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阶段性检测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4页,第Ⅱ卷第5页至第8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点校、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答题时,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2.本试卷共15题,共30分。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K39Mn5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生活中时刻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汽油挥发C.品红扩散D.高粱酿酒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OB.SiC.AlD.Fe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石灰石B.冰水混合物C.洁净的空气D.海水4.人体吸入的O2有2%转化为活性氧,它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多名杀手”,我国科学家尝试用Na2SeO3清楚人体内的活性氧,Na2SeO3中的Se(硒)元素的化合价是()A.+2B.+4C.+6D.-2九年级化学第1页(共8页)5.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B.C.D.6.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有空气分子构成的B.空气力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的混合在一起C.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他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7.今年5月9日,我国发布了四种人造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115号镆元素的名称“镆”取自古代剑名“镆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镆铘剑含有镆元素B.镆原子的质子数为115C.镆属于金属元素D.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5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是,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硫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D.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9.鉴别空气、氮气和氧气三种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A.分别观察气体的颜色B.分别测量气体的密度C.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D.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10.质量相同的下列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多的是()D.H2OA.H2O2B.KMnO4C.KClO3九年级化学第2页(共8页)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11.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是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B.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D.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压强增大,气体分子变小12.番茄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维生素C能有效预防牙龈出血,它遇空气或加热都易引起变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助手的番茄可以补充大量维生素CB.维生素C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C.鲜榨的番茄汁密封保存可减少维生素C的流失D.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B.ag碳和a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2ag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可能是因为没有检验氢气的纯度14.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BCD实验方案目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证明蜡烛中含有测定空气中氧的空气的CO2含量多地运动氢元素气的含量九年级化学第3页(共8页)15.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两种物质各10g,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后质量/g1.6X0.92.2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丙、丁一定是单质B.X=5.3C.该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为84:53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南开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阶段性检测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本试卷共11题,共70分。3.可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