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园林(yuánlín)植物病害基础知识第四节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与植物的抗病性第一页,共二十一页。一、本节知识点1.病原物的寄生性;2.病原物的致病性;3.植物的抗病性;二、本节重点(zhòngdiǎn)病原物的致病性三、本节难点病原物的致病性第二页,共二十一页。第四节病原(bìngyuán)物的寄生性、致病性与植物的抗病性►一、病原物的寄生性►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寄主(jìzhǔ)体内获取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根据获取营养物质能力的强弱一般可划分为四种类型:►1.专性寄生物是寄生性最强的一类生物。只能从活的有机体中吸取营养物质,而不能在无生命的物体上生长发育。如病毒、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这类寄生物难于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第三页,共二十一页。大葡萄叶霜黄杨霉病白粉病专性寄生物第四页,共二十一页。►2.强寄生物以寄生为主,当条件(tiáojiàn)改变时也具有一定的腐生能力。如外担子菌、外子囊菌、黑粉菌及多数叶斑病菌和细菌中的黄单胞杆菌。万年青炭疽病病桃缩叶第五页,共二十一页。►3.弱寄生物以腐生生活为主,在适宜条件下也能兼营寄生生活。它们很容易在人工(réngōng)培养基上生长。它在营寄生生活时,常分泌酶和毒素,将寄主的细胞和组织杀死,从中吸取营养物质。如引起苗木猝倒病的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和细菌中的青枯假单胞杆菌等。镰刀菌第六页,共二十一页。4.专性腐生物只能以无生命的有机体或无机物质(wùzhì)作为营养来源,不能侵害活的生物有机体,专营腐生生活。如许多木材腐朽菌等。第七页,共二十一页。►寄生物对寄主种类一般都有一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有宽有窄。有的只能寄生在亲缘关系相近的几种寄主植物上或二种植物上,如蔷薇单囊壳菌(Sphaerothecarosae)只侵染几种蔷薇。相反,有的病原物则能寄生在很多种甚至成百上千种植物上,如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能侵染约200多种植物,灰霉菌(Botrytiscinerca)则能侵染上千种植物。一般来说,寄主范围的宽窄,往往与病原物寄生性的强弱有一定的联系。专性寄生物的寄主范围一般较窄,而弱寄生物通常寄主范围较广泛。此外,所有菌类(jūnlèi)对供养寄主的组织器官都有严格的选择性。其所表现的选择性一般是决定于它们具有的酶的种类与活性。第八页,共二十一页。月蔷季薇第九页,共二十一页。花八非洲菊仙鹤望佛手兰第十页,共二十一页。►专性寄生物的寄生专化性强,不断选择(xuǎnzé)和培育新的抗病品种,可有效阻止病害的扩大流行。►二、病原物的致病性►病原物的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引起寄主病害的能力。它主要反映在病原物对寄主的破坏性上。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和破坏作用,一方面表现在对寄主体内养分和水分的大量掠夺与消耗。同时,它们分泌各种酶、毒素、有机酸和生长刺激素等,直接或间接地破坏植物细胞和组织,使细胞增生或膨大,或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因而使寄主植物发生病变。►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是密切相关的,寄生性不同的病原物,其致病性也不同。第十一页,共二十一页。►绝大多数寄生物通过寄生活动,或多或少地对寄主产生不良影响或毒害作用,具有某种致病性。当然,不是所有具有寄生性的寄生物都能引起寄主发病。有的寄生物由于致病性很低,以致长期生活在寄主体内,其有害作用也不为人们所发现。例如,一些弱寄生菌主要为害植物的死组织或受伤组织,或为害生长衰弱、生活力降低的植株,并且常分泌酶或毒素杀死寄主细胞和组织,然后从死组织中吸取养料,病部通常表现腐烂、溃疡、斑点等坏死型的病状。一些强寄生物,常常是从寄主的活组织中吸取养料,并不立即引起寄主细胞的迅速死亡,受害部分通常表现退色、畸形等病状。病原物的致病性仅仅是衡量病害是否严重(yánzhòng)的一个因素。第十二页,共二十一页。►病原物在寄主(jìzhǔ)体内扩展的范围、寄生位置及延续时间等,也都影响病害的严重程度和经济损失。因此,在一定的条件下,致病力低的病原,也有可能引起严重的病害。►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是病原物的一种生物学特性,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这种特性受基因的控制...