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基础知识及常见手术方式简介(chánɡjiàn)第一页,共三十四页。(chuāngshāng)创伤(réntǐ)(réntǐ)组织或器官遭到解剖结构上的破坏和生理功能上的紊乱,随之而发生机体一系列的全身与局部反应所引起的疾病。创伤(trauma)是外界致伤性刺激作用于人体,使人体第二页,共三十四页。骨折定义(gǔzhé)(sàngshī)完整性丧失连续性中断第三页,共三十四页。骨折(gǔzhé)成因1、直接(zhíjiē)暴力2、间接暴力3、积累性劳损4、病理性第四页,共三十四页。骨折(gǔzhé)分类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的完整性:1、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由内向外或由外向(wàixiànɡ)内)2、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粘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第五页,共三十四页。骨折(gǔzhé)分类根据(gēnjù)骨折的程度和形态:1、不全骨折(裂缝、青枝)2、完全骨折(横行、斜行、螺旋形、粉碎性、嵌插、压缩、凹陷、骨骺分离)第六页,共三十四页。骨折(gǔzhé)分类根据骨折端的稳定程度(chéngdù)1、稳定骨折(裂缝、青枝、横行、压缩、嵌插)2、不稳定骨折(斜行、螺旋形、粉碎性)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后易再移位第七页,共三十四页。完全(wánquán)骨折第八页,共三十四页。骨折(gǔzhé)移位1、成角移位2、侧方移位3、缩短(suōduǎn)移位4、分离移位5、旋转移位第九页,共三十四页。(gǔzhé)骨折愈合过程骨的愈合1.原发性骨痂反应(liànjiē)2.内、外骨痂的形成和链接(1)肉芽组织修复期(2)原始骨痂形成期(3)成熟骨板期(4)塑形期第十页,共三十四页。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骨折的治疗(gǔzhé)三大原则治疗骨折有三大原则,即复位、固定和功能锻炼。1.复位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近乎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的支架作用。是治疗骨折的首要步骤,也是骨折固定和功能锻炼的基础。早期正确的复位,是骨折愈合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2.固定即将骨折维持在复位后的位置(wèizhi),使其在良好对位情况下达到牢固愈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3.功能锻炼第十二页,共三十四页。(fùwèi)复位的标准解剖(jiěpōu)复位功能复位复位的方法手法复位切开复位第十三页,共三十四页。切开复位的适用范围1)骨折端之间有肌或肌腱等软组织嵌入,手法复位失败者;2)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良,(bùliáng)将影响关节功能者:3)手法复位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将严重影响患肢功能者;4)骨折并发主要血管、神经损伤,修复血管、神经的同时,宜行骨折切开复位;5)多处骨折,为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第十四页,共三十四页。内固定1、金属(jīnshǔ)接骨钢板类2、接骨螺钉类3、接骨钢钉针类4、髓内类5、骨外类第十五页,共三十四页。接骨板及螺钉(luódīng)第十六页,共三十四页。肱骨近端骨折钢板(gāngbǎn)内固定第十七页,共三十四页。股骨干(gǔgàn)骨折钢板内固定第十八页,共三十四页。胫骨远端骨折钢板(gāngbǎn)内固定第十九页,共三十四页。跟骨骨折锁定钢板(gāngbǎn)的应用第二十页,共三十四页。克氏针钢丝(ɡānɡsī)环扎固定在髌骨、尺骨鹰嘴骨折中的应用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四页。弹性髓内钉系统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四页。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第二十三页,共三十四页。粗隆间骨折(gǔzhé)髓内钉固定第二十四页,共三十四页。(gùdìng)外固定1、石膏绷带2、小夹板(jiābǎn)3、外展架4、持续牵引5、外固支架系统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四页。闭合复位(fùwèi)石膏固定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四页。复位(fùwèi)夹板固定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四页。持续(chíxù)骨牵引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四页。可调整(tiáozhěng)桡骨远端固定器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四页。外固定架治疗严重开放(kāifàng)粉碎性骨折伴皮肤缺损第三十页,共三十四页。术后环形(huánxínɡ)外固定架固定第三十一页,共三十四页。胫腓骨骨折外固定(féigǔ)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四页。第三十三页,共三十四页。内容(nèiróng)总结创伤骨科(ɡǔkē)基础知识及常见手术方式简介。创伤骨科(ɡǔkē)基础知识及常见手术方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