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chuāngshāng)的现场急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fùshǔ)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刘清和副教授第一页,共七十二页。引近几十年,世界上各类突发事故不言断发生,使得创伤已成为“世界的(yǐnyán)第一公害”全球每年(měinián)创伤的死伤人数在数千万人以上,其中大部分死于多发伤。第二页,共七十二页。车祸、地震、自杀、溺水(nìshuǐ)、坠落、······第三页,共七十二页。•每年车祸世界(shìjiè)范围受伤(shòushāng)约5000第四页,共七十二页。万(1.6人/秒)•死亡120万(1人/25秒)•车祸死亡人数和万车死亡率以中国为最高。•中国车祸所致的重度创伤伤员中,约有2/3因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助而在伤后30min内死于现场或运输途中。•(wēijí)交通事故引发的创伤正在成为危及人类生存的“第一杀手”第五页,共七十二页。我国上报(shàngbào)的道路交通事故•1951年:5922起•1995年:271843起,死亡71494人,伤159308人•1998年:78067人死亡,222721人重伤•2003年:77万多起,死亡109381人,56多万人受伤,直接(zhíjiē)经济损失超过33亿元第六页,共七十二页。地震(dìzhèn)•1976年唐山大地震重伤70多万人,死亡24.2万人,高位截瘫16万人•2008年汶川地震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shòushāng),17923人失踪。•玉树地震·······第七页,共七十二页。约42%的自杀死亡发生(fāshēng)在中国第八页,共七十二页。校园(xiàoyuán)暴力及安全事故第九页,共七十二页。共同(gòngtóng)特点•高速(ɡāosù)、高能•群伤多、多发伤多•并发症高、残废率高、死亡率高第十页,共七十二页。研究(yánjiū)显示•创伤死亡大多发生在事故现场或院前(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院前创伤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创伤死亡的时间大多数发生于伤后1h内,主要取决于事故本身特性和院前急救状况•及时(jíshí)、高效地进行现场急救是减少死亡率、减轻和避免残疾的关键!第十一页,共七十二页。创伤(chuāngshāng)定义•机械性损伤•即机械性致伤因子造成的人体组织结构连续性破坏•一般(yībān)是外界机械性物质接触人体所造成第十二页,共七十二页。创伤(chuāngshāng)常见病因•交通事故(gāokōng)•高空坠落•物体倒塌•运动过度•碰撞•自杀•遭遇暴力•跌倒等第十三页,共七十二页。创伤(chuāngshāng)分类•(sǔnshāng)开放性创伤:擦伤、撕裂伤、刺伤、切伤和砍伤、火器伤及其导致的器官组织与外界相通的损伤等;•闭合性创伤:挫伤、挤压伤、扭伤、压砸伤及其导致的关节脱位、闭合骨折、闭合性内部组织器官损伤等。第十四页,共七十二页。几个(jǐɡè)概念•多发伤:单一致伤(zhìshānɡ)因素造成的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复合伤:两个或两个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使机体造成的损伤,解剖部位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部位、多脏器的。(如原子弹爆炸所致的热压伤、烧冲伤、放冲伤、爆炸伤)•多处伤:同一解剖部位或脏器有两处以上的损伤。(如股骨多处骨折)第十五页,共七十二页。创伤现场急救(jíjiù)的目的•减少死亡率•减轻(jiǎnqīng)和避免残疾第十六页,共七十二页。创伤(chuāngshāng)急救的基本原则•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bānyùn)•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或伤口的污染。第十七页,共七十二页。基本(jīběn)程序•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qīnɡshānɡ)、先抢后救、抢中有救。现场环境不安全时:尽快脱离事故现场如火灾现场人员应用拧干的湿毛巾蒙住口、鼻,匍匐前进迅速离开现场•医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第十八页,共七十二页。立即判断并解除(jiěchú)威胁生命的创伤•(ABCDE判断法则(fǎzé))Airway前提是避免颈椎的进一步损伤BreathingCirculationDisabilityExposee•第十九页,共七十二页。立即解除(jiěchú)持续损伤因素•烧伤(包括化学烧伤)大量清水冲洗电击•(shǒuxiān)首先断电•煤气中毒开窗通风、关闭煤气、脱离现场第二十页,共七十二页。创伤后的三个死亡(sǐwáng)高峰•第一高峰:伤后数分钟内。死亡原因:脑干损伤、高位颈髓的严重损伤、心脏和大血管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