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脑干水平(shuǐpíng)反射看偏瘫运动功能障碍黄辉指导老师:付勇主任中医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yīyuàn)针灸一科第一页,共三十一页。什么是脑干水平反射,与深、浅反射有什么不同?偏瘫患者肢体肌力可以使用MMT来评定么?偏瘫患者应该侧卧好还是(háishi)仰卧好?偏瘫患者手中及足底需不需要放置东西?第二页,共三十一页。偏瘫的本质:中枢性瘫痪(质变)Brunnstron偏瘫功能迟缓(chíhuǎn)、反射运动消失分级Ⅰ期联合(liánhé)反应Ⅱ期Ⅲ期共同(gòngtóng)运动功能改善的质变Ⅳ期偏离恢复轨道Ⅴ期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Ⅵ期3/35正常(速度试验)第三页,共三十一页。周围性瘫痪(tānhuàn)(量变)01肌力恢2复的3量变45第四页,共三十一页。手法(shǒufǎ)肌力测定(MMT0级肌肉无收缩)结果:全瘫,肌力为正常肌力0%1级肌肉有收缩,但不能使关节运动结果:微有收缩,肌力为正常肌力的10%2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在去重力条件下做全关节结果:差,肌力为正常肌力的25%范围活动。3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抵抗重力做全关节范围活结果:尚可,肌力为正常肌力的50%动,但不能抵抗外加阻力4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抵抗重力和部分外加阻力结果:良好,肌力为正常肌力的75%5级肌肉收缩能使肢体活动抵抗重力及充分抵抗结果:正常,肌力为正常肌力的100%外加阻力。第五页,共三十一页。疾病引起的肌力变化由于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异常姿势反射、肌肉痉挛等因素影响很难精确评测,故不宜使用MMT来评定肌肉力量。但是,如果受试者是处于弛缓性瘫痪阶段或神经功能恢复到出现自主随意收缩(分离运动)时,可以采取MMT判断肌肉功能(gōngnéng)状态。第六页,共三十一页。正常情况下,胎儿(tāiér)发育的后期、婴儿出生时以及生后的两年内会陆续出现脊髓水平、脑干水平、中脑水平以及大脑皮质水平的运动反射第七页,共三十一页。发育性反射活动和一般的深、浅反射发育性反射活动只有当某一水平反射活动的反射出现后,才能完成与之相应的运动动作。如: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在4-6个月内出现时,有助于小儿竖直头部,上抬前胸并保持姿势的对称性。翻正反射出现后,有利于翻身、坐起等动作的形成。如果反射延迟出现,则可能影响前述动作。深、浅反射是指肌肉突然受牵拉或身体表面受到刺激,引起的肌肉急速(jísù)收缩的反应,其对功能性动作的产生或形成没有直接关系。第八页,共三十一页。脑干水平(shuǐpíng)反射脑干水平反射属于静态性姿势反射,它可以改变全身(quánshēn)肌张力。出生后4-6个月内出现包括: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以及联合反应、阳性支持反应等。第九页,共三十一页。(一)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检查体位:受检者仰卧位,头居中,上下肢伸展位。刺激方法:将头被动转向一侧。阳性反应:颜面侧上下肢伸展,枕侧上下肢呈屈曲状态。其中(qízhōng)上肢较明显。第十页,共三十一页。(二)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TNR)(1)屈颈法检查体位:受检者手膝卧位或趴在检查者的腿上。刺激(cìjī)方法:尽量被动前屈头部。阳性反应: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呈现上肢屈曲和下肢伸展状态。第十一页,共三十一页。(2)伸颈法检查体位(tǐwèi):受检者手膝卧位或趴在检查者的腿上。刺激方法:尽量被动后伸头部。阳性反应:上肢伸肌和下肢屈肌张力增高,呈现上肢伸展和下肢屈曲状态。第十二页,共三十一页。(三)紧张性迷路(mílù)反射(TLR)(1)仰卧位法检查体位:仰卧位,头居中,使四肢伸直。刺激方法:将仰卧位作为刺激。阳性反应:颈部、上下肢的伸肌张力全部增高,被动屈曲其关节时受限。第十三页,共三十一页。(2)俯卧位法检查体位:俯卧位,头居中,使四肢伸直。刺激方法:将俯卧位作为刺激。阳性反应:颈部、上下肢的屈肌张力全部增高,被动伸展颈背部(bèibù)、四肢关节或内旋肩胛骨受限。第十四页,共三十一页。第十五页,共三十一页。第十六页,共三十一页。卧床取半卧位时,头和躯干的下面枕头过高,或乘坐轮椅时颈和躯干呈屈曲位,则患侧下肢伸肌、上肢屈肌张力(zhānglì)增高患者从仰卧位坐起时,由于低头动作导致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动作难以完成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