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规范药房建设的思考XX市资中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黄碧华在药品流通市场中,医疗机构是最大的药品使用终端,根据卫生部门统计,其使用的药品及医疗器械占社会流通数量的70%以上,药品医疗器械的采购、储存、保养、使用是否规范,直接影响药品器械的质量,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乡镇村卫生院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有自己药房,但是受资金限制,设施设备简陋,难以保证药品的合理储存,为强化药品、医疗器械使用规范与监督管理,提高医疗机构药房管理水平,实现规范有序的医疗环境,大力推进医疗机构药房规范化建设工作,是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药品监管部门和医疗机构对老百姓用药用械安全、有效负责的具体体现。一、资中县医疗机构药房的现状近年来在农村药品供应繁荣活跃的同时,也存在农村药品进货渠道混乱的现象,也有令人担忧的不良现象。购货渠道不正规。一些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以廉价为采购药品器械的标准,从而忽视药品器械质量,从非法药品市场和游医药贩手中购进药品。农村药品市场分散在乡镇村社,过去都是从正规药品药材公司采购药品,并经过市、县级药品检验部门检验。现在这种传统的药品供应体系已被打破,药品市场供应呈多渠道。由于医疗机构的剧增,农村医疗机构也就成为执法力量薄弱难以监管的区域。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是农民看病、购药的主要场所,药品收入又是农村医疗机构主要的收入来源。一些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违背职业道德,以盈利为目的,从非正规渠道购进药品,农村医疗机构成了假冒伪劣药品的集散地和倾销场所,严重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医疗机构设施简陋。按照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小诊所的面积应不小于40平方米,应具有“三室一房”,即诊断室、配药室、注射室和药房。大多村卫生室没有独立的药房,有的和生活区、杂物混在一起;有的诊断、治疗和药品调配共用一室;从卫生部的规定和我们日常的监管看我县村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不合格率达30%以上。由于村医疗机构设施简陋,使用的药品基本未按《药品管理法》规定进行分类陈列和储存,有的药品储存环境阴暗潮湿,对不同性质和有温湿度要求储存的药品未按储存要求分类存放,无避光、冷藏、防尘、防潮、防虫、防鼠等设施,也未配置温湿度调节检测设备,所以这样的条件就难以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农村医疗机构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专业人才。特别是村一级的医疗机构大专学历较少,中专学历的基本上都是卫校毕业生。大多没有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从药人员大多由医生、护士兼职或临时人员担任,缺乏必要的药学知识,对药品的功效、毒副作用、配伍禁忌、注意事项、保管储存等知之甚少。各医疗机构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相关制度,在药品购进、保管、储存、养护、使用等关键环节无章可循。购进的药品、医疗器械无验收记录或记录不完整,特别是一次性无菌器械使用后无销毁记录,使发现的假劣药品器械无法追溯,过期失效药品时有存在,如果发生药品质量事故也无据可查。部分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卫生意识差。有的村卫室存在药房场所乱堆乱放,如使用过的注射器、输液器与药品和杂物混放,多数村卫生室一个人打针、输液、发药、收钱,还有多数村卫生室存在过期失效药品与效期内药品混放现象也比较普遍。拆零药品柜无防尘、防潮措施,更无清洁卫生的药品包装袋,药品陈列柜、研钵等设施不卫生现象普遍存在。农村医疗机构管理无序,药品质量低劣。农村居民医药知识异常贫乏,对药品知识又缺乏认知能力,购买药品往往贪图便宜,部分乡村医疗机构、个体诊所受利益的驱动,只看价格不顾质量,专门从无证药贩手中购进廉价药品和医疗器械,造成农村医疗诊所大量使用过期失效药品、假劣药品和一次性无菌医疗器械。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许多农村医疗机构人员出于盈利目的,从非正规渠道采购药品,加上他们识别真假药品的能力低,有的甚至缺乏从医道德,不管药品真假,只要能挣钱,哪里价格便宜就从哪里进货,这无疑给假冒伪劣药品和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个体诊所及村级医疗机构,以看病为名,设立开放式药房销售药品。有些个体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