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创业(chuàngyè)准备创业精神第一页,共十九页。胡锦涛十七大报告: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chuàngzào)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第二页,共十九页。“创业”在过去20年越来越成为流行词(史蔕夫.马里奥特著“青年创业指南”中文版序,2004)。★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比较低,不到毕业总数的1%(2005),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在创业教育问题上,中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guānchá)(GEM)统计出的全球平均水平,创业意识比较低。第三页,共十九页。★在一个“学位==工作”这一公式已不再适用的时代,高等教育培养未来的毕业生不仅是求职者,而且还应该是成功的企业家和就业创造者。《关于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1995)★预测表明:现行的职业教育毕业生有50%将难以获得挣工资的工作机会,自营职业是大多数青年人获得(huòdé)经济独立的最大机会所在。(第二次国际职教大会1999)第四页,共十九页。1、创业教育是世界教育和就业的重要趋势★1989年“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21世纪的劳动世界”(北京):提出“EnterpriseEducation”的概念,会议提出把创业教育提高到目前学术性和职业性教育所享有的同等地位。★1991年东京创业教育国际会议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最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它对于拿薪水的人也同样重要,因为用人机构或个人正越来越重视(zhòngshì)受雇者的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技能。第五页,共十九页。★1996年德洛尔报告《教育-内在的财富》由于信息社会的出现和技术的飞速发展,今后职业(zhíyè)界要求教育系统不只是培养能稳定工作的人,而是要求他们具有把知识的进步转化为能开创新企业和新的就业机会的革新能力的人。★1998年《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必须将培养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问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职业的创造者”,“通过各种办法,支持大学毕业生开办中小型企业”。第六页,共十九页。★1999年汉城会议《建议书》:要进行(jìnxíng)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概括为:工作中的创业态度,创造性和革新能力;把握和创造机会的能力;对承担风险进行计算的能力;懂得一些基本的企业经营概念,如生产力、成本;自我谋职的技能等。★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议-2001》:第8条“使个人通过发展必要的智力手段、技术与创业技能和态度,而具备终身学习的条件”。★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承诺:制订并实施各种战略,让世界各地的青年真正有机会找到体面的、有产出的工作。第七页,共十九页。联合国青年就业网络提出,“四个E”一整套全球性优先战略,即职业能力(Employability)、青年男女机会平等(EqualOpportunities)、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和创造就业机会(EmploymentCreation)。★2003、2005联合国有关会议重申“四个E”政策优先领域:提出创业精神“倡导一种宽泛的、充满活力的创业理念”,“创造就业机会应当处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其他公共政策的中心”。提倡创业文化、学习创业和职业两种技能、资金(zījīn)支持、制订法规文件等。第八页,共十九页。2、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和就业政策的需要从《宪法》到《个人独资企业法》,党的代表大会都提出鼓励创业、支持创业、保护创业和弘扬创业。★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扩大(kuòdà)就业,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实行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十七大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第九页,共十九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