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zhēnjiǔ)法其他疗法第一页,共六十二页。针灸(zhēnjiǔ)法的概念•针灸(zhēnjiǔ)法(needlingandmoxibustiontechniques)•主要包括针法、灸法两种第二页,共六十二页。针法的概念(gàiniàn)•针法----古称“砭刺”,是由砭石刺病发展而来,后来又称“针法”,使用不同的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刺激机体的一定部位(bùwèi)(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第三页,共六十二页。灸法(jiǔfǎ)的概念•灸法----又称“艾灸”,是指用艾叶捣制成艾绒,做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灼体表穴位或患部,使之产生温热或灼痛(zhuótònɡ)感,以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第四页,共六十二页。第五节刺灸法(jiǔfǎ)各论第一毫针刺法zhǒnɡ)、排脓、放血的工一、针具的起源与发展:起源砭石---最初的“针具”。《说文解字》说:“砭,以石刺病也。”“砭石”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最初是用来刺痈肿(yōnɡ具。砭石-----骨针----竹针第五页,共六十二页。二、毫针的构造(gòuzào)、规格、检查和保养•(一)毫针的构造•毫针的构造,分为针尖(zhēnjiān)、针身、针根、针柄、针尾5个部分。第六页,共六十二页。(二)毫针(háozhēn)的规格•毫针的规格,是以针身的直径和长度区分。•一般临床以粗细为28~30号(0.32~0.38毫米(háomǐ))和长短为1~3寸(25~75毫米(háomǐ))者最为常用。第七页,共六十二页。(二)毫针(háozhēn)的规格•毫针的长度规格(guīgé)寸表0.511.522.533.544.5毫13254050657590100115米•号数毫针的26粗细规27格表2829303132直径0.450.420.380.340.320.300.28(毫米)第八页,共六十二页。(三)毫针(háozhēn)的检查•在使用前,要对毫针进行检查,以免影响进针和治疗效果。•检查时要注意:针尖要端正不偏,无毛钩,光洁度高,尖中带圆,圆而不钝,形如“松针”,锐利适度,使进针阻力小而不易钝涩;针身要光滑(guānghuá)挺直,圆正匀称,坚韧而富有弹性;针根要牢固,无剥蚀、伤痕;针柄的金属丝要缠绕均匀、牢固而不松脱或断丝,针柄的长短、粗细要适中,便于持针、运针和减轻病人的疼痛。第九页,共六十二页。三、毫针(háozhēn)刺法的练习•针刺练习,主要(zhǔyào)是对指力和手法的锻炼。第十页,共六十二页。(一)指力练习(liànxí)•主要(zhǔyào)在纸垫上练习。•用松软的纸张,折叠成长8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2~3厘米的纸块,用线如“井”字形扎紧,做成纸垫。•练针时,左手平执纸垫,右手拇、食、中三指持针柄,如持笔状地持1~1.5寸毫针,使针尖垂直地抵在纸块上,然后右手拇指与食、中指交替捻动针柄,并渐加一定的压力,待针穿透纸垫后另换一处,反复练习。纸垫练习主要是锻炼指力和捻转的基本手法。第十一页,共六十二页。(二)手法(shǒufǎ)练习•手法的练习主要(zhǔyào)在棉团上进行。•取棉团一团,用棉线缠绕,外紧内松,做成直径约6~7厘米的圆球,外包白布一层缝制即可练针。•因棉团松软,可以练习提插、捻转、进针、出针等各种毫针操作手法的模拟动作。作提插练针时,以执笔式持针,将针刺入棉球,在原处作上提下插的动作,要求深浅适宜,幅度均匀,针身垂直。第十二页,共六十二页。四、毫针的选择(xuǎnzé)和消毒•(一)毫针的选择•在选择毫针时,应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形体的肥瘦、体质的强弱、病情的虚实、病变部位的表里深浅和腧穴所在的部位,选择长短、粗细(cūxì)适宜的毫针。•临床上选择毫针应长于腧穴应至之深度,针身应有部分露在皮肤外。如应刺入0.5寸,可选用1寸的毫针,应刺入1寸时,可选用1.5~2寸的毫针。第十三页,共六十二页。三、毫针的选择(xuǎnzé)和消毒•(二)消毒•针刺治病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切实做好消毒工作。针刺前的消毒范围应包括(bāokuò):针具器械、医者的双手、病人的施术部位、治疗室内等。第十四页,共六十二页。五、体位(tǐwèi)的选择•选择体位以既有利于腧穴(shùxué)的正确定位,又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留针而患者不致疲劳为原则。第十五页,共六十二页。六、毫针(háozhēn)刺法•(一)进(biàn针yú)法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进针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