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骨折(gǔzhé)的现场急救中山大学第一附属(fùshǔ)医院王维平教授第一页,共十九页。概述骨折是指骨的连续性中断,包括各种骨的分裂类型,从微小的骨折到严重(yánzhòng)的粉碎性骨折。创伤性骨折:各种外源性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骨的完整性或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部分或完全中断,称之。第二页,共十九页。分类按皮肤、粘膜完整性1.闭合性骨折(gǔzhé)2.开放性骨折(分三度)按骨折程度1.完全骨折2.不完全骨折按骨折线方向及形态1.横形骨折2.斜形骨折3.螺旋形骨折4.粉碎性骨折5.嵌插骨折6.压缩性骨折7.凹陷性骨折第三页,共十九页。移位骨折两端的位置发生变化,称之。类型:1.成角移位2.侧方移位3.缩短移位4.分离移位5.旋转移位造成移位因素1.外界(wàijiè)暴力的性质、大小和作用方向2.肌肉的牵拉3.骨折远端肢体重量牵引4.不恰当的搬运和治疗第四页,共十九页。临床表现全身(quánshēn)表现1.休克2.发热局部体征1.骨折一般表现(痛、肿和功能障碍)2.骨折专有体征1)畸形2)反常活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第五页,共十九页。骨折(gǔzhé)合并伤骨折合并损伤锁骨旋转(xuánzhuǎn)移位性骨折锁骨下血管、臂丛神经第一肋骨骨折锁骨下血管肱骨干中段骨折桡神经肱骨髁上骨折正中神经、肱动脉内侧髁撕脱性骨折尺神经远端尺桡骨骨折正中神经、尺神经近端尺骨干骨折桡骨头脱位桡骨干骨折远端尺桡关节分离腓骨上段骨折第六页,共十九页。腓总神经骨折的现场(xiànchǎng)急救急救目的:以最简单有效的方法1.抢救生命2.保护患肢3.迅速转运抢救休克(xiūkè),首先检查全身情况,如处于休克(xiūkè)状态1.注意保暖,减少搬动2.有条件时立即输液、输血3.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吸氧止血、包扎、固定、搬运与后送第七页,共十九页。包扎(bāozā)伤口开放性骨折伤口出血,多用加压包扎法大血管出血,止血带止血,最好用充气止血带,并记录压力和时间(shíjiān)创口敷料:无菌敷料或清洁布料骨折端已戳出伤口已污染而又未压迫重要神经、血管者,不应复位;包扎时自行滑入者,应作好记录,以便在清创时进一步处理第八页,共十九页。骨折(gǔzhé)固定骨折固定益处:1.防止软组织尤其血管、神经及内脏损伤2.防止骨折端移位,减少痛苦3.减少脂肪栓塞率4.有利于病员转移固定材料类型1.可采用合适的木制或金属、充气性夹板2.紧急时就地取材如木棍、树枝、布伞及木板等3.若无任何可利用材料,上肢(shàngzhī)骨折可将患肢固定于胸部,下肢骨折可将患肢与对侧健肢捆绑固定第九页,共十九页。骨折固定(gùdìng)原则优先抢救:心跳骤停、窒息、大出血、开放性气胸、休克及腹部内脏脱出开放性骨折伤口出血,多用加压包扎法外露骨折端不应送回伤口,对畸形伤肢也不必复位并大血管出血,并用止血(zhǐxuè)带止血(zhǐxuè),最好用充气止血(zhǐxuè)带,并记录压力和时间固定范围超过骨折上下两个关节动作要轻、固定牢靠、松紧适当、突起处和空隙处垫棉垫等暴露指(趾)端需运送者,外固定应便于随时拆开(尤对伴有伤口感染和肢体存在挤压者)第十页,共十九页。骨折(gǔzhé)临时固定法下肢骨折的固定1.自体固定法:注意应将伤肢拉直,骨突处置棉垫或海绵2.木板固定法:股骨骨折:两块木质(mùzhì)或塑料夹板,长短不同,长夹板置外侧,自脚跟至髋部;短者置内侧,从脚跟至腹股沟部,再用绷带或带状三角巾固定胫腓骨骨折:同样长二块夹板,分置于伤肢内外侧,空隙处放上棉垫,再以绷带或三角巾加以固定3.托马架固定:适用于下肢骨折。本法具有牵引和固定双重作用4.真空夹板:一种新型骨折固定急救器材。通过抽取气垫内的空气,可形成不同类型的夹板。常用于下肢骨折固定,也可用于任何种类及部位的骨折,并在瞬间以任何角度配合曲线成型固定,突破夹板难以固定颈肩背脊及弯曲部位的限制第十一页,共十九页。骨折(gǔzhé)临时固定法锁骨骨折两条带状三角巾分别环绕两个肩关节,于背后打结;再将三角巾的底角向背后拉紧,在两肩过度后张情况下,在背部打结上肢骨折1.材料:三角巾和夹板2.固定方法:a)肱骨(gōnggǔ)骨折:先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