段时间后,学生们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学校多次请企业家等到校给学生讲课,介绍致富经验。例如,去年冬,学校请往届毕业生、养鸡专业户郭庆伟到校介绍自己的创业经历和体会。当“听到 1000 只蛋鸡,平均每天下蛋 950”枚左右 时,全场沸腾,郭庆伟艰难的创业路和高超的养鸡技术使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发愤读书,立志成才,思考现在,设计未来,对自己的前途充满激情和信心,创业意识在头脑中萌发。“”在学校组织的 农村科星致富经验 走访调查活动中,学生们对农村有志青年靠科技创业致富取得的成绩由衷地敬佩、激动和振奋,同时深感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的苦恼和对科技知识的企盼心情。学生余建安在他二伯的温室大棚中调查参观时,二伯“说: 人家大棚里施了二氧化碳气体肥料,芹菜一天比咱家的”多长一寸多,你喝了那么多墨水,也不替我想想办法。 几句话,刺激了建安。回校后,他就和几个同学商量,要利用自己学的知识探索研制一种实用价廉的二氧化碳发生器,为家乡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他的想法得到了学校老师的支持,于“”是, 简易二氧化碳发生器 研制小组成立了。学生自聘指导老师,自己找材料,到县、乡农技站请教,到图书室查资料,到学校微机室上网查资料,主动到农户田间做实验、记录数据。几个星期后,他们以废硫酸、碳铵为主要原料的二氧化碳发生器研制成功,经试用效果相当不错。群众向他们竖起了大拇指,村委会给学校写了感谢信并决定将此成果向全村推广,成“”功喜悦溢满心头的学生们说: 我们尝到科研的甜头了。2、发展特长爱好,拓宽学生成才渠道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和农村广阔天地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达到的效果及教育意义,往往是出乎意料的。不少学生在走访调查过程中,面对日益活跃。集约化发展的农村经济,不由自主萌发立志在农村干一番事业、展示才干、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思想。他们在努力学好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求多学些实用技术的愿望日益迫切。为了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学校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组织了蔬菜、花卉,食用菌、养鸡、养兔、农副产品加工,绘画,书法、音乐,计算机,普通话等特长(爱好)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由专、兼职教师统一组织学生学习和实践。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蔬菜花卉栽培与管理比赛,家禽防病知识竞赛、计算机操作技能竞赛、器乐演奏特长比赛、绘画美术字特长培训,农村创业指导讲座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各展其长,各钻其爱、各成其才,真正享受到了学校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