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相关知识(zhīshi)介绍第一页,共三十一页。(mùl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创伤性湿肺挤压综合征第二页,共三十一页。1、创伤性失血性休克(xiūkè)第三页,共三十一页。(xiūkè)•休克这词由英文Shock音译而来,系各种强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使循环(xúnhuán)功能急剧减退,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全身危重病理过程。休克是一急性的综合征。在这种状态下,全身有效血流量减少,微循环出现障碍,导致重要的生命器官缺血缺氧。即是身体器官需氧量与得氧量失调。第四页,共三十一页。(xiūkè)(xiūkè)•各种原因的大量失血引起休克称为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shock),常见于外伤引起的出血、消化性溃疡出血、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妇产科疾病所引起的出血等。失血后是否发生休克不仅取决于失血的量,还取决于失血的速度。休克往往是在快速、大量(超过总血量的30~35%)失血而又得不到及时(jíshí)补充的情况下发生的。•各种损伤或大手术后同时具有失血及血浆丢失而发生的称损伤性休克。第五页,共三十一页。失血(shīxuè)失液血容量急剧(jíjù)减少血压下降失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血性休克微血管痉挛(jìnɡluán)发静脉回流↓微循环灌流量减少病机血管容量↑凝制血组织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大量血浆渗出活示性意↑图微循环淤血血压↓DIC重要生命脏器和细胞代谢障碍及结构损坏第六页,共三十一页。3.临床表现皮肤(pífū)苍白少尿或神态(shéntài)淡漠脉压↓四肢烦躁(fánzào)或花纹无尿或昏迷血压↓湿冷第七页,共三十一页。微循环的变化(biànhuà):正常(zhèngcháng)缺血性缺氧(quēyǎnɡ)期第八页,共三十一页。淤血(yūxuè)性缺氧期DIC性缺氧(quēyǎnɡ)期第九页,共三十一页。(gūjì)•1、根据休克指数推断(tuīduàn)失血量,其公式如下:休克指数=脉率/收缩压(mmhg),正常值0.54,休克指数为1时,失血量约为循环血量的23%(成人约1000ml);休克指数1.5时约33%(成人约1500ml);休克指数为2时约43%(成人约2000ml)。2、来院时收缩压<80mmhg,失血量估计>1000ml第十页,共三十一页。(gūjì)•3、颈外静脉塌陷时,失血量估计(gūjì)1500ml以上。•4、临床上常见的闭合性骨折的失血量估计如下:肱骨干100-600ml尺桡骨50-350ml骨盆骨折1000-1500ml股骨干骨折500-1000ml胫骨干骨折200-500ml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xiūkè)一般监测1精神状态2皮肤(pífū)温度、色泽3血压4脉率5尿量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xiūkè)特殊监测1中心静脉(jìngmài)压(CPV)(5~10cmH2O)2肺毛细血管楔压(PCWC)(6~15mmHg)3心排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4动脉血气分析(PaO2:80~100mmHg;PaCO2:36~44mmHg)5动脉血乳酸盐分析6DIC的检测7胃肠粘膜内pH值监测第十三页,共三十一页。(zhōngxīn)中心静脉压血压原因处理原则低低血容量严重不足充分补液适当补液低高正常血容量不足适当补液高低正常正常心功能不全或血容给强心药,纠正酸中低量相对过多毒,舒张血管容量血管过度收缩舒张血管心功能不全或血容补液试验量不足第十四页,共三十一页。•监测:在没有通过中心静脉插管或肺动脉插管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就要凭以下临床指标来掌握治疗,即尿量需达到0.5~1.0ml/(kg.h),正常心率,正常血压,毛细血管充盈良好,知觉正常。值得提示的是,在针对大量失血进行复苏之后,即在为补偿(bǔcháng)失血而给予输血之外,还应该再补给一定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以便适应体液分离之需。若不理解这一需要,而仅仅采取限制补液和利尿的处理方法,其后果将会加重休克,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诱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造成死亡。大约1d后,体液从分离相转入到利尿相,通过排出血管外蓄积的体液,即增加利尿,使多余体液被动员出来,进而使体液间隙逐渐恢复到伤前的正常水平。第十五页,共三十一页。(xiūkè)重点:恢复灌注。对组织提供足够的氧。新观点:强调氧输送(shūsònɡ)(DO2)和氧耗(VO2)的复苏理念治疗标准应达到:DO2>600ml/min.m2(400~500)VO2>170ml/min.m2(120~140)CI>4.5L/min.m2(2.5~3.5)最终目的:Pre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