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的属性分析【摘要】了解教育管理概念界定的多样性,分析教育管理和社会管理之间的联系,打破以往封闭状态的教育格局,依据教育管理所具有的特点,将理性认识付诸有组织的活动中。处理好发展中的规模、速度、类型、结构、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和具体的教育管理制度,通过组合的方式追求最大化的社会效益、教育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教育管理 社会管理 特点 问题 策略教育管理概念的界定是多种多样的。美国学者 D·E·奥洛斯基在“其所著的《今日教育管理》一书中把教育管理视为 管理科学+”教育 。他认为,管理就是将理性认识付诸有组织的活动。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各组织及其管理都具有很强的渗透力。所以管理是一大类普遍的活动,它的某些方面又各不相同,如商业、公关、医务、教育以及其他职业。因此,我们可以把管理看作是一般原理以及普遍与特殊成分的一种合理行为。日本学者安藤尧雄在其所著的《学校管理》一书中强调学校管理应该说是学校教育的管理。教育管理不仅要对物资设备进行管理,更要对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进行管理。我国学者张复荃在《现代教育管理学》一书中提出: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特定领域。实现教育管理的职能,需要考虑到社会管理各领域中那些最一般的共同的职能。教育管理又是以培养某种规格的人作为自己活动的目标和归宿。管理的客体不同,任务和手段不同,教育科学所确定的过程和规律的性质也不同,从而又与社会管理的其他领域有所区别。一、教育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联系教育管理是沿着教育特有的轨迹在运行,还是沿着社会管理的“”“”轨迹在运行,或者是两者 有机结合相互渗透 ,一直是教育“”管理学界争论的问题之一。我认为, 教育管理 一词是现代社“”会 大教育 概念下的产物,它打破了以往那种封闭状态的教育格局,以社会整体化为前提。从这个思想出发,原来意义上“”“”的 教育行政学校管理 已经包容不下了。社会是一个大系统,它是以整体面貌出现的。教育系统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不是孤立地存在于整体之中,而是要与其他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教育系统的运行与发展一定要与其他子系统的运行与发展发生不同程度的、不同层次的、不同形式的互动。因此,教育管理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约束下,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对整个教育系统及各级各类教育组织(正规的与非正规的)进行预测与规划,组织与指挥,监督与协调,激励与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管理人才成长的有序过程。 二、教育管理的特点 教育管理是一种教育现象,它是教育科 学中一个特殊领域,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一)教育管理的显著特点是管理育人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在于有效地育人,因此,育人也就成为教育管理不同于其他部门管理的显著特点之一。教育管理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其中包括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信息环境。校园文化、校园精神具有强大的熏陶力。管理者不要把自己局限为某种管理业务的组织者和执行者,要明白自己也是一个教育者,要以自己的品德和模范行动去影响他人。(二)教育管理是一种脑力活动“”管理也是一种教育 ,要用这个原则去衡量一切管理措施的得“”与失。教育管理要从 差异 状态出发,采用权变管理的思路,“”利用 冲突理论 中的精髓,向着统一、有序的教育目标前进。教育管理的主体是脑力劳动者。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都属于脑力劳动者,他们都是通过创造、传播、应用文化科学技术知识为社会服务,并得到社会承认,他们与体力劳动者不同。因此,教育管理要尊重脑力劳动的特点。(三)教育质量的波动性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是在开放系统中进行工作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种不同的观念、态度、行为影响着受教育者。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有共同的教育因素,又有大量的不统一的难以控制的因素。这样复杂的情况就给教育管理带来诸多难题。“”教育质量不同于企业的产品质量,它从 原材料 开始,直“”“”到 产品 检验,整个 工艺过程 始终受到各种确定性因素和不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