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病人输液、成份输血现状及液体(yètǐ)复苏的进展第一页,共二十六页。。•单侧血胸3000ml•膨隆状腹腔积血。•(fùqiāng)2000ml—5000ml1500ml—2000ml。骨盆骨折•股骨骨折80ml—1200ml。(pínɡɡū)第二页,共二十六页。•氧供和氧耗(rǔsuān)•血清乳酸水平胃粘膜内PH••碱缺失(bìngrén)第三页,共二十六页。•除传统的CO、CI、CVP、尿量、动脉血压持续监测外,新近提出的氧供(DO2)和氧耗(VO2)在液体复苏的监测作用,作为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的复苏标准。有人研究结果,达到该标准的存活率为96%,未达到者仅存活率为67%。并发现输液后DO2和VO2增加的病人存活率更高氧供和氧耗,VO2保持低限者较VO2增加者予后更不良。•氧供:代表循环给外周组织的氧运输率,反应总的循环功能(gōngnéng)。DO2=CO2×CImL/min.m2正常值500~700mL/min.m2。•氧耗:反映组织的总代谢情况,代表在当时组织的氧量(不一定代表当时组织需要的的氧量)。VO2=(CaO2–CvO2)×CIml/mim.m2。正常值110~170ml/mim.m2。第四页,共二十六页。•胃粘膜在休克时首先受影响,复苏后最后恢复组织灌注的部位。胃粘膜内PH可用来反映总的内脏血管床的灌注情况,PHi恢复正常标准为>7.30(sǐwáng)•胃粘膜内PHRoumen发现15例急性创伤休克病人8例PHi<7.32,其中3例有严重并发症,2例死亡。PHi正常的病人无并发症。第五页,共二十六页。(jiǎndān)•而敏感的测定方法。碱缺失可准确反映休克的严重程度和复苏程度,能反映全身组织的酸重度的减轻程度,因此,许多学者把碱缺失作为复苏的终点。有人分析3791例病人,认为碱缺失是不适当灌注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一种简单第六页,共二十六页。•血清乳酸水平是组织DO2和VO2失衡的间接反应,反应低灌注(guànzhù)和休克的严重程度。以乳酸≤2mmol/L为标准,Abrameon分析76例急性创伤性休克病人,其血清乳酸含量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者,全部存活。24—28小时恢复正常者78%存活,48小时后恢复者只有14%存活。因此,认为纠正血乳酸的时间对于病人的存活至关重要。乳酸的水平与器官功能衰竭密切相关。第七页,共二十六页。(zǔzhī)•氧输送。终止出血和补充出血量及增加组织第八页,共二十六页。•氧输送指数>600ml,min-1.m-2。•氧耗指数>150ml,min-1.m-2。(zhānglì)•>4.66kpa。混合静脉血氧张力•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65%,碱缺失>-3mmol/L。•乳酸<2.5mmol/L。第九页,共二十六页。晶体液:乳酸(rǔsuān)林格氏液生理盐水葡萄糖高渗盐水胶体: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红细胞输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输注(shūyè)第十页,共二十六页。(jìliàng)•的乳酸林格氏液输入(84ml/kg)是有害的,可加重肺损伤,显著激活PMN。近代研究证实,乳酸林格氏液作为平衡液输入可激活PMN,使机体产生炎症反应,严重可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近来不断报道,大剂量第十一页,共二十六页。•与等渗液体相比,高渗液可快速扩容,改善血流动力学,减少组织水肿,降低颅内压,减少脑组织水分。由于高渗盐水在静脉内半衰期与等渗盐水相似,高渗液体可与胶体(jiāotǐ)液如羟乙基淀粉或右旋糖酐合用以延长扩容效果。但在未控制的出血性休克动物实验表明,高渗盐水可能与出血、血流动力学恶化及死亡率升高有关。脑外伤患者,则高渗盐水与6%羟乙基淀粉合用可改善神经功能和脑灌注压。近来经大量的研究证明,7.5%N.S与明胶合用是最理想的复合液,对内环境无任何影响。(yètǐ)第十二页,共二十六页。•可用于扩容,但一些研究表明创伤时用效果差。(zēngjiā)白蛋白、羟乙基淀粉具有增加凝血和引起类过敏反应的危险。•原因:创伤引发严重反应,损伤血管内皮完整性,促使白蛋白等大分子外渗进入组织间隙,促使组织间隙胶体渗透压增加,加重间质水肿。白蛋白还可由血管活性肽引起低血压。(diànfěn)第十三页,共二十六页。•在既往健康而血容量正常者,Hct18-25%便能维持组织氧合。心、脑最容易受到贫血的损害,心肌在Hct15-20%开始产生乳酸,一般在Hct10%时出现心衰。Hct在25-30%时氧输送最佳。影响输血决定的因素包括:失血(shīxuè)速度、失血(shīxuè)量、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