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常用消毒(xiāodú)方法江苏省中医院感染(gǎnrǎn)科第一页,共四十七页。•清洁:用物理方法消除污染物体表面(biǎomiàn)的有机物和污迹、尘埃的过程。•方法:水洗、机械去污法、去污剂去污清洁第二页,共四十七页。•消毒: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体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目的是通过消除病原体阻止其向外界传播,控制传染病发生和蔓延•消毒合格:消毒后媒介物携带的微生物等于或少于国家规定标准,人工污染(wūrǎn)微生物减少99.9%,自然污染(wūrǎn)微生物减少90%消毒第三页,共四十七页。•疫源地消毒(xiāodú):终末消毒(xiāodú)、随时消毒(xiāodú)•预防性消毒:未发现病原体-----进行消毒消毒的种类第四页,共四十七页。(zhēnɡqì)(zhēnɡqì)•物理消毒法:热力灭菌法(煮沸消毒、高压蒸汽灭菌、预真空型压力蒸汽灭菌、火烧消毒、巴氏消毒),辐射消毒(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化学消毒法:高效、中效、低效消毒方法第五页,共四十七页。•含氯消毒剂•氧化(yǎnghuà)消毒剂•醛类消毒剂•杂环类气体消毒剂•碘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其他类消毒剂化学消毒剂种类第六页,共四十七页。•亲脂病毒(有脂质膜的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细菌繁殖体•真菌•亲水病毒(没有脂质的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jiéhé)•分枝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细菌芽胞如炭疽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朊毒(感染性蛋白质)微生物对消毒剂的敏感性第七页,共四十七页。•高度(gāodù)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低度危险性物品医院消毒物品的危险等级第八页,共四十七页。•定义:这类物品是穿过皮肤或黏膜而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nèibù)的器械,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黏膜密切接触的器械和用品•如:手术器械和用品、穿刺针、输液输血器械、注射的药物和液体、透析器、血液和血液制品、导尿管、膀胱镜、腹腔镜、脏器移植物和活体组织检查钳等高度危险性物品第九页,共四十七页。(dìngyì)•:这类物品仅和破损的皮肤、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的组织内定义•如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气管镜、麻醉机管道、子宫帽、避孕环、压舌板、喉镜、体温表等中度危险性物品第十页,共四十七页。•定义:虽有微生物污染,但在一般情况下无害,只有当受到一定量的病原微生物污染时才造成危害的物品。这类物品和器械仅直接和间接地和健康无损的皮肤相接触(jiēchù)•如毛巾、面盆、痰盂(杯)、地面、便器、餐具、茶具、墙面、桌面、床面、听诊器、听筒、血压计袖带等低度危险性物品第十一页,共四十七页。消毒水平等级灭菌高水平消毒中水平消毒低水平消毒可杀灭一切微生可杀灭各种微生可杀灭和去除细只能杀灭细菌繁物(包括细菌芽物,对细菌芽胞菌芽胞以外的各殖体(分枝杆菌孢)杀灭达到消毒剂种病原微生物的除外)及亲脂性果的方法。消毒方法。病毒。使微生物的成活概率<10-6物理方法:紫外物理方法:超声物理方法:通风线消毒波消毒换气,冲洗。物理方法:高压蒸汽灭菌,电离化学方法:含氯化学方法:碘类,化学方法:单链辐射灭菌,等离消毒剂,含溴消醇类和氯己定的季胺盐类(新洁子体灭菌毒剂,臭氧,二复方,醇类和季尔灭等),双胍氧化氯等。铵盐类的复方,类(如氯己定)化学方法:甲醛,酚类。植物类消毒剂,戊二醛,环氧乙汞,银,铜等金烷,过氧乙酸等属离子消毒剂第十二页,共四十七页。•灭菌(mièjūn):(Sterilization)杀灭或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灭菌方法:热力、电离辐射、微波、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灭菌的方法灭菌第十三页,共四十七页。•使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格器材与药剂•根据物品污染后的危险程度选择•根据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选择•根据消毒(xiāodú)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第十四页,共四十七页。•高度危险性物品——灭菌•中度危险性物品——中水平或高水平消毒法。但内镜、体温表等须达到高水平消毒(qíngkuà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