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chéngfèn)输血的应用体会2015-5-17第一页,共四十三页。血液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缺少某种成分会引起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输血治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输血同样也存在多种风险和副作用,它有可能传播多种病毒、细菌、寄生虫等,还可发生免疫抑制、溶血、急性肺损伤、移植物抗宿主等。★临床医师在给患者输血前,必须全面了解受血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各种血液制品的组成,正确掌握输血适应证,最大限度发挥血液的疗效。(zhèngquè)第二页,共四十三页。输血指征:我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规定:Hb>100g/L不必输血;Hb<70g/L应考虑输注红细胞;Hb<70–100g/L则根据病人的代偿能力、(bìngbiàn)一般情况和病变决定;出血量>30%可考虑输血。第三页,共四十三页。(shūxuè)下列传染病病原体可以经输血传播:●艾滋病病毒(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螺旋体第四页,共四十三页。①ABO血型正、反定型②RH血型鉴定(kàngtǐ)③不规则抗体筛查④输血抗体检测第五页,共四十三页。是指抗-A和抗-B以外的抗体。包括:①ABO、Rh中的亚型、变异型等血型免疫抗体②某些疾病引起的抗原性物质刺激所产生的抗体。一般通过输血、妊娠或人体计划免疫而产生。(réntǐ)人群中检出率:0.3-2.0%抗体筛选是检测红细A胞BO血型以外不规则抗体最可靠、最敏感的方法。第六页,共四十三页。(rúguǒ)如果不做抗体筛选对患者有着致命的危险,尤其是反复输血及有妊娠史的患者。多次输血产生免疫抗体的机为率15%-20%当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时,必须进一步作抗体鉴定,确定其特异性后,再输入无相应抗原的红细胞,才能达到安全输血之目的。第七页,共四十三页。全血是从人身体直接采集的、混合了一定比例抗凝剂的血液。(zhìbèi)主要用于制备血液成分。不主张直接用于临床。第八页,共四十三页。理由是:1血.液离开血循环,发生“保存损害”;(bǎocún)2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3血.小板需要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4白.细胞中的粒细胞是短命细胞,很难保存;5因.子Ⅷ和Ⅴ不稳定,要求-18℃↓保存,4℃保存1~3天活性丧失50%;6全.血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第九页,共四十三页。第十页,共四十三页。1.大量输全血可使循环超负荷;2.全血输入越多,病人的代谢负担越重;(tónɡzhǒnɡ)3.全血容易产生同种免疫,不良反应多;⑴白细胞抗体引起的发热反应常见;⑵红细胞不完全抗体所致输血无效易漏诊。4.保存期太长的全血中微聚物多。第十一页,共四十三页。5.输全血能抑制癌症病人的免疫功能:(1)机理尚不完全清楚;(2)输红细胞免疫抑制轻;(3)输洗涤红细胞几乎无免疫抑制作用。(rìhòu)6.多次输全血对日后进行器官移植不利.第十二页,共四十三页。(zhòngyào)随随着着医医学学科科学学的的发发展展,,输输血血技技术术已已成成为为一一专专门门的的学学科科,,目目前前已已进进入入成成份份输输血血的的时时代代,,他他是是当当前前输输血血史史上上的的一一项项重重大大革革命命,,而而且且成成份份输输血血被被视视为为衡衡量量一一个个国国家家输输血血技技术术的的发发达达与与否否的的重重要要标标志志之之一一,,同同时时也也是是衡衡量量一一个个医医务务工工作作者者输输血血与与医医疗疗水水平平高高低低的的标标志志之之一一,,是是当当前前国国际际上上输输血血技技术术发发展展的的总总趋趋势势。。第十三页,共四十三页。(jìliàng)根据病情需要,单一或组合选择,足够治疗剂量的高纯度血液成分,进行输。血其主要优点:病人缺什么就补什么高选择高安全高安全高浓度、高效(可以一血多用)第十四页,共四十三页。♦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单采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冷沉淀♦普通冰冻血浆♦低温冷冻保存血小板♦洗涤(xǐdí)红细胞♦冰冻红细胞(稀有血型)第十五页,共四十三页。几乎所有的慢性贫血有输血指征者都应输注红细胞,对血浆蛋白在正常范围,无凝血异常、出血量<1500ml的患者可单独使用。特别适用于外科手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