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fángzhì)何吕富第一页,共五十页。概述(一)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种类及名称(二)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的重要概念(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分级(四)病人和接触(jiēchù)者的管理措施第二页,共五十页。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种类(zhǒnglèi)及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9种。1、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huòluàn)。2、乙类传染病26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第三页,共五十页。我国法定报告(bàogào)传染病种类及名称3、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感冒(gǎnmào)、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4、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第四页,共五十页。霍乱主要在热带、亚热带流行。因此,去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中南美洲国家留学、工作、旅游,特别是去有霍乱疫情地区均可增加感染霍乱的危险。霍乱弧菌可借航空、海运等交通往来,通过病人、带菌者和染菌食物等造成跨国远程(yuǎnchéng)传播。我国的霍乱一般以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为主要流行区,其次北方部分沿海地区也多发。这主要与沿海、沿江地区交通便利,居民有饮河水、沟水、塘水和生食、半生食水产品的习惯有关。第五页,共五十页。传染病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中的重要概念1、传染(chuánrǎn)过程:宿主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侵入结局病原携带(qīnrù)显性感染病原体病原体与机体死亡相互作用与斗争第六页,共五十页。传染病流行病学(liúxínɡbìnɡxué)中的重要概念2、传染病流行过程(guòchéng)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第七页,共五十页。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的重要(zhòngyào)概念3、潜伏期:病原排出(páichū)出现症状停止排出病原体(痊愈、病原体死亡等)(bìngyu传染期án)侵入时间过程潜伏期4、传染期:第八页,共五十页。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的重要(zhòngyào)概念5、病原(bìngyuán)携带者:没有明显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1)潜伏期病原携带者:在潜伏期内携带病原体者。此类疾病较少,如霍乱、痢疾等。(2)恢复期病原携带者:临床症状消失后继续(jìxù)排出病原体者。如痢疾、伤寒、乙肝等。超过三个月称慢性病原携带者,少数人甚至可终身携带。(3)健康病原携带者:整个感染过程均无明显症状与体征而排出病原体者,如白喉、脊灰炎等。第九页,共五十页。传染病流行病学中的重要(zhòngyào)概念6、疾病(jíbìng)流行强度:(1)散发: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无发病时间和地点的明显(míngxiǎn)联系,呈散在发生。(2)暴发:一个局部地区或单位,在同一潜伏期内突然出现多个相同的病人。(3)流行: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如3—10倍)。有时可跨省、国、洲,当发病率超过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时,称大流行,如流感世界大流行。第十页,共五十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shìjiàn)及其分级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zhòngdú)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第十一页,共五十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分级(shìjiàn)(1)重大传染病疫情: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出现大量(dàliàng)的病人或死亡病例,其发病率远远超过常年的发病率水平的情况。1918~1919流感(liúɡǎn)大流行第十二页,共五十页。(2)群体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