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创伤(chuāngshāng)与战伤外科(wàikē)教研室:吴兰兰第一页,共一百零七页。总论重点(zhòngdiǎn)Introduction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素作用于人体所造成(zàochénɡ)的组织或器官结构完整性的破坏或功能障碍。第二页,共一百零七页。第三页,共一百零七页。第四页,共一百零七页。第五页,共一百零七页。创伤(chuāngshāng)是一个极其严重(yánzhòng)的问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měinián)死于工业事故和日常生活意外达350万人,受伤为其100~500倍,200万人残疾,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每年因交通事故而死亡70万人,受伤1000万~1500万人,每50秒钟死亡1人,每2秒有1人受伤。第六页,共一百零七页。前言我国每年创伤人数约1000万人次,创伤死亡数10万,伤残人数约100万,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亿人民币。创伤救治现状1、观念陈旧,设备(shèbèi)老化救治队伍不稳定,水平不高指挥协调能力较差2、急救网络不健全救治半径多数>5公里,救治时间多数>15分钟国外:救治半径≤5公里,救治时间5~8分钟国内:救治半径<7公里,救治时间15~16分钟第七页,共一百零七页。3、第一目击者多无救治能力有些医务人员急救水平不高创伤评估标准不统一或不熟悉轻、重、缓、急难区分,抢救程序不规范4、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不符合现代创伤①“首诊负责制”、“多科会诊”的方式不适应创伤急救(多发伤)②急诊科全面开展创伤救治模式只在少数医院执行,未普及。③各专科只注重本专科疾病,整体观念不强,造成(zàochénɡ)以“疾病为中心”的弊端。第八页,共一百零七页。一、分类(fēnlèi):classification1.按致伤原因(yuányīn)分:锐器--刺伤、切割伤;钝器--挫伤、挤压伤;切线动力---擦伤、撕裂伤;子弹,弹片--火器伤;2.按损伤部位分:颅脑损伤、胸部伤、腹部伤、脊柱、肢体伤等。注意:多发伤复合伤第九页,共一百零七页。一、分类(fēnlèi):3.按损伤后皮肤是否完整分:闭合性损伤—挫伤、扭伤、挤压伤、关节脱位等;开放性损伤—擦伤、撕裂伤、剌伤等。4.与体腔(tǐqiāng)是否相通而分:穿透伤和非穿透伤5.按伤情分:轻伤、中等伤、重伤。第十页,共一百零七页。二、临床表现和特点(tèdiǎn):1、疼痛2、出血3、肿胀4、畸形5、功能障碍6、昏迷(hūnmí)7、生命征改变第十一页,共一百零七页。三、创伤的病理(bìnglǐ)改变1、创伤性炎症局部有充血、渗出、增生。适当的利于伤面愈合;但局部反应过于剧烈或受到抑制,又对机体不利。2、创伤的全身性反应①体温反应②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变化③代谢变化④免疫(miǎnyì)功能的变化:免疫(miǎnyì)功能↓第十二页,共一百零七页。神经(shénjīng)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失血(shīxuè)低血容量(róngliàng)压力感受器肾血流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心管外保钠排钾促进水的重吸收率收周加缩小快血维持血压,保证心脑灌注血管平滑肌收缩第十三页,共一百零七页。四、创伤(chuāngshāng)的主要并发症1、感染化脓性感染占首位。2、休克(xiūkè)早期并发症。3、脂肪栓塞综合征第十四页,共一百零七页。四、创伤(chuāngshāng)的主要并发症4、应激性溃疡5、凝血功能障碍6、器官(qìguān)功能障碍7、挤压综合征第十五页,共一百零七页。五、创伤(chuāngshāng)的修复过1程、局部炎症反应阶段(纤维蛋白充填)2、细胞(xìbāo)增殖分化和肉芽组织生成阶段(细胞增生)3、组织塑形阶段第十六页,共一百零七页。1、纤维蛋白(xiānwéidànbái)充填肉芽(ròuyá)组织---2、细胞增生一般的皮肤切割伤,6h后伤口边缘出现成纤维细胞,24—48h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形成新生毛细血管胶原纤维肉芽组织硬度(yìngdù)、变为纤强维度组织(瘢痕组织),伤口愈合。第十七页,共一百零七页。五、创伤(chuāngshāng)的修复过程3、组织塑形随着机体(jītǐ)状态的好转和活动的恢复,新生组织可以变化调整,更符合结构和功能的要求。此期约需时3----12月。第十九页,共一百零七页。六、创伤(chuāngshāng)的愈合1、Ⅰ期愈合(原发愈合)以原来(yuánlái)细胞修复为主,愈后功能良好。2、Ⅱ期愈合(瘢痕愈合)以纤维组织为主,愈后功能不良。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