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重型颅脑创伤(severetraumabraininjurySTBI)其危害程度最大,死亡率、致残率仍然很高,占首位。伤情判断、(yùcè)病情进展观察以及预后预测是我们所面对的主要课题;传统的诊断、病情观察、预后预测主要是临床表现、查体及MRI、CT等影像学检查。第一页,共三十四页。热点(rèdiǎn)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张量成像(DTI)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梗塞以(bìngqíng)及判断伤情、损伤部位、范围、病情进展及预后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念。第二页,共三十四页。(lúnǎo)外伤合并梗塞是影响脑外伤伤情及预后重要因素,其病情发展判断、诊断、治疗存在一个“时间差”,而且临床症(chángguī)状常被原发脑外伤症状所掩盖,CT、常规MRI发现异常要在梗塞后6-12小时以上,不能在超早期得到及时诊断治疗。DWI梗塞后2小时(xiǎoshí)即可有信号改变第三页,共三十四页。磁共振弥散(mísàn)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原理是将组织中的水分子弥散运动的速度以信号强度反映出的影像,具有高弥散的区域如脑脊液表现为低信号;弥散受限区域(ADC值降低)如急性脑缺血则表现为高信号,表示细胞的毒性水肿(shuǐzhǒng)所致;T2WI加权上出现的高信号则代表血管源性水肿。DWI图像的获得可通过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来完成。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ADC值反映的是水分子在组织内的弥散运动能力。第四页,共三十四页。弥散张量成像(mísàn)原理:水分子在不均质组织具有弥散各向异性的特征,脑组织的髓鞘白质纤维中由于轴突膜与髓鞘的存在作为弥散的屏障,在平行于纤维方向的弥散速度远远大于垂直方向的弥散,这种方向依赖性的弥散就是各向异性。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anisotropy,FA)FA值表示各向异性与整个(zhěnggè)扩散的比值,其范围在0-1之间,1表示最大各向异性,FA值越大,神经传导功能越强。第五页,共三十四页。DTI纤维(xiānwéi)束三维成像FA对细胞外的水肿敏感,所以对白质纤维内的水分子敏感,将不同走行的纤维束标记不同颜色,得到彩色编码FA图。根据FA(fǎnyìng)数据可以重建白质纤维束,从而反映白质纤维的解剖结构,图呈现纤维束的形状(断裂、狭窄、弯曲)第六页,共三十四页。(xiānwéi)Ⅰ(xiānwéi)Ⅱ水肿或移位,指白质纤维仍保持正常的各向异性,但位置可能发生变化;、稀疏、紊乱或部分破坏,而且局部纤维束杂乱无序,但仍能辨认;Ⅲ破坏指白质纤维各向异性程度降低,不能辨认第七页,共三十四页。(pízhì)第八页,共三十四页。患者皮质脊髓束三维成像(pízhì)第九页,共三十四页。应用(yìngyòng)42例外伤或外伤手术后不同程度梗塞(gěngsè)患者,根据伤后出现症状时间分为:超早期组(<6小时)13例,急性期组(6-24小时)21例,亚急性期组(>1-7天)8例。患者因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为外伤或外伤术后意识障碍加重,肢体活动减少,头痛、恶心呕吐、偏瘫、肢体麻木、眩晕、等,或上述表现加重,肌力下降,抽搐,语言障碍,或出现用外伤无法解释的症状和体征或小脑幕切迹疝患者脑疝原因,出现神经系统阳性定位。第十页,共三十四页。伤后5小时(xiǎoshí),仅DWI显示梗塞第十一页,共三十四页。18小时(xiǎoshí)后FLAIR、DWI均显示梗塞第十二页,共三十四页。(hébìng)FLAIR、DWI相比较(bǐjiào):p<0.01;0.01<p<0.05;#p>0.05超急性期(P<0.01)急性期(0.01<p<0.05);亚急性期(p>0.05)超急性期+急性期(P<0.01)第十三页,共三十四页。测梗塞(gěngsè)侧和梗塞(gěngsè)对侧ADC、FA值ADC值注:表示梗塞(gěngsè)侧与对侧比较,p<O.01•#表示梗塞侧超急性期、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比较p<O.05•▲表示梗塞侧超急性期与急性期比较p>0.05•★表示梗塞对侧超急性期、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比较p<O.05•FA值注:#表示梗塞侧超急性期、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比较p<O.01;表示梗塞侧与对侧比较,p<O.01•▽急性期与亚急性期比较p<O.05•▼表示梗塞对侧超急性期与急性期、亚急性期比较p<O.05第十四页,共三十四页。图A为测梗塞(gěngsè)侧及对侧ADC值图B测双额部挫伤ADC值AB第十五页,共三十四页。各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