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例(bìnglì)看长秀霖的优越性点评(diǎnpínɡ)——解放军总医院:潘长玉陆菊明第一页,共二十四页。病例1:使用NPH(shǐyòng)的患者换用长秀霖张某,女性,55岁,糖尿病史18年,于3年前开始使用短效胰岛素及NPH进行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本次入院时用药为:短效胰岛素:早25U,午20U,晚16U,睡前NPH22U。入院时测血糖,空腹血糖:1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13.3~21.3mmol/L之间。入院后改用长秀霖™28U,每日1次,皮下注射,同时(tóngshí)配合使用短效胰岛素早24U,午16U,晚20U,血糖下降明显,测空腹血糖:8.6mmol/L,三餐后2h血糖在6.3~9.0mmol/L之间。病例(bìnglì)来自北京朝阳医院第二页,共二十四页。点评(diǎnpínɡ):原治疗方案(fāngàn)时空腹血糖很高,不增加NPH的剂量以使早晨空腹血糖进一步降低,是考虑有夜间低血糖的顾虑。使用长秀霖™后虽然一天胰岛素总剂量变化不大,但主要是增加了长秀霖™的剂量,所以早晨空腹血糖较入院时已有明显下降。本例餐时胰岛素用量没有增加,但由于空腹血糖控制得到改善,餐后血糖也随之降低,符合“水落船低”的道理。空腹血糖尚未达到理想范围,可以继续增加长秀霖™的剂量,直到空腹血糖达到目标范围。第三页,共二十四页。点评(diǎnpínɡ):解放军总医院潘长病例2(bìnglì):使用NPH的患者换用长秀霖患者男性,24岁,因口渴2月就诊,体重下降明显,由115kg降到110kg,2005年8月17日初诊。身高182cm,血压140/90mmHg,FBG12mmol/L,PBG18.3mmol/L,HbA1C12.7%,TG1108mg/dl,给予短效胰岛素10U、10U、10U三餐前皮下注射(zhùshè),NPH20U睡前注射(zhùshè),罗格列酮4mg,qd,吉非罗齐0.6mg,bid,口服。8月22日复诊,FBG12mmol/L,PBG16mmol/L,NPH增加到26U;9月26日复诊,FBG8.3mmol/L,PBG9.1mmol/L,TG158mg/dl。10月31日改NPH26U为长秀霖™30U睡前注射,11月4日FBG6.1mmol/L,PBG5.6-8.5mmol/L;11月24日诉近一周来感头晕,伴有饥饿感,FBG3.3mmHg,PBG5.1mmol/L,长秀霖™减到24U;12月7日FBG5.2mmol/L,PBG6.1mmol/L。病例(bìnglì)来自北京305医院第四页,共二十四页。点评(diǎnpínɡ):从本例可以(kěyǐ)看出NPH改为长秀霖™后清晨空腹血糖进一步降低,已达到正常范围,与之相应,餐后血糖也降至正常范围。说明长秀霖™在控制清晨空腹血糖方面有明显优势,同时由于“水落船低”,明显改善餐后血糖。该病例为新发糖尿病,血糖和HbA1C很高,达到了糖毒性的程度,应该用胰岛素治疗。随着高血糖的控制,继续用原来剂量胰岛素易发生低血糖,应逐步调整剂量。今后改为白天口服降糖药,仍每天用一次长秀霖™是可取的方案,患者易于接受。点评(diǎnpínɡ):解放军总医院潘长玉第五页,共二十四页。病例3:使用(shǐyòng)预混的患者换用长秀霖阎某,女,71岁,糖尿病史20年,最早使用口服药治疗,于6年前改用预混胰岛素30R进行治疗。入院时预混胰岛素30R:早36U,晚32U,皮下注射,餐前30分钟口服二甲双胍。入院时测血糖,空腹血糖:10.5mmol/L,餐后2h小时血糖在18~22mmol/L之间。入院后调整(tiáozhěng)胰岛素用量同时加用罗格列酮口服,但空腹及餐后血糖控制仍不理想。因为血糖控制效果一直不好,后治疗改为长秀霖™24U,1次/日,皮下注射,同时配合瑞格列奈口服,每次3mg,3次/日。空腹血糖为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9~12mmol/L之间,患者出院休养。随访中现患者治疗情况是长秀霖™22U,1次/日,皮下注射,同时瑞格列奈剂量不变,空腹血糖为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11mmol/L左右。病例(bìnglì)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第六页,共二十四页。点评(diǎnpínɡ):(yèjiān)降糖作用不持久有关。改用长秀霖™后因其降糖作用时间长,又无明显峰值,对控制清晨空腹血糖较好,联用快速胰岛素促泌剂,全天胰岛素用量比预混胰岛素更少。本例是老年患者,目前血糖水平已较理想。长秀霖™联用口服药的治疗方案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可以良好控制血糖。该患者早晨空腹血糖控制不好与预混胰岛素夜间点评(diǎnpínɡ):解放军总医院潘长玉第七页,共二十四页。病例4:使用(shǐyò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