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页|共13 页 2001 年安徽省高考文综真题及答案第Ⅰ卷(共 140 分)一、本卷共 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1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 1 中阴影表示黑夜。读图 1 判断 1—2 题。1.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 )A.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B.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时期C.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D.硅谷地区天气干热2.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 )A.8 时 20 分B.20 时 20 分C.9 时 40 分D.21 时 40 分 下表中人口数、GDP、铁路长度为 1999 年资料。读下表,回答 3—8 题。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人口(万人)4192371036182543510GDP(亿元)18569121488932238铁路长度(km)18731654194123231092年均降水量(mm)1000—15001100—1400500—100030—86020—700面积(万 km2)38171939723.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各省依次是( )A.青海、甘肃、陕西、贵州、云南B.贵州、陕西、云南、甘肃、青海C.陕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D.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4.各省人均 GDP 远低于全国人均 6350 元的水平,其中( )A.云南的人均 GDP 约为 5500 元B.青海的人均 GDP 最接近全国平均水平C.贵州的人均 GDP 仅达全国平均水平的 50%D.陕西的人均 GDP 约为 4100 元图 1第2 页|共13 页 5.各地区降水存在差异( )A.青海因海拔高且多山而少雨B.陕西的纬度介于云、贵和甘、青之间,故降水量也居中C.云、贵秋季有丰沛的西南季风雨D.甘肃部分地区处于非季风区,故降水量较少6.交通一直是限制这些地区发展的因素。青海省单位面积铁路线为 15km/万 km2,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30%,为改变此状况,“十五”期间将建成( )A.青藏铁路B.青新铁路C.兰青铁路 D.川青铁路7.要改变上述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地方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这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源泉和目的C.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作用D.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8.为促进上述地区的经济发展,国家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强行政管理职能B.加快基础设施建设C.大力吸引外部资金D.组织劳力外出打工图 2 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 点以西为海洋,Q 点以东为海洋,PQ 为陆地。读图 2,判断 9—12 题。9.PQ 线位于( )A.北半球,东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C.北半球,西半球D.南半球,东半球10.下列四项,属于 X 地所在国的是( )A.大堡礁B.泰姬陵C.好望角D.格林尼治天文台11.北京一年中雨量最多的季节,X 地( )A.每月降水量在 10 毫米以下B.盛行东北季风C.时逢干季D.气旋活动频繁12.Y 地所在国( )A.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30.5°(纬度)QYXP120°E135°E150°E图 2第3 页|共13 页 B.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流过C.是世界主要的小麦生产和出口国之一D.是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之一 中国教育有着辉煌的历史,自孔子兴学以来,教育发展与社会变迁息息相关。根据相关历史常识,回答 13—17 题。13.宋代教育的特点是( )A.书院在教育体制中占据重要地位B.严格控制思想,不允许学生发表不同见解C.学校教育未受变法运动的影响D.道德培养与能力培养并重14.19 世纪后半期,中国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A.新式学堂成为培育人才的主要形式B.废除了科举制度C.科学与经学并重D.开辟多种途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15.20 世纪初,中国出现“负 留洋”热潮,下列关于其社会影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突破了中国传统教育模式B.促成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C.西方政治思想开始传人D.带动了《国闻报》、《时务报》等报刊的出现16.新文化运动时期,教育家蔡元培提倡“兼容并包”的宗旨是( )A.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B.鼓励各种学术观点在大学里自由发展C.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D.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1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获得巨大发展,其体现在( )①第一次提出培养学生生活实践和创造能力的理论②实行了九年制义务教育③完善了教育立法第4 页|共13 页 ④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